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教學反思

  蘇教版五年級下學期科學課程的教學結束後,怎麼寫教學反思呢?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的教學反思,一起來看看吧。

  篇一

  本節課主要內容是認識我國的主要礦產資源分佈及現狀,剛開始我採取了我說礦產資源基地,學生找在哪個省,然後再反過來,如此反覆四遍,學生在課堂上就基本上記住了一些重要的礦產資源基地。

  學習礦產資源圖後,瞭解了礦產資源的現狀,又通過學生自己動手算,知道可利用的礦物資源隨著人類的開採和利用正在逐漸減少,我國現有資源的緊缺。

  緊接著,我又把視角引入到了學生身邊的資源消耗情況。在課前的導學案中,我引導學生調查家庭、學校、班級消耗能源的情況。資料出現在學生面前的時候,學生們一片啞然。他們這時才意識到,人類在發展的同時,也破壞了環境,消耗了資源。然後我趁熱打鐵讓學生說說如何保護礦產資源。學生討論地很熱烈。之後我又讓學生寫了一份保護礦產資源的建議書。通過這樣的講解,我發現學生學習沒有僅僅停留在書本上、知識上、認知上,而是讓學習走進了學生的心裡。

  篇二

  《認識常見岩石》是蘇教版科學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節內容,通過本課的教學,讓學生認識到如何判斷岩石、可以從哪些方面來研究岩石、地質學家對岩石的分類、岩石的應用等知識點。下面談一談上完這節課的感受。

  一、準備充足,為學生開拓視野提供了準備

  課前備課時,教師準備大量岩石的圖片和視訊資料,在鼓勵學生對岩石自主分類之前,以2秒鐘每張圖片的速度讓學生快速瀏覽十五張不同岩石圖片,記憶肯定是不可能全記下來的,藉此鼓勵學生按不同標準嘗試對岩石分類;第二課時介紹地質學家對岩石的分類時,通過視訊資料,讓學生學會從視訊中總結歸類。

  二、按科學探究的思路探究

  按照科學的探究思路“提出問題——作出猜想——設計和進行實驗——得出結論”,來完成本節課的兩個實驗,因五年級學生對科學方法的學習已經比較熟悉,教師可以在設計和進行實驗環節上引導學生共同參與設計實驗,主要的是實驗的思路一定要清晰,實驗的注意事項一定要講解到位。特別是用小刀刻劃岩石的時候,既要讓學生大膽去刻劃***不用力刻劃現象不明顯***,又要提醒學生保護實驗器材,不要故意損壞或損毀實驗器材。

  三、創新教學、拓展遷移

  在教學過程中,本人增加了一個書上講到但沒有作為實驗來講的環節,就是介紹沉積岩的形成時,本人制作了一個教具來模擬沉積岩的形成,配合實物投影儀,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四、缺陷與不足

  這節課在實驗上教師應該要放得開、收得回,在學生參與程度上要放,在暫停實驗總結資料的時候要收得住,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篇三

  大腦對學生而言,是非常神祕的。雖然我們都有一個大腦,可我們沒有見過更沒有研究過大腦。因此,教師要引領著學生熱情探究,揭祕大腦,並實現多元化目標的達成。

  在教學時,我從學生喜歡的遊戲——動腦筋急轉彎引入新課,激發了學習興趣,營造了探究情境,並直奔學習主題。在短短的幾分鐘時間裡把學生帶入了愉悅的學習狀態中。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瞭解大腦的形態結構,我在ppt課件圖片的基礎上準備了與大腦某些特徵相似的具體實物來讓學生比較認識。比如:腦的重量,我讓同學們用自己最熟悉的課本進行類比,親自體驗;學習腦的大小時,讓學生用拳頭模擬自己的大腦;認識大腦的形狀以及腦的表面結構時,指導學生認真觀察核桃仁的樣子;瞭解大腦的軟硬時,讓學生碰一碰豆腐……這樣學生對大腦的認識就更具體了,化解了難點、突出了重點。

  然後藉助學生對大腦形態結構的瞭解,講解大腦表面的溝回,並通過人腦與貓腦的溝回的對比,引出記憶力、創造力與大腦的密切的關係。並及時組織記憶力測試和拼七巧板的活動,把學生的思維活動和實踐活動推向了高潮。既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要,又使知識鞏固與智力運用有機結合,使科學課始終充滿生機與活力。在教學中突出一個“趣”,強調了學生的獲得體驗,強調了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

  最後,引導學生在課後開展後續活動。探究科學的活動不是一兩節課就能夠完成的。拓展學生的資訊渠道,廣泛利用教科書以外的各種資源,而不是拘泥於教科書上規定的教學內容。

  這節課美中不足之處,教學設計時有設計到,但在實際講課時,沒有準備豬腦,使學生少了最為直觀的觀察與體驗。對於準備的其他材料有些學生不是很熱情,這樣有些學生對大腦的一些結構及功能認識就不會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