怎樣的結尾能給演講畫龍點睛

  美國演說家喬治·柯赫說:“當你說再見時,你必須使聽眾微笑。”在一場演講中,精巧的結尾如繞樑之餘音,嫋嫋不絕,會使聽眾餘興未闌,回味無窮。但是如何“炮製”精巧的結尾卻並不容易,怎樣結尾才稱得上新穎巧妙呢?且看下面介紹的幾種結尾方式——

  以“道具”結尾,詩詞點綴

  “道具”式結尾,即在演講的結尾,妙用某一“道具”展開話題,其間以優美的詩詞點綴,完美地收攏演講全文。在一次國際大專辯論演講中,西安交通大學學生譚琦這樣結束演講道:

  和對方辯友傾談主觀客觀,不如我們拿出一個具體的客觀例項來。請問對方辯友,***舉著一枝玫瑰花***在大家眼中,這是不是同一枝花,但在大家心目中是不是有著不同的美的感受?傷心的人會說“感時花濺淚”,高興的人會說“花兒對我笑”,憔悴的人會說“人比黃花瘦”,欣喜的人會說“人面桃花相映紅”。有人說花是有情的,所謂“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有人說花很無情,“癲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原因是什麼?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客觀上是“花自飄零水自流”,可我主觀的認為是“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掌聲***

  這段演講稿的結尾,通過對“道具”——一枝玫瑰花的展示,獨具匠心地嵌進精彩的詩詞,融詩意、畫意於一體,給聽眾帶來了美妙的精神享受,自然會受到聽眾的歡迎。可見,結尾借“道具”,演講效果好。

  以高潮結尾,妙語相佐

  以高潮結尾,即把演講的高潮放在最後,採取層層推進、逐層累積的方式,打動聽眾心絃。恰如美國作家約翰·沃爾夫所說:“演講最好在聽眾興趣達到高潮時果斷收束,未盡時戛然而止。”在一次有關尼亞加拉大瀑布的演說中,林肯是這麼結尾的:

  這使我們回憶起過去。當哥倫布首次發現這個大陸,當基督在十字架上受苦,當摩西領導以色列人通過紅海,甚至當亞當首次從造物者手中誕生時,那時候和現在一樣,尼亞加拉瀑布早已在此地怒吼。已經絕種但其骨頭塞滿印第安土墩的巨人族,當年也曾以他們的眼睛凝視著尼亞加拉瀑布,正如我們今天一般。尼亞加拉瀑布與人類的遠祖同期,今天它仍和一萬年以前一樣聲勢浩大。而那些早已死亡,只有骨頭碎片才能證明它們曾經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巨象,也曾經看過尼亞加拉瀑布。在這段漫長無比的時間裡,這個瀑布從未靜止過一分鐘,從未乾枯,從未凍潔過,從未閤眼,從未休息。

  這段演講結尾以回憶過往的形式,連用四個“當……”暢談哥倫布、基督、摩西、亞當等時代,彰顯了尼亞加拉大瀑布的悠久歷史,如滾滾春雷,氣勢不凡。最後,連著五個“從未……”在將演講主題推向高潮的同時,突地戛然而止,卻餘味未盡,給聽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見,結尾有高潮,演講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