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遐思作文

  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題記   

  清明前後,總會有一股氤氳的溼氣和薄薄的涼意,攜著泥土的清香,撲鼻而來,要如何招架得住。而天,如同灑入幾滴濃墨的濁水,又如同籠上一層烏絲薄紗。如此神祕,讓人忍不住要去揭開這沉睡百年的祕密。

  這天夜晚,我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突然失足跌落一個足足有兩層樓高的深谷中,旁有許多墨綠色葉片的藤蔓,葉寬而密。上有伸手不見五指漆黑的天空,下有一陣鐵鏽的氣息,刺鼻且古怪。谷的上方時不時吹來一陣又一陣令人毛骨悚然的涼風。似是白衣披髮女鬼在你的身後遊走,嚇得讓人聲音卡在喉嚨裡喊不出來,霎時背上已是冷汗涔涔。心跳得如同夏天的暴雨那樣急促,突然暗處發出一連串的窸窣聲,一股神祕的寒氣逼來,我本能地往後退了幾步,深谷不大,眼下我已無退路。透著天上幾顆零碎的星辰,可隱約照出那東西的輪廓,是一隻巨大的蟒蛇。

  說時遲那時快,那隻巨蟒身上立在我跟前,只覺得空氣凝固了一般。它身上的鱗片交相輝映,在奢華之中佈滿了紅得刺眼的血。它說:“我是一條老蛇,這也許是我在地球上的最後一天了。因為我已經好久沒有吃東西了,況且我現在傷痕累累,再也沒有力氣去找食物了。我的父母死了,妻子兒女死了,兄弟們也都死了。可恨他們都死在人類貪婪的大嘴之中。人們瘋狂地捕殺我們,作為他們的盤中餐。現在,我想以地球上最後一條蛇的身份,在自己這個物種滅絕的最後時刻,將我的悲慘經歷告訴人類,給他們以最後的警告!”

  此刻它那雙痛恨切切的眼中閃過一道淚光,猶如一支燃燒殆盡的火把,雖只已殘留些許餘溫,卻令我的心亮起一片光,與此同時,我的恐懼已然所剩無幾,更多的是同情以及憐憫,還有對我們人類的憤恨!

  它轉了個圈,揹著我伏在地上,用細小若蚊聲的音量說:“我即將閉上眼睛,離開我眷戀著的地球。我流淚了,為我的親人、同伴的慘死而傷心,也為人類的卑劣行徑感到遺憾。由於人類的無知和愚昧,大肆地捕殺生物,地球上生存著的物種已經寥寥無幾了。可悲的人類,肆無忌憚地破壞著生態平衡,這是在把他們自己以及子孫後代們逼上了絕路。我——一條將死的老蛇,衷心地希望你們能懸崖勒馬,儘早醒悟過來。其實人類只要保護我們動物,與我們和平相處,我們一定會和人類做朋友,難道不是嗎?”

  話音一落,已死。

  此時想起一陣“鈴鈴”響,鬧鐘響了。此時我才明白這只是一場噩夢,虛驚一場,心頭上的心悸卻揮之不去。耳邊一遍遍響著“不是嗎……”。多麼誠懇而又卑微的乞求!

  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燕子飛到南方去了,有再飛回來的時;楊柳枯萎了,有再青的時候…··可是親愛的太爺爺。您長眠在冰冷的墓地下很久很久了,重孫女和您近在咫尺,卻有陰陽兩隔,千呼萬喚也無法和您相見。這怎麼不是重孫女悲傷和痛苦呢?

  每年臨近清明的時候,心中總會有一絲淡淡的憂傷。清明節的那天,我和父母帶著沉重的心情回老家。一路上,陽光依然燦爛,可在我眼中卻格外暗淡;天空依舊蔚藍,但在我眼中卻格外灰暗…·

  到了墓地,我們邁著沉重的步伐,走在沉重的土地上,此時我口中只有一句話:“太爺爺您還好嗎?”我們來看您了。

  插香、點蠟燭、燒紙錢…··我小心翼翼地撕好每一張紙錢,放進火堆裡。每燒一張都代表我的思念;每一張代表我的願 每燒一張代表我的祝福…··看著紙錢燒成灰燼。它代表著我的思念、祝福和願望飄到了天堂。我心滿意足了……·

  此時,看著太爺爺的墓碑。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曾經與太爺爺共同度過的那些時光……·在我小時候,太爺爺還沒有去世。那是他用粗糙的手摸著我的頭,把我抱在懷中,在院子裡為我見那些老故事,老傳說……·可是,如今太爺爺已逝世,再也沒有人給我講那些老故事、老傳說了…··可他那慈祥的面孔卻深深地留在我的腦海裡。

  放鞭炮了,太爺爺您安心地在天堂上享福…太爺爺我們對您的思念,就會隨著那長長的鞭炮聲永恆下去。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是一個充滿生機的日子,也是一個思念親人的日子…··正如詩人杜牧的《清明》中所寫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3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我看著窗外的風景,又是一年清明到,我去祭奠我逝去的舅舅。

  進入墓地,我看著車窗外的風景,乾旱的土地上毫無生機,中有少數植物存活著,卻也如同奄奄一息的老人,伸長乾枯而又瘦小的手,乞求上天能給自己幾分生的希望,許多墳墓如同一個個天與地的棋子,卻不能逃脫被遺棄的命運   

  我們來到舅舅的墓地前, “呼呼,呼呼…… ”風也似乎分享了我們的哀傷,悲慼地哭號著“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綠。 ”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冥幣。我站在旁邊,默默地看著火舌貪婪地舔舐著冥幣,直至完全吞噬,心裡卻閃過無數次回憶,猶記得,舅舅一次又一次疼愛地輕撫著我的頭,猶記得,他一次又一次帶我玩耍,帶給了我無數歡樂;猶記得,他出了車禍,向醫院衝去,那不過幾百米的距離,卻成了世間最遙遠的距離,分隔著生與死,情與緣,猶記得站在舅舅遺體前,還不懂得生離死別的我,卻泣不成聲……我後悔極了,為什麼,我沒有在平時多關心他一點,為什麼,我沒有多一些勤勞少一些任性,為什麼,我沒有在平時多多珍惜舅舅……我的眼中噙滿淚水,看著家人,爺爺緊繃著臉媽媽帶著生硬的笑容,誰都能看出她是強顏歡笑,奶奶與姨姨早已失聲痛哭,,……,

  唉,“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生死別離處 ”我留戀地注視了一眼墓地,走上了汽車。風兒、風兒,你小聲的刮,莫驚醒了地下長眠的人,腳兒、腳兒,你悄聲的走,莫打攪了逝去的亡魂;火兒、火兒,你慢點燃,莫忘了傳遞那永遠的思念……

  生與死,存在與滅亡,本就是一對雙生子,我們不該將生看得過好,也不該將死看的過壞,只有將生活看在第一位,才能擁有真正的生命。那樣相信舅舅也會開心的,難道不是嗎?

  4

  要過清明節了,我們準備計劃一下,到時候要幹什麼,於是,我就上網查了一下清明節的資料。

  清明節的簡紹是: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一般是在公曆4月5號前後,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後十五天,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習俗是: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盪鞦韆,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蹴鞠,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植樹,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經過了查詢,我知道了許多關於清明節的計劃,我們先去外面踏青,再去掃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