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發聲基礎訓練方法

  學會唱歌是一門基礎,唱歌的發聲方法也是有一定的含義的,那麼你知道有哪些具體的方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一些方法吧!

  一

  1、“哼鳴”的基本練習

  一般在開始練聲時,先練練“M”是有益的,因為發這個音容易達到高位置和靠前、明亮、集中的效果。練習哼鳴時首先上下脣自然地閉上、口腔內部要開啟,好像閉口打哈欠的感覺,感到聲音向高位、額竇、鼻竇處擴充套件,但切勿把聲音堵塞在鼻腔裡,否則會發出鼻音。

  2、母音的練習

  除進行哼鳴練習外,更多地是進行母音的練習,如a、e、i、o、u等單母音練習,也可用混合母音練習如ma、me、mi、mo、mu等等。

  3、連音練習

  歌唱聲音的主要表現力就在於聲音的連貫優美,為了使聲音有更多的連貫性,可以將練習的音域相對拉寬些,練習也可以隨之難度更大些。

  4、頓音練習

  頓音唱法又稱為斷音唱法。要求唱得清晰,短促,靈活,富有彈性,集中感強。練習時要注意一字一音的靈活性和一字一音的連貫性。

  5、連音和頓音結合的練習

  在基本掌握了連音和頓音唱法的基礎上,可以加連音、頓音結合在一起的練習,這樣有利於歌唱狀態的統一,頓音好像是一個“點”,連音像是一條“線”,這樣以點帶線,便聲音的位置統一,並保持氣息均勻流暢。

  6、保持共鳴位置不變的練習

  找共鳴位置最好的辦法就是體會“哼鳴”感覺,如果這個共鳴焦點找準了,那麼其它所有的音都應該向這個哼鳴位置靠攏,這樣才能達到歌唱的高位置,使聲音上下統一。

  7、聲音靈活性的練習

  這種練習主要是為了適應歌曲演唱中快速、流動的要求,以達到更積極的身體、喉嚨、氣息的配合。

  8、字聲結合練習***帶詞練習***

  要求根據詞意富有想象,有意境,有畫面,語氣有表現,聲音有樂感,有感情地去唱。力求做到字準腔圓,以情帶聲,聲情並茂,慢慢地向歌唱歌曲作品過渡。

  二

  1、大家要認識自己的聲音,因為每個人的嗓音條件不一樣,不是所有的歌曲都適合唱。所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曲目型別才能更好的發揮自己的特長。就像阿杜的聲音,如果唱張傑的《這,就是愛》就肯定不會達到理想的效果。所以發聲練習第一步是認識自己的聲音,找到適合自己的曲風和型別。

  2、基礎的日常練習。我們經常看到不少的曲藝藝術家和歌唱家在清早的時候練聲,發出“啊~~”的聲音,其實這個是發聲練習最基本的一個音,能夠讓練習者更快的找到準確的發聲位置同時感受到氣息的流動,還有另外一個音——“咦~~~”,需要練習者開啟口腔,儘量長的發音並且變化音調,發出不同的四個音調。每天需要堅持練習,也稱為開嗓。

  3、 跟隨練聲鋼琴進行練習,由彈奏著進行音調的變化,不斷升高、降低音調,並且彈出節奏感,讓練習者能夠進一步掌握演唱的節奏變化,在歌曲演唱時能夠更富有感情和起伏。

  4、保護嗓子,這個喜歡唱歌或者在學唱歌的人都知道,伴隨季節變化,我們的嗓子也需要收到不同的悉心呵護,推薦閱讀下夏季如何保護嗓子,多飲用推薦飲品,保養自己的嗓子。

  三

  ***1***上胸式呼吸。這種呼吸是一種用上胸控制呼吸的方法。它吸氣量少而淺,僅及肺上部,易造成喉頭與頸部周圍肌肉的緊張,發出逼緊、乾癟、缺乏彈性的直聲。這類現象在初學者特別是業餘歌唱者身上較為多見。這是一種需要糾正的、不好的呼吸方法。

  ***2***腹式呼吸。這種呼吸是一種依靠軟肋擴張、小腹鼓起和收縮的呼吸方法。它吸氣比上胸式要深,但也有其侷限性。由於吸氣過深,氣息往往不流暢,影響發聲的部位,中、低聲區音色沉悶,聲音缺乏靈活性,並出現音偏低的現象。

  ***3***胸腹式聯合呼吸。這種呼吸是一種運用胸腔、橫膈膜與兩肋、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氣息的呼吸法。這種呼吸法是近代中外聲樂界公認而普遍採用的科學的、合乎生理機制規律的呼吸方法,這種呼吸方法有許多優點。它控制氣息的能力強,呼氣均勻、有節制,能儲存較多的氣,有明顯的呼吸支點,使音域擴大,並使高、中、低三個聲區協調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