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

  練習就是中考,中考就是練習,中考得高分的祕訣就是少丟分!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中考語文試題:

  一、積累與運用

  1.根據拼音,把漢字書寫在田字格里。

  通xiāo達旦 無動於zhōng kè盡職守

  2.給加點的字注音。

  媲美*** *** 褻瀆*** *** 攫取*** ***

  3.請簡要說明右側畫面的內容。***不超過33字***

  4.下面文中劃線的三個句子有兩個病句,請找出並修改。

  一位海嘯專家說,夏威夷平均每七年就遭遇一次海嘯襲擊,但這樣巨大的海嘯,近幾百年來都沒在印度洋出現過,而且①印度洋周邊的國家根本沒有建立起地震海嘯的預警監測,所以近三十萬人被海嘯奪去了生命。野外救生專家說,②海嘯一般來臨之前都會有些預兆,如海水突然退去,一些動物出現異常反應,如果沒有觀察到這些現象,面臨海嘯時,應該儘量往高處跑,萬一不幸被海浪捲入海中,③要確信自己一定能夠活下去。同時,儘量用手向四處亂抓,最好能抓住漂浮物,但不要亂掙扎,以免浪費體力。

  5.默寫。

  ①問渠那得清如許? 。

  ②策勳十二轉, 。

  ③無絲竹之亂耳, 。

  ④ ,燕然未勒歸無計。

  ⑤小大之獄, ,必以情。

  ⑥ ,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⑦ ,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

  ⑧王安石《登飛來峰》的第三句是: 。

  二、閱讀

  ***一***

  ***甲***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6.在原文劃橫線的空缺處填寫原句。

  7.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交通: 戶:

  8.甲、乙兩文都反映了古人對人類美好社會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對理想社會進行了 ,乙文則是 。

  9.乙文中與甲文“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相對應的句子是 。

  10.概括甲文的大意 。

  ***二***

  真正的聖誕

  8年來,每到大雪紛飛的時候,華森一家便開始忙著打聽一件事:誰是這附近最窮苦的一家?他們每個禮拜天上教學的時候,華森太太總要把收集到的一些資料記在小卡片上,到聖誕節前的一個禮拜把它交給她的孩子們——約翰和瑪麗。兩個孩子都上中學,一個高中,一個初中。他們從很小的時候就很欣賞爸爸給他們設計的這個聖誕遊戲了——現在他們正式給這個遊戲起了一個名字,叫“我們的分享”。

  8年前,他們的聖誕遊戲也是到12月就開始。那時候,兩個孩子也很熱衷於一些小卡片——那是他們的禮物清單。他們總是寫上:“我要……我要……”直到聖誕前夕,他們都有權把卡片要回來,塗塗改改,有一年,小約翰打開了聖誕禮物,非常不高興:“爸爸,這不是我寫的聖誕願望呀!”華森先生非常失望:“你要的東西,剛好店裡都賣光了。我以為你也會喜歡這個的。”小約翰委屈地訴說著:“讓我到班上怎麼跟同學說呢?麥凱的父親每年給他3個聖誕願望。你是大學校長,卻只給我一樣禮物,還這麼吝嗇。”

  華森先生心痛不已,他想起自己的童年:冬天用圍巾裹著頭,迎著風雪,騎著腳踏車挨家挨戶地送報。掙的錢總要留到聖誕節給母親買件像樣的衣服。全家每個人有件新衣服,他已心滿意足。倘若父親還能買來一樣全家人都可以玩的二手玩具,他們的聖誕節便是歡天喜地。可是,他的孩子呢?每個節日都有禮物,他們的權利似乎遠比義務多得多,他們已對“我要……”習以為常。“時代不同了。我們小的時候,有3個聖誕願望的家庭一樣也有。比我們窮的更不會少,只是我們不知道罷了。以前我母親告訴我,我們有一位鄰居老太太直到去世,大家才知道她家裡沒有烤箱,想想,一個人從來沒有吃過感恩節的火雞!”華森太太安慰著垂頭喪氣的先生。“從沒有吃過感恩節火雞的老太太”給華森先生一個靈感,他開始了這個“分享的聖誕節”的計劃。

  8年來,他再也不寄聖誕卡了。等到節日的熱潮過去,他才開始給每張卡片回信。他的信總是這樣子的:“今年我把買聖誕卡的錢用來買了一些吃的,把準備送給您的禮物,轉送給了某某家人——為他們無力過冬的掙扎,我們至少願與他們分享我們聖誕的快樂。您說是不是嗎?”他們的聖誕卡並沒有因之減少,他們從來也不曾失去過朋友,卻換來更多的理解。孩子們也更加了解這個世界。“分享”漸漸不成其為遊戲了。聖誕的意義成為更重大的使命——在他們小小的心靈裡多出了這種意識與覺醒——這是華森夫婦最感欣慰的事。

