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城南舊事的閱讀心得

  讀過一本書或一篇文章都可能有所收穫,有所感想,把自己的收穫或感想寫出來,就是心得體會,也叫讀後感。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城南舊事》是臺灣女作家——林海音根據自已的親身經歷和感受,以童年在北京的生活為素材而創作的經典“還鄉”作品,也是它影響力的作品。

  《城南舊事》是由《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等五篇文章組成。其中,《惠安館》讓我印象很深。這篇小說講述了惠安館中有一個瘋子,而英子卻挺喜歡他的,常常去和瘋子聊天。在英子的童年中,除了惠安館的瘋子,還有一個和她年紀相仿的朋友——妞妞。妞妞的爸爸十分嚴厲,經常朝她發洩脾氣,因此,妞妞的身上有不少的傷,這讓英子十分難過,為妞妞不平。

  從這裡,我感受到了英子的善良,只要妞妞的父親不打罵妞妞,她甚至願意犧牲自已的快樂不和妞妞玩!如果換成我,是絕對做不到的。英子對朋友的善良和處處為他人著想的品行深深地感動了我!

  讀了這本書,我除了對英子等人的讚賞,對妞妞他們遭遇的不公,對那個年代人物命運生活充滿了感慨!

  

  童年是多彩的,是美好的。每個人都喜愛童年,珍惜童年,寫童年數一數二的就是《城南舊事》了。在課本里那個在大樹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可愛的小英子,一下子抓住了我的眼球,使我也回想其自己的童年……

  童年如畫,把點點滴滴的微笑收集起來,放在孩子的白紙上,使它脫離了潔白,變成了一副一生都珍惜的畫卷。童年如流水,從叮咚的泉水,變為涓涓細流,再進入實踐,成熟的知識的海洋。《城南舊事》生動有趣,雖然不是我們現時代的童年,但卻有著同樣的樂趣。拿起書,沉浸在作者的童年往事中。看著那天真無邪的英子,與惠安館的“瘋子”做朋友,與衚衕裡的賊相互談笑,也只有一個孩子才能幹出來的事兒。還有蘭姨娘,宋媽,各種景色和人物都是那麼有趣,也讓我體會到不同人的生活和苦衷。為了供優秀的弟弟讀書而去偷盜的賊,也只有向英子這麼個小女孩才會說出自己的感想。

  城南的舊事也讓我想起幼年時的事,學習金魚嘴巴一張一合的傻事彷彿就是從前的自己。我還想用擀麵杖把一張照片擀成大海報,也只有那時的榆木腦袋才想得出來。天真和童年成了正比,讓它們倆成好朋友吧,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真無邪的。每個人的童年都是一本豐富多彩,同時又與眾不同的“城南舊事”。翻閱人生的書本,讀起那不一樣的“城南舊事”是每個人的喜愛。那將是一本多麼精彩的童年畫卷啊!

  

  【城南舊事】寫的是作者林海音的童年故事,作者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英子的媽媽或者奶媽——宋媽都對衚衕裡惠安館裡的瘋女子有所提防,他們不讓英子管瘋女子的是,可他們卻到處打聽關於瘋女子秀貞的事。秀貞是因為失去了孩子——小桂子才瘋的。有一天,英子發現他的好朋友妞兒就是小桂子!她馬上把妞兒給秀貞送去,可是後來得知兩個人因為趕火車去找妞兒的爸爸被火車壓車底去了。

  英子昏迷了十多天,醒來後就和爸爸媽媽去了新家。英子在新家對面的綠草叢裡和一個小偷成了朋友,一天,英子在草叢裡看見了一個人,她把剛從地上撿到的一個小佛像給了那個人,不久後那個人抓住了小偷,正是因為有英子的佛像。

  一天,英子的宋媽要走了!她的丈夫——被英子他們稱為“黃斑牙兒”的人,來接宋媽了,宋媽一直想著她的孩子,後來宋媽才知道,她的兒子掉河裡淹死了,她的女兒被買了,他們想把女兒找回來。

