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與客戶的心理距離是否拉近

  心理距離並不是一個客觀真實的、可用物理方法進行測量的距離,判斷心理距離只能採用一些“感覺”的方法。下面是小編為你解答,請一起來探討學習吧。


  雖然心理距離***請原諒我不是心理學專家***不能用物理測量的方法來進行測量,但還是可以借鑑的。我個人把人與人的心理距離歸納為以下幾種距離。

  A、 陌生人距離

  這裡講的陌生人是發生一點關係的陌生人。

  比如我們在街上向一個陌生人問路,可以業務員在街頭向陌生髮放DM廣告、做隨機調查等。這個相信大家都有這方面的經驗。那好,當對面走來一個陌生人,我們要與對方發生關係***打招呼***,一般來說是離多遠打招呼呢?三米開外?對方會怎麼想?是跟我說話嗎?這個人怎麼在大街上自言自語,是不是神經病呢?我是不是應離得遠一點呢?很顯然,三米開外,是無關係距離。

  再試著想象一下,對面走來一個陌生人,我們要與對方發生關係,等到對方走到離跟前***一個身體的距離,或是一步的距離***,然後突然跟對方說或把手伸向對方***發廣告呀***,對方是不是很本然的退後或快速離開,理都不理你。為什麼呢?因為這個距離太近了,無形之中侵犯了人家的“私人心理空間”***這個詞是我自己造的,不知有沒有科學依據***。

  正常在街頭與陌生人發生關係,一般是當對方離我們約1.2米左右***兩步距離***時,我們向對方微笑,打招呼。然後用一句短語來吸引對方。

  經上面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大致的結論,與陌生人發生關係,是在1.2米左右。我把這個距離稱為米距。

  B、 熟人距離

  熟人距離指得是雙方都認識,知道雙方的身份,但還沒有到達朋友。兩個要在路上偶遇或參加共同的活動相遇,雙方會不自覺地在離對方一步遠的距離停下,打招呼、握手、問候等。這類熟人,我們很少主動坦露心跡,因為只是熟人。我把這個距離稱為步距。一個人一步約為0.6米。這個0.6米很有意思,我們老祖宗製作的書桌、案几,寬度一般為0.6米。基於這一點,我在有些場合又稱之為桌距,也就是隔著一桌子的距離。

  C、 朋友距離

  我們在大家上遇到好久不見的鐵哥們,會是一種什麼情況呢?西方國家喜歡擁抱,撲上去緊緊地抱在一起。我們中國人比較含蓄,可能會上去給對方一“拳”。然後,兩個人站著、捱得很近,開始聊天。甚至扶著對方的肩,邊走走說。從這種現象可以看去,朋友之間幾乎沒有距離。

  但一般朋友和很鐵的朋友,有心理上還是有不同距離的。這們比較難區分。我曾經看到一個廣告:17.8釐米,面板還這麼好。是不是感覺我又跑題了呢?講心裡距離怎麼扯到廣告上去了。據說,觀察一個人面板好不好,最理想的距離是17.8釐米。17.8釐米有多長,想想一下看,一個成年人張開大姆指與中指的距離約為20釐米。我們什麼情況下,才能接受一個如此近距離盯著自己的臉呢?肯定是關係比較親密的朋友。我把這個距離叫做指距。

  那銷售人員跟客戶相處於,雙方在輕鬆關態下交流,身體不自覺中所處的距離,可以作為判斷心理距離判斷的參考依據。

  以上觀點,僅是個人經驗,是否有科學依據,有待驗證。

  除了空間物理距離判斷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外,還有一種辦法可以作為判斷的依據。我把這個辦法稱為“標籤”判斷法***有時我又會稱之為“隱私”判斷法***。

  每一個人身上都有很多的標籤,有些標籤是主動完全公開的,有些標籤是公開,有些標籤是不公開的,有些標籤是故意隱藏的,還有些標籤是打死都不說的。

  這樣講可能大家還是不太明白。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一下吧。

  比如我們銷售,見客戶時,一般會主動自我介紹。那我們一般會主動介紹一些什麼樣的“標籤”資訊呢?我是某某公司的,我叫某某某,我是做什麼什麼的。可以說,這些資訊,名片和企業宣傳冊、官網上都有的。這類資訊,我們可以稱之公開資訊“標籤”。這類“標籤”基本上可以蓬人就說。這個可以參考喬吉納德見人就發名片。反過來,客戶只跟銷售介紹這類公開資訊標籤,說明兩個人基本還處在陌生人剛認識階段。

  再進一層,銷售跟客戶有點熟悉,或者我們到一個新單位去工作了一段時,跟同事有點熟悉了。慢慢的,就向對對方聊起自己的工作經歷,故鄉風士人情等。這些資訊標籤,一般來說不會主動公開,但通過一些公開的渠道***比如百度、智聯招聘***可以“收集”到這些標籤資訊。一般來說,我們不會無緣無故主動收集他人的這類,反過來,我們也不會無緣無故主動向別人介紹這些標籤資訊。如果向別人講起這些標籤,說明雙方的心理距離近一了步。

  我們每一個還有一些標籤資訊,比如自己的家庭成員資訊。比如配偶是幹什麼事的,孩子多大了,在讀幾年級,成績大約如何?這些資訊,通過一般的公開渠道是不容易收集到的。但這類資訊給別人知道其實也沒有多大的關係。那我們在什麼情況下,才會和別人談自己的家庭、婚姻、孩子等。如果跟別人談起這些標籤,說明雙方的心理距離又近了一步。

  每個人其實還有一些故意隱藏的標籤資訊。比如說曾經考試時違返考場紀律,或小時候受到什麼心理創傷、或者自已目前的家庭婚姻生活出現問題等等。這些標籤資訊,我們只會跟關係比較好朋友交流。如果跟別人談起這些標籤 ,那就說明雙方的心理距離非常之近。

  還有一些標籤資訊,是一般情況下打死也不說的,或都跟自己的親人、家人都不說的,但會跟某個朋友說。這個朋友,一般來說是自己很鐵的哥們。我們中國有一句俗語叫“一起什麼”,最後一條,可以理解為這類標籤資訊。

  綜上,我們和客戶平時聊天中,聊些什麼內容,可以根據標籤的隱私程度作為一個參考標準來判斷雙方的心理距離。而這個判斷標準,也可以用來作為拉近客戶心理距的一種方法。我們把標籤的隱私程度畫成一個個同心圓,越往裡面的,隱私程度越高。如果我們想和客戶拉近心理距離,先看看當前處在哪一個圓內,再主動自曝深一層的隱私標籤,看對方是否也會進入下層。

  一般來說,會進入下層或客戶主動進行更下一層的,心理距離就拉近了。但這裡要注意的是,隱私標籤只能一層一層深下去,慢慢試探,操之過急很有可能得不償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