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州東城晚望閱讀答案

  《泗州東城晚望》是宋代詩人秦觀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嚮往一種朦朧而不虛幻、恬淡而不寂寞的境界。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泗州東城晚望》閱讀材料

  泗州東城晚望

  秦觀

  渺渺孤城白水環,舶艫人語夕霏間。

  林梢一抹青如畫,應是淮流轉處山。

  《泗州東城晚望》閱讀題目

  8.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美麗畫卷?請用自己的語言把詞的意境呈現出來。***4分***

  9.詩人主要運用了什麼手法來描摹山水?請結合全詩具體分析。***4分***

  《泗州東城晚望》閱讀答案

  8.***4分***一帶白水環繞著孤城,夕陽餘照中,行船上遠遠飄來若斷若續的說話聲;淮水靜靜地流湯,天際樹頭的——抹青山映人眼簾。好一幅美麗的淮河水鄉晚景。***符合準確、形象、簡明的要求即可***

  9.***4分***映襯***對比映襯***。將淮水如帶與孤城屹立相映襯.寫出了夕陽西下後朦朧、恬淡的境界;以遠遠飄來的人聲打破沉悶的氣氛,表現環境的靜謐;以林梢為陪襯來突出主體青山,留給讀者豐富的想象。***從以動襯靜的角度分析可酌情給分***

  《泗州東城晚望》賞析

  這是一首寫景詩。畫面的主色調既不是令人目眩的大紅大紫,也不是教人感傷的濛濛灰色,而是在白水、青山之上蒙上一層薄薄的霧靄,詩人從而抓住了夕陽西下之後的景色特點,造成了一種朦朧而不虛幻、恬淡而不寂寞的境界。這種境界與詩人當時的心境是一致的,正如劉勰在《文心雕龍·物色》篇中所說:“山沓水匝,樹雜雲合,目既往返,心亦吐納。”

  前兩句著重寫水。用了“渺渺”二字,既扣住了題目中“晚望”二字,又與後一句的“夕霏”呼應,然後托出淮水如帶,同孤城屹立相映襯,構成了畫面上動和靜、縱和橫的對比。舳艫的原意是船尾和船頭,在這裡指淮河上的行船。詩人可能是嫌全詩還缺少訴諸聽覺之物,所以特意點出“人語”二字。這裡的人語,不是嘈雜,不是喧譁,而是遠遠飄來的、若斷若續的人語。它即使全詩的氣氛不致於沉悶,又使境界更為靜謐。唐代詩人盧綸《晚次鄂州》詩說“舟人夜語覺潮生”,為“舳艫”句的出處。

  三四兩句著重寫山。在前一句中,詩人不從“山”字落筆,而是寫出林後天際的一抹青色,暗示了遠處的山巒。描寫山水風景的絕句,由於篇幅短小,最忌平鋪直敘,一覽無餘,前人因此這樣總結絕句的創作經驗:“絕句之法要婉曲迴環。”***元代楊載《詩法家數》***對此中“三昧”,詩人深有體會。在他筆下,樹林不過是陪襯,山巒才是主體,但這位“主角”姍姍來遲,直到終場時才出現。詩的最後一句既回答了前一句的暗示,又自成一幅渺渺白水繞青山的畫面,至於此山本身如何,則不加申說,留待讀者去想象,這正符合前人所謂“句絕而意不絕”***《詩法家數》***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