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演講口才的方法

  口才是一個實踐性非常強的一項技能,可以說是需要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去積累。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練心理

  良好的口才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質。很多時候,我們自己一個人準備時,感覺能講得挺好,但為什麼一站在公眾前,就講得那麼的不盡如人意?往往是上去講前信心百倍,講完後懊悔萬分。其實這是我們一個能在公眾前的心理素質還不夠強,所以你會緊張,講不好。學游泳不下水是學不會的,練公眾講話不去講也是學不會的,練這種公眾講話的心理素質也是一樣,需要在公眾面前去訓練。很多人會說,練習平時機會少。我想說:有機會時一定要上,沒機會時創造機會也要上。我在訓練學員時,會把他們帶到人多的地方去,比如超市,廣場等等,哪人多就去哪,然後讓他們在人流中把自己事先準備好的講話內容大聲講出來,可以是一個小故事,也可以是自己的一段經歷,從而來訓練自己在公從前說話心理素質。面對人來人往,一雙雙陌生的眼睛會用各樣的眼光看你,第一次你可能根本講不下去,但慢慢地你會發現,你能講完了,知道自己在講什麼了,最後能很流利、很有感情的講完了。再回到一些公眾場合,你會發現,自己連在大街上都能講好,這個舞臺算什麼,你的心態會比以前從容很多。當然,這僅僅只是我們平坦用得比較多的一種方法,其實還有很多很多,大家自己也可嘗試的去試試。可能對你沒有用,但如果萬一有用了,那你收穫就大了。

  二、練聽力。

  練說必練聽。聽好是說好的前提。上帝給我們兩個耳朵一張嘴,少說多聽。口才好不是說你能講多少,而是你能不能講好,講到關鍵,講到點子上。話不在多,精闢就行。我們要善於去聽絃外之間,言外之意。這個是基本功,沒有什麼技巧,我只能說的是,平時聽別人說話時多長個耳朵,仔細聽,聽完後再仔細想想,他為什麼要這麼說,他說這話什麼意思,他想讓我理解什麼,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慢慢你的耳朵就會越來越敏銳了。同時,聽時要結合環境,說話者的口氣等等。用“心”去聽,而不僅僅是耳朵。

  三、練肚皮。

  胸無點墨,是不可能擁有好口才的,最多隻能算耍嘴皮子。給人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我們平時應該多積累知識,這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需要一個沉澱的過程的。那我們從哪幾個方面去積累知識呢。

  第一,專業知識。

  你所在行業的專業知識是讓別人願意聽你講話的內容,你知道,別人不知道,這就是你存在的價值。

  第二,社會人文知識。

  不時聊天講話總不能只講你的專業知識,還得講講大家都知道的事,一起表達下各自的看法,這就需要社會人文知識,這個包羅永珍,在生活中看到,聽到,多長個心眼,記一點在心裡,這樣聊起這些話題時不至於一無所知。

  第三,社會科學知識。

  跟大家分享個小小的故事。有一家美髮店,生意特別興隆。有人就向美髮店的店主請教經驗,店主說:“我的美髮師都很會和顧客溝通,口才都很好。”那麼他的美髮師中怎樣做到這一點的呢?原來,店裡有一個為成文的規定,每天上班之前半小時,美髮師們都會集中到店裡閱讀報紙和雜誌,這樣,他們都是會有新的話題和顧客交流,容易拉近與顧客的距離,自然會受到顧客的歡迎。就這小小的故事,我們應該能感受到很多。

  四、練普通話

  我們的普通話水平沒有必要像播音員一樣標準***除播音員以外***,但至少要過得去,不要讓別人一聽就感覺我們普通話有比較嚴重的問題。那麼哪幾種發音不準會讓人明顯感覺到普通話不標準呢。

  五、練思維

  口乃心之門戶。言為心聲。語言其實是一個人內心思想的反應,一個良好的口才,是需要敏銳的思維來輔助的。從心理學原理看,思維與語言是緊密聯絡的,語言所達的是思維活動的結果,如果思維不敏捷、不清晰、不嚴密,語言的表達也就不可能流暢清楚。

  訓練思維方法有以下幾種:

  1、腦筋急轉彎

  2、思維訓練題

  3、中國象棋等等

  方法有很多也很簡單,但貴在堅持,你能不能堅持每天花20分鐘來做思維訓練,那就要看你的意志了。

  六、練肢體語言

  通過行為科學的研究,一個人在表達過程中,其中肢體語言佔55%,語音語調38%,文字僅佔7%。比如“我沒說他偷了我的錢包。”這句話,使用不同的語音語調、面部表情、肢體語言可以表達出很多種意思,這句話至少有7種以上的意思,大家可以自己去分析體驗下。

  那麼如何去提升自己的肢體語言水平呢。參加過演講口才類培訓的朋友應該知道,會教大家很多“菜”,比如“點菜”“切菜”“炒菜”等等,其實這八個菜來訓練自己的肢體語言是非常好的,我自己的肢體語言就是主要通過這些“菜”來完成。當然,還有兩個“火鍋”,這兩個“火鍋”是我獨創的,其他地方是沒有的。

  除了這個,還有手語舞蹈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比如《感恩的心》《踏浪》等等,大家每天可以對著鏡子練一練,10分鐘的時間,堅持數日,必有好處。

  七、練速讀。

  速讀法對於練演講口才是很有幫助的,很多時候我們在公眾前一說話時就會有疙瘩,想一下子把話說出來,結果疙疙瘩瘩蹩著說不出來或說不好,其實這是我們口齒還不夠伶俐,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練速度。那如何練呢,分以下三個步驟:

  1、找文章。找一篇你感興趣的文章或一個段落。

  2、查字典。很多人會問:老師,查字典啊,我小學畢業後就沒查過字典了啊。我們無法保證我們認識找的文章和段落中的每一個字,如果事先沒有查字典,就開始練習,讀著讀著就碰到一個不知道怎麼讀的字,一次兩次還好次數一多,練速度的興趣就會大打折扣,所以第二步一定是查字典。

  3、由慢到快。一開始時不要追求速度有多快,先讀準,讀好,再讀快。

  其實口才基本上都是靠練出來的,沒有天生誰的口才就很好。美國南北戰爭時期有個人的名字叫林肯,大家應該都知道。他年輕的時候,每天徒步30英里,去法庭上聽律師的辯論。大家都知道,律師的口才都很好。回來路上,他就會邊走邊練,看到一片玉米地,就對著玉米地練,看到一棵大樹,就對著大樹練;我國革命時期有個革命家叫肖楚女,他在年輕的時候,每天早上背一塊鏡子,爬到山上,然後把鏡子掛在樹上,對著鏡子練演講口才;有個人的名字叫傑克韋爾奇,通用的前CEO,被人們稱為20世紀最偉大的CEO,可大家可能不知道,傑克韋爾其在小時候是有嚴重的口吃的,他身邊的小朋友都笑話他,有一次他就去問他媽媽,他為什麼會口吃,他的母親非常的偉大,回答道“小孩子,你知道你為什麼口吃嗎,這是我和你爸爸故意讓你口吃的,因為你大腦運轉的速度太快了,你的嘴巴根本跟不上大腦運轉的速度。”口才都是靠練的,沒有天生的口才,只有後天的苦練的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