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計劃範本

  作為三年級的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並學用字詞句、朗讀背誦、寫字、口語交際及綜合性學習等內容。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學生基本情況:

  本班共有學生84人,在全年級中,兩級分化明顯。大部分學生,特別是女生,對語文的學習積極性較高,基礎知識較為紮實,對語言方面的知識較為敏感。有個別學生的習作能力已經遠超同班其他學生。當前,他們正處在從低段到中段的一個過渡期,他們需要的是在老師的引導下較快的適應轉變,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把握準確的心裡定位,找到更好的學習方法,養成健康的學習習慣,形成濃郁的學習氣氛和積澱豐富的知識經驗。部分學生,特別是男生,學習習慣不好:字跡潦草,作業不按時完成,平時沒有預習習慣,課外書看得少,日記寫得2、3句的流水帳等等。給他們的發展帶來困難,同時他們對學習的信心有些缺乏。如何輔導好後進生,提高他們的學習動力,提高他們的成績是重中之重。

  總之,據我的觀察瞭解,本班是具有一定潛力的,本學期將針對本班存在的問題,在教學工作中加大教學改革的力度和廣度,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教材分析***主要教學內容、編排體系及其特點***:

  本冊共有32篇課文,其中精讀課文24篇,略讀課文8篇,8篇選讀課文。教材後面還附有8篇選讀課文。設計了八個專題,它們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細心觀察、燦爛的中華文化、壯麗的祖國山河、科學的思想方法、獻出我們的愛。每個專題內涵豐富,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蘊涵教育價值。每組由導語、三篇精課課文、一篇略讀課文、一個語文園地組成。精讀課文後面有會認和會認的字,略讀課文後面沒有安排會認的字,哪字屬於生字就隨文注音。精讀和略讀之間有連線語,並適當提出略讀的要求。一部分後面有資料袋,有兩組課文安排了綜合性學習。

  全冊書要求認識200個字,會寫300個字,第一次會寫的字超過了會認的字。要求認識的字排在橫條裡,要求會寫的字排在方格里。此外,教材在語文園地一、四、五、七還歸類安排了一些要求認識的字,如不便於安排在課文裡的反映人體器官的字等。

  每個語文園地由五個欄目組成。其中有四個固定的欄目:“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第五個欄目是機動欄目,為“寬頻網”“趣味語文”“展示臺”或“成語故事”,這四項內容分別在八個語文園地中交叉安排兩次。

  全冊教材的注音有以下幾種情況:

  ***1***導語、課後練習、資料袋和語文園地裡出現的不認識的字,只在全冊書第一次出現時注音,後面出現均不注音;

  ***2***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裡的不認識的字,出現一次注一次音,直到這個字被學生認識為止。

  ***3***課文中的多音字隨文注音,用方括號標出。

  ***4***學習夥伴的話和文章作者的姓名一律不注音。

  ***5***有些字在具體的語境中讀音要發生變化,課文標註的是變調音或輕聲,如,“黃澄澄”的“澄”,在課文裡標註的是dēng,生字條裡注音恢復本音。

  大綱、教材教學要求: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瞭解祖國壯麗的山河、富饒的物產,培養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厚博大,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學習革命領袖、科學家的優秀品質;受到關愛他人、助人為樂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啟迪學生的思想,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善於思考的能力。

  2.認識200個字,會寫300個字。累計認識2000個字,會寫1300個字。

  3.會使用字典,學習使用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開始練習用鋼筆書寫正楷字、用毛筆描紅。

  4.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繼續學習默讀,學習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6.學習聯絡上下文,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詞句的意思;初步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初步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8.開始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9.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背誦優秀詩文10篇***段***。練習複述課文。

  10.初步培養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萬字。

  11.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地寫出見聞、感受和想象。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12.講述故事努力做到具體生動,用語言打動他人;講述見聞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結合語文學習,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教改措施:

  1.引導學生讀書、思考,逐漸悟到讀書時應在什麼地方想想什麼,怎樣想,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指導學生使用工具書、資料庫的意識和習慣。鼓勵學生獨立閱讀思考,探索發現儘量自己解決問題。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