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尋李校書閱讀答案

  《早春尋李校書》是唐代詩人元稹的詩作,這首詩抒發了對於李校書的深深情意。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早春尋李校書》閱讀材料

  早春尋李校書

  元稹

  款款春風澹澹雲,柳枝低作翠籠裙。

  梅含雞舌兼紅氣,江弄瓊花散綠紋。

  帶霧山鶯啼尚早,穿沙蘆筍葉才分。

  今朝何事偏相覓,繚亂芳情最是君。

  《早春尋李校書》閱讀題目

  1.本詩寫景生動形象,景物如在眼前,試對寫景手法進行賞析,請寫出兩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品抒發了詩人哪兩種感情?二者的關係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早春尋李校書》閱讀答案

  1.比喻:柳枝似裙子,梅花如雞舌,江水像瓊花,寫出景物的美好的外形特徵;

  擬人:梅“含”雞舌,江水“弄”潮,寫出生機與活力;

  動靜結合:風、水、鶯是動,柳枝、梅等是靜;

  遠近結合:比如第一聯是遠景,第二聯是近景;色彩詞運用鮮明生動。

  2.即將見到友人的歡悅之情,對早春景物的熱愛之情。景物的生機勃勃和繁盛是詩人產生喜悅之情的原因:因即將見到友人,所以心情特別愉快,眼前景物也特別宜人。***意對即可***

  《早春尋李校書》賞析

  首句“款款春風淡淡雲”,寫天氣,最富神氣,妙處有三。“款款春風”寫觸覺,“款款”二字特妙,它不但寫出了春風速度的緩慢,更寫出了春風的神情——和藹,春風的本色——“柔”。跟春風打一個照面,彷彿迎面飄來一位端莊秀美的新婚嬌娘。“淡淡雲”寫視覺,“淡淡”狀雲的濃度,“淡淡”二字亦妙,好似隨手拈來,其實深見功力,若晴朗的天空無一絲雲採,那還不夠美,美就美在天上有云,那雲卻是淡淡的,襯拖在藍藍的天空中,彷彿姑娘們肩上的紗巾,輕盈縹緲。第三妙是在一句之中用了兩組疊字,“款款”與“淡淡”,不但具有視覺美,更具有音韻美。元稹尊崇的大詩人杜甫曾遊長安城中的曲江,留下“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曲江二首》之二***的美詩,“款款”修飾“蜻蜓”,寫出了蜻蜓的悠閒自由,無憂無慮。***當時杜甫正嘆“酒債尋常處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元詩中的“款款”或來於此,但元稹卻“青於藍而勝於藍”了。

  次句“柳枝低作翠籠裙”,春風撫育下的柳枝已長出細細的嫩葉,遠遠望去,一棵柳樹就是一條翠綠的籠裙。在微風下,柳枝輕揚,彷彿綠裙起了皺纈;曲江邊上,盡是柳樹,樹樹柳枝在微風中輕揚,就恰如無數的舞女在盡情飛舞。

  第三句“梅含雞舌兼紅氣”,寫嗅覺,“含雞舌”的梅是早梅,說的是梅含苞欲放,紅色的花蕊已突破了花苞,就象雞的紅色的舌頭。滿樹的紅梅朵,在春天的早上,使輕霧也染成了紅色,空氣中散發著梅的馥郁的芳香。

  第四句“江弄瓊花散綠紋”,“弄”者,戲弄也,生也。春水也似乎正高興,歡騰的水變戲法似地生出朵朵潔白的浪花,碧綠的江中泛動著陣陣波紋,那景緻真是令人心曠神怡。

  第五句“帶霧山鶯啼尚小”,寫褐綠色的小山鶯在林間嬉飛,要不是“間關鶯語花底滑”的話,很難感覺到山鶯的存在,山鶯就象一朵朵飄動的綠霧,在林間浮動。

  第六句“穿沙蘆筍葉才分”,蘆筍剛破土而出,才長出兩三片嫩葉。一個“穿”,形象地摹出了春的活力,破土的蘆筍讓人感覺到生命的力量,我們彷彿能聽到蘆筍拼命生長時擠壓泥土而發出的窸窸窣窣的聲音。

  前三聯突出了“早春”的風貌:新柳,春梅,小山鶯,蘆筍。

  最後一聯“今朝何事偏相覓,撩亂芳情最是君”,詩人一大清早出門,一路上春光無限,激起了他的春情,興奮不已,但他心裡清楚,自己分明不是出來踏春,於是,詩人反問自己,是什麼撩亂自己的芳情呢?原來是自己的朋友李校書,是因尋李校書之故,詩人才清早出門,才見一路好春色,從這一聯,我們可以感知詩人和李校書的友情的深厚。詩人一想到要和友人李校書見面,心情十分暢快,所以一路景物也顯得那麼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