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心得隨筆

  語文是一門藝術。那小學語文的教育隨筆都有哪些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當上班主任才一年的時間,所以當上輔導員的時間也不是很長。不過說起我們班的那幫孩子還是很可愛的,他們會在你不知道的情況下,在你的講臺上放上幾顆糖,要不就你下課的時候幫你把講臺理乾淨;可是他們也有不聽話的時候,在上課時有一些小朋友不專心,玩一些不是上課時能玩的遊戲,有時講過好幾次的作業題目還是錯的……這一切都讓作為班主任的我很生氣,不過想想他們的年齡,還有他們那一些可愛的地方,真是讓我又想氣,又想笑,所以就想讓他們也擔心一下,和他們約法三章,只要他們一個星期乖乖的,不出現什麼大的問題,我就讓他們好好的玩一節課。當然這裡的玩不是去室外玩,而是在教室裡玩有意義的事。沒想到他們都同意的。

  這個星期他們還是很聽話的,沒有出現什麼很大的問題,所以他們來要求是不是可以上班隊課。我同意了,可是想不出什麼可以上的東西。讓他們自己去準備,真得不放心,不知道他們能不能弄好,可是讓我來定吧,他們也不一定會喜歡,所以班幹部要開個小會,最後得出的結論是;他們想進行一次背詩比賽。想想也不錯,和我們現在進行的活動有很大的關係,所以主題就這樣確定下來了,接下來的事情就是讓他們去準備去了。我們接觸到的詩,李白和杜甫的比較多,所以讓全班分為兩大組,一組是背李白的詩,一組當然是背杜甫的詩咯,讓他們自己去看書吧。

  時間過得還是很快的,一下子就到了上班隊課的時候了。看到黑板上那些不是很好看的字,就知道他們很重視這次活動。當我正式宣佈活動開始的時候,兩組小朋友已經沉不住氣了,想要把對方壓倒,你一句,我一句,根本就聽不到,現場可以用一個亂字來形容。

  “這樣是不行的,你們這樣讓評委怎麼評呢?”我的一聲大喝讓他們安靜下來了,於是我只好讓他們派出代表,讓代表說出題目,組員進行集體背誦。這個法子果然有效,活動就這樣下去了。

  兩邊都不服輸,一邊的聲音響了一點,那邊的聲音就更高。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熱鬧,我都不知道原來我們班的小朋友的聲音還是那麼響的哦,真是人不可貌相哦!平時上課回答問題的聲音就沒有這麼響了,哎,還真是要靠興趣的。

  時間在他們熱鬧的背誦聲中逃走了,很快時間就到了,要評比結果,因為比賽不能沒有結果啊,可是發現兩邊背的一樣多,所以兩邊都是冠軍。小朋友們還是意猶未盡,我們約定下次在玩這個遊戲。

  我想他們應該知道要上這樣的課需要他們什麼樣的表現,果然在以後的幾個星期,我們班的小朋友都很聽話,讓我以為他們都一下子轉性了呢,不過想想也對,對於他們想要的東西他們一定會做得很好的,對於他們還不是很感興趣的事,想得到他們的青睞,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哦。

  這個就好像我們的學習一樣,只要讓讓學生對讀書有興趣了,那再多的事情他也會做,如果他們還沒有興趣,那麼不管你說什麼、做什麼,他們也不會來理你的。所以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還是很有必要的,畢竟他們的天性還是很可貴的。

  從那次班隊課以後,我就在找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事物,每找到一種,就讓他們去試,現在我和他們是走得越來越近了。慢慢的,我想總有一天他們會對學習感興趣的,到那時就不用我操心了,希望這一天快快來臨!

  篇二

  今天在居敬小學參加了市教研室組織的“基於目標的小學生習作核心能力培養與實踐”的活動,早上聽了三節課,下午主要聆聽了滕春友老師和勵汾水老師的講座,收穫頗豐。這裡感謝張晨瑛老師和卓超波老師精心策劃活動,為我們提供一次次學習觀摩的機會。

  因為一直執教高年級,所以對低年級的課堂充滿了好奇,特別是蔣老師執教的一年級。蔣老師在說課中提到,教學過程設計努力體現“三個化”:兒童化、活動化、情趣化。正因為有此理念的引導,所以課堂環節童趣盎然,學生學得興致勃勃。課始,蔣老師領著孩子們一起跟大螢幕唱歌,孩子們帶著美好的情緒開始一節課;課中,蔣老師出示一首兒歌,孩子們一邊大聲念一邊做動作,課堂氛圍得到有效調節;課尾,蔣老師利用現場教學資源鼓勵學生向臺下老師們提問,體現學以致用,使課堂氛圍推向高潮。課中還有一處巧妙的設計是蔣老師借用繪本,巧設情境引導孩子跟著畫面內容提問,形象化的影象深深吸引孩子的眼球,孩子們興趣來了,思維打開了,提出的問題五花八門,都是最真實的聲音,有些問題把我們聽課的老師也逗樂了。評價過程中蔣老師隨機強化了問句中“嗎、呢、吧”及問號的運用,使學之更加有效。張晨瑛老師在總結中指出:“課堂教學要基於學生。”是呀,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堂的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教學行徑都應該以學生為基點展開。蔣老師課堂理念的“三個化”,也正是從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出發,遵循了一年級孩子的學齡特點,所以才贏得了孩子們的喜歡,取得了實效。

  當然,在聽課中我也有一些小建議。孩子們觀察問號長相的時候,可以啟發他們想象:小問號長得像什麼?你看到它時會想到生活中哪些東西呢?***耳朵、釣魚竿上掛著的針……***這一問能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培養他們發散性思維;而且拿生活中熟知的事物來比照可以加深對新學知識——問號的認識。又如,向問號先生提問時,可以“先讀圖再提問”,讓孩子先觀察畫面上問號先生的表情,體會問號先生當時的心情,再來提出問題。這樣孩子們提出的問題會更符合畫面的內容,不至於偏離,同時也鍛鍊了他們的觀察能力。

  篇三

  作為語文老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應知道課堂教學要注意的關鍵是什麼,現將本人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總結如下:

  一、設計好教學導語。導語是新課的引子,是教學一篇新課文的開場白,一段精彩的導語是一節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導語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那如何才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導語呢?

  1、根據不同課文型別設計不同的形式,設計時並要圍繞教學內容,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 ,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內涵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內容,有利於概括教學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輕鬆掌握有關知識。

  3、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氣氛的關鍵要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嚴”不能放任自流。當然,“嚴”也不能嚴得過度,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激情”,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形成,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