  8年來,每一年他們都要選出最需要幫助的兩個家庭。他們準備了兩個大紙箱,每個箱子裡面裝滿了吃的、穿的和玩的。每樣東西,都由兩個孩子精心包裹,寫上他們朋友的名字。近年來連這兩個人家的選擇,也交給孩子們去做。

  瑪麗時常在念了那些卡片之後,沉默良久。以前,她僅僅知道訝異:“啊,我不知道竟有人家大雪天沒有暖氣。”“啊,我不知道竟有人全家都病著,從來沒有過一棵聖誕樹。”現在,除了自己的世界,她的心裡明白——還有別人的世界。別人的世界裡,也存在別人的幸與不幸。是的,這世界最糟糕的就是:有錢人的故意冷漠和窮人的嫉妒與仇恨。是不是隻有“分享”才能沖淡那些尖銳的對比?孩子們不甚明白,但是他們每年都說:“等我長大了,我也要這麼做。”

  華森一家,總在聖誕節的前兩天,便開著車到孩子們選好的那兩個人家去。約翰和華森先生抬著大紙箱,華森太太按了門鈴,瑪麗對開門的人說:“聖誕快樂!”他們留下紙箱,在那些驚愕得連他們的姓名都沒有想到要問的一家人還來不及覺得難為情之前,便又開車走了。

  8年了,在華森夫婦和孩子們愈見深厚的同情心裡,一年比一年更明白聖誕節的意義。

  11.文中插敘8年前的事情有什麼作用?

  12.為什麼“連這兩個人家的選擇,也交給孩子們去做”?

  13.劃線句子中“驚愕”表現了收到聖誕禮物人家 “還來不及覺得難為情之前,便又開車走了”表現華森一家 。

  14.本文多處運用了對比的寫法,請列出兩組來。

  ① 和 作對比。

  ② 和 作對比。

  15.題目中“真正”的含義是

  16.讀完本文後,將你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兩句話表達出來。

  ***三***

  宇宙萬物的共相——“蝴蝶效應”

  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洛倫茲是一個以認真而著稱的氣象學家。他對科學研究從來都是一絲不苟,決不放過任何疑點。有一天,同往常一樣,他來到實驗室開始做他的預報天氣的大氣研究。按照他往常已有的研究設想,他用計算機求解模擬地球大氣的13個方程式。為了更細緻地考察結果,他把一箇中間解取出,提高精度再送回。他想,等會兒,計算機就會有一個結果,他做完這個工作後就習慣性地去喝一杯咖啡。而當他回來再看時大吃一驚,一切都不一樣了!預想中本來應該很小的差異,結果卻偏離了十萬八千里!他差點連手中的咖啡杯都掉在地上。計算機出毛病了嗎?那裡面可儲存有許多資料啊!他非常緊張地反覆檢查了幾遍,確信計算機沒有毛病,於是,洛倫茲認定,他發現了新的現象:“對初始值的極端不穩定性”,即“混沌”,又稱“蝴蝶效應”。

  ⑵這個發現非同小可,以至科學家都不理解,幾家科學雜誌也都拒絕刊登他的文章,認為“違背常理”——相近的初值代入確定的方程,結果也應相近才對,怎麼能大大偏離呢!

  ⑶1979年12月,洛倫茲在華盛頓的美國科學促進會的一次講演中,對自己的發現作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一隻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有可能會在病症的得克薩斯引起一場龍捲風。他的演講和結論引起了與會者的強烈反響,給人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從此以後,所謂“蝴蝶效應”之說就不脛而走,聲名遠揚了。

  ⑷“蝴蝶效應”是宇宙萬物一個共相。在人們的常規思維中,所有的事物,其運動變化都遵循一個基本的邏輯,即從簡單到複雜,比如1+1等於2,不等於3。但實際上,宇宙萬物並不一定遵循這個邏輯而存在。也許,一個簡單的細節變化,最後導致了全體的徹底變化!中國人所說的“一著不慎,滿盤皆輸”,講的也正是這個道理。這個道理被科學家在越來越多的領域發現並證實。

