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防凍黑板報

  冬天容易凍傷,那麼哪些小常識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內容,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哦。

  圖片欣賞

 
     圖片1

  圖片2

>

          圖片3

  內容

  一、冬季養生保健小常識 凍瘡的防治

  長凍瘡處先是呈紫色硬塊,繼而浮腫,中央暗紅,邊緣鮮紅,局部發癢、發腫和灼熱;嚴重的有水瘡,瘡破後成糜爛及潰瘍,最嚴重的可引起患處的壞死、潰爛。

  養生保健中預防凍瘡的辦法很多,首先要加強耐寒鍛鍊,練習用冷水洗臉、洗腳、洗手或冷水浴。二要做好防寒,穿著要暖和,鞋襪要清潔、乾燥,可在面部、手等容易受凍部位塗些護膚油脂。

  如果患了凍瘡,不要用火烤或放在很熱的水中浸泡,以免因受凍部分失去知覺而發生燙傷。最好在室溫下按摩活動一段時間,使受凍部位自然復溫。養生保健建議使用橘子皮煎水後洗擦凍瘡部位,對治療輕度凍瘡效果也很好。

  冬季養生保健從減少沐浴做起

  冬季,養生保健建議您減少入浴次數,因為冬天面板較乾燥,流汗的機率降低,也比較不容易髒,沐浴次數頻繁會引起面板乾燥、鬆弛,甚至有幹皮症、搔癢。對於每日非洗澡不可的人,建議可區域性清洗或隔天用沐浴乳等潔身用品洗澡。

  冬季養生保健小常識告訴我們,保養肌膚的第一步要從沐浴的細節開始。大多數人不可能在天氣轉涼之際衝冷水澡,在冬天泡個熱水澡可說是一大享受。泡熱水澡不僅能促使新陳代謝旺盛,對神經的舒緩及血液迴圈也有助益。適當的溫度不應超過體溫5℃,39~42℃最為恰當,水溫超過45℃便過高,因高溫的沐浴會產生過強的去油力,反而會使表層細胞受傷。

  泡澡或沐浴後,最好再用溫冷的水衝一遍或用冷毛巾擦拭全身,可刺激毛細孔、汗腺、神經和血液的暢通,也比較不易感冒。若不用溫冷的水再淋一次而穿上衣服,雖然舒服,但毛細孔長久下來容易變得粗大,面板會鬆弛。因為沐浴後的毛細孔是舒張的,沒有適時收縮的訓練,容易造成功能的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