  英子的蘭姨娘被從家裡趕了出來,其實是自己走的,她才二十五歲,卻和一個六十八歲的老頭子在一起,經過英子的努力,她竟然把蘭姨娘和英子的同鄉

  德先叔拉到了一起。

  英子的小學畢業典禮開始了,英子要代表全體畢業生領畢業證書。可是爸爸生病了,不能參加自己的畢業典禮了。英子回想起六年前因為起晚了不想上學被爸爸打的事情,並且花了五大枚坐洋車去上學,坐洋車到學校後,爸爸又給了英子花夾襖和兩個銅板。英子的畢業典禮完成後,他拿著剛發下來的小學畢業文憑馬上跑回了家。回到家,英子準備給爸爸看小學畢業文憑,卻發現爸爸種的夾竹桃垂下了好幾個枝子,石榴樹掉了好幾粒小石榴。這時候,廚子老高說她爸爸已經死了,她需要馬上去醫院。英子把畢業文憑收起來,坐上了老高僱的車子,她默唸著:“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會館門前的瘋女子、遍體鞭痕的妞兒、出沒在荒草叢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奶媽宋媽、九泉之下的父親...他們都和英子玩耍過、談笑過、生活過,但他們都一一悄然離去。

  英子的童年一去不還了。

  

  《城南舊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以其七歲到十三歲的生活為背景的一部自傳體短篇小說集,初版1960年。全書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觀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淡淡的哀愁與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讀者,可視作她的代表作。為了讓我更深刻的進入英子的世界,媽媽陪同我一起觀看了電影《城南舊事》,影片以灰色為主色調,將其自身包含的多層次的情緒色彩,以一種自然的、不著痕跡的手段精細地表現出來。故事主要講了,20年代末,七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衚衕裡,她是個大膽的、愛問問題的女孩子。鄰居們都喜歡她,每當我看到小英子追著爸爸問那些古怪的問題惹我和哥哥哈哈大笑。她結交的第一個朋友是“瘋”女人秀貞,最疼愛她的奶媽宋媽,還有為供弟弟上學而無奈做小偷的厚嘴脣的哥哥、常住在英子家躲風聲的德先叔,畢業那年她的爸爸卻因為得了不治之病而永遠離開了人世,原本幸福的家庭發生了改變。宋媽只能跟著她的男人回鄉下了,英子隨家人乘上遠行的馬車,帶著種種疑惑告別了童年。

  影片的結局有點悲涼,就如童年短暫一般。我的童年因為有哥哥的相伴而豐富多彩,可是今年我已十三歲了,童年離開的腳步也快了,這也許也是一種悲哀!

  

  從此文章中的第一章中的第一段那打掃了也像沒掃一樣的北京打掃風格,北京人的不一樣,從”北京老媽子很會偷東西,它們偷的米就一把一把地裝進褲兜裡,剛好落到綁著褲腳的褲管裡,不知宋媽有沒有把我家的白米放進她自己的肥褲裡。“從中我看出了小英子小時候的想象力很豐富,別人說什麼就想到什麼古怪的。我覺得英子家中好笑的是媽媽買一斤豬肉,不要太肥。變成;”買一斤租漏,不要太回。“我從中看出了林家初到北京的娛樂。

  林家的事不少,每篇文章都有事發生,這章有寫宋媽說惠安館成”惠難館“,媽媽”灰娃館“,爸爸”飛安館“衚衕裡的孩子”惠安館“,這幾種叫法讓英子不知該這麼叫,只好跟著誰就和誰叫。英子跟著宋媽去買菜時遇見”瘋子“已經不是第一次了。這次,”瘋子“招了招手英子就過去了,而衚衕裡的孩子也不一定會過去,英子還和”瘋子“成了朋友,這說明了英子的勇敢。後來在井窩旁和油鹽店認識的好朋友——妞兒。

  林海音小時候每天干的事情幾乎都一樣,早上的惠安館找”瘋子“,順便帶瓶吊死鬼回家。下午在西廂房等妞兒一起玩,還把吊死鬼餵給小油雞們吃。後來晚上就練字。我第一遍看吊死鬼以為是指蠶寶寶,以因為”那些吊死鬼好像秀貞的那盒蠶“但後來我看來幾遍後才發現吊死鬼是指尺蠖。

  但在一個下雨天,英子生病了,妞兒來了,站在窗外,英子拿著媽媽的金鐲子和妞兒來的了秀貞的房間裡秀貞對英子很冷漠,只顧著收拾東西,一點也不像是朋友。秀貞收拾好後,也只對英子說:”天晚了,回家去吧。“就把妞兒拉了上車,拿了英子給的金鐲就走,英子帶病走出了惠安館的門,又吹冷風,一下就倒了。醒後,宋媽和英子媽媽把以前的事掩蓋。

  讀完了惠安館這篇文章後,我覺得十分傷心,兩個朋友一起離開自己,誰都會傷心,但看了後面的幾篇文章,英子已經把之前好與不好的事情忘了,新的朋友給予了英子快樂,後面的文章也沒提起這些事。

  傷心的事開心不了,開心的事傷心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