  ⑸線性,指量與量之間按比例、成直線的關係,在空間和時間上代表規則和光滑的運動;而非線性則指不按比例、不成直線的關係,代表不規則的運動和突變。如問:兩隻眼睛的視敏度是一隻眼睛的幾倍?很容易想到的是兩倍,可實際是6~10倍!這就是非線性:1+1不等於2。鐳射的生成 。當外加電壓較小時,鐳射器猶如普通電燈,光向四面八方散射;而當外加電壓達到某一定值時,會突然出現一種全新現象:受激原子好像聽到“向右看齊”的命令,發射出相位和方向都一致的單色光,就是鐳射。

  ⑹天體運動存在“蝴蝶效應”***混沌***;電、光與聲波的振盪,會突陷混沌;地磁場在400萬年間,方向突變16次,也是由於混沌。甚至人類自己,原來都是非線性的:與傳統的想法相反,健康人的腦電圖和心臟跳動並不是規則的,而是混沌的,混沌正是生命力的表現,混沌系統對外界的刺激反應比非混沌系統快。

  ⑺混沌理論認為在混沌系統中,初始條件的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我們可以用在西方流傳的一首民謠對此作形象地說明。這首民謠說:丟失了一個釘子,壞了一隻蹄鐵;壞了一隻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鬥;輸了一場戰鬥,亡了一個帝國。馬蹄鐵上一個釘子是否會丟失,本是初始條件的十分微小的變化,但其“長期”效應卻是一個帝國存與亡的根本差別。這就是軍事和政治領域中所謂的“蝴蝶效應”。有點不可思議,但是確實能夠造成這樣的惡果。一個明智的領導人一定要防微杜漸,看似一些極微小的事情卻有可能造成集體內部的分崩離析,那時豈不是悔之晚矣?

  ⑻“蝴蝶效應”之所以令人著迷、激動、發人深省,不但在於其大膽的想象和迷人的美學色彩,更在於其深刻的科學內涵和內在的哲學魅力。

  17.第⑵段“非同小可”的意思是

  18.用文中的話***不包括第一段***解釋“蝴蝶效應”。***用“ ”在原文中劃出***

  19.說說第⑷段“宇宙萬物並不一定遵循這個邏輯而存在”一句中“不一定”的表達作用。

  20.請把第⑸段空缺處的過渡句補寫完整。

  鐳射的生成

  21.為什麼說“蝴蝶效應”是宇宙萬物的共相?

  22.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蝴蝶效應”得名是緣於一個生動的比喻。

  B.科學發現離不開一絲不苟和堅持不懈的精神。

  C.人們通常認為兩隻眼睛的視敏度是一隻眼睛的6~10倍,是非線性的。

  D.相近的初值代入確定的方程,結果卻有很大偏差,這成為洛倫茲新發現的契機。

  ***四***

  讀書人是幸福人

  ⑴我常想讀書人是世間的幸福人,因為他除了擁有現實的世界之外,還擁有另一個更為浩瀚也更為豐富的世界。現實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後一個世界卻為讀書人所獨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閱讀機會或不能閱讀的人是多麼的不幸,他們的喪失是不可補償的。世間有諸多的不平等,如財富的不平等,權力的不平等,而閱讀能力的有無卻體現為精神的不平等。

  ⑵一個人的一生,只能經歷自己擁有的那一份欣悅,那一份苦難,也許再加上他耳聞目睹的周圍人的經歷和經驗,然而,人們通過閱讀,卻能進入不同時空的諸多他人的世界。這樣,具有閱讀能力的人,無形間獲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無限可能性。閱讀不僅使他多識了草木蟲魚之名,而且可以上溯遠古下及未來,飽覽存在的與非存在的一切。

  ⑶更為重要的是,讀書加惠於人們的不僅是知識的增廣,而且還在於精神的感化與陶冶。人們從讀書學做人,從那些往哲先賢以及當代才俊的著述中學得他們的人格。人們從《論語》中學得智慧的思考,從《史記》學得嚴肅的歷史精神,從《正氣歌》學得做人的原則,從馬克思學得入世的激情,從魯迅學得批判精神,從列夫•托爾斯泰學得道德的執著。歌德的詩句刻寫著智慧的人生,拜倫的詩句呼喚著奮鬥的熱情。一個讀書人,是一個有機會擁有超乎個人生命體驗的幸運人。

  ⑷一個人一旦與書本結緣,極大的可能是註定了與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聯絡。說“極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讀書人中也有卑鄙和姦詐者;況且,並非凡書皆好,在流傳的書籍中,並非全是勸善之作,也有無價值的甚而起負面效果的。但我們所指的書,是以其優良品質得以流傳的一類,這類書對人的影響總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讀書幸福,是從喜愛文學書的親身感受而發。一旦與此種嗜好結緣,人多半因而嚮往崇高,對暴力的厭惡和對弱者的同情,使人心靈純淨而富正義感,人往往變得情趣高雅而力避風俗。或博愛、或溫情、或抗爭,大抵總引導人從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著人間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爾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這就是說,讀書使人向善。雨果說:“各種蠢事,在每天閱讀好書的影響下,彷彿烤在火上一樣漸漸熔化。”這就是說,讀書使人。

  ⑸所以,我說,讀書人是幸福人。

  23.第⑴段中的“另一個”世界是指 。

  24.概括第⑵段要論證的觀點 。

  25.你怎麼理解第⑶段中“超乎個人生命體驗”的含義?

  26.聯絡自己的讀書實際,仿照第⑶段劃線句子,寫一句話。

  我從《 》學得。

  27.請在第⑷段空缺處填上恰當的詞語,寫在下面。

  讀書使人 。

  28.談到讀書,一位家長說:“我兒子現在讀初中,一直是班裡的前幾名,我從來不給他買課外書,因為那樣會分散他的精力!”你贊同他的看法嗎?請談談你的見解。

  三、作文

  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作文。

  文題一: 不能忘記***先將題目補充完整,然後寫作***

  文題二:成功在於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成功在於發揮自己的特長,成功更在於不斷超越自己……請以“做最好的自己”為話題,可以記敘經歷,編寫故事,發表議論,抒發感受,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寫出真情實感,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創見;

  ②自選文體,字數在600以上;

  ③文中不要出現所在學校的名稱和人物的真實姓名。

  中考語文試題答案:

  一、積累與運用

  1.宵 衷 恪 2.pì xiè jué 3.示例:①大學生給父親的家信,只寫了一個錢字,緊跟著的是一個歎號。 ②大學生給父親的家信只是急著要錢。4.① 臨測 ② 一般 來臨之前 5.①為有源頭活水來 ②賞賜百千強 ③無案牒之勞形 ④濁酒一杯家萬里 ⑤雖不能察 ⑥至於斟酌損益 ⑦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⑧不畏浮雲遮望眼

  二、閱讀

  ***一***6.講信修睦 貨惡其棄於地也 7.交錯相通門 8.描寫 闡述 9.老有所終 幼有所長 10.描寫了桃花源優美的環境和幸福的生活

  ***二***11.交待“分享的聖誕節”***“我們的分享”***的由來 12.①讓孩子瞭解世界 ②培養孩子深厚的同情心 13.對意外饋贈感到吃驚或:很少被幫助關心 真誠助人不張揚 或:設身處地替對方著想***非常顧及窮人的自尊*** 14.示例:①8年前孩子索要聖誕禮物 8年來孩子分享聖誕禮物 ②小約翰向父親要聖誕禮物 童年時的華森掙錢給母親買禮物 ③華森先生心痛不已 華森夫婦最感欣慰 ④瑪麗以前對窮人的生活感到“訝異” 現在她明白了別人生活的“幸與不幸” 15.與窮人分享***聖誕的***快樂 或:富有同情心 16.示例:①在節日裡,不應只是索取,盲目攀比,要樂於和別人分享快樂 ②多瞭解社會,才能培養同情心和愛心 ③教育不是空洞的說教,要身體力行與孩子共同成長和進步

  ***三***17.不同尋常 18.初始條件的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 19.說明宇宙萬物遵循的邏輯不是唯一的 20.也是非線性的 21.“蝴蝶效應”被科學家在越來越多的領域發現並證實 或:因為它在氣象、生物、物理、天體運動、人類自己及軍事和政治等領域都存在 22.C

  ***四***23.精神的世界 24.閱讀使人獲得超越有限生命的無限可能性 25.從那些往哲先賢以及當代才俊的著述中學得他們的人格 或:眾多作者在作品中對生命的體驗 26.示例:從《童年》學得對待苦難的態度 從《西遊記》學得神奇的想像 27.避惡 28.示例:不贊同:①讀書可以增廣知識,陶冶情操,從根本上提高人的素養,對學習大有幫助。 ②學習之餘看文學作品既讀有所得,又緩解疲勞。 贊同:①讀書的好處不言而喻,但現在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客觀上不具備良好的讀書條件。 ②初中生還不具備太強的鑑別力,一旦看到不利於他成長的壞書,可能引他走上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