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菜需要注意什麼事情

  不同的烹調方式,適宜選用油的種類也不同!不同的菜也需要不同的做法。你知道嗎?下面小編向大家介紹一下做菜需要注意的事。

  做菜需要注意的事

  1、燒肉不宜過早放鹽

  鹽的主要成分氯化鈉,易使肉中的蛋白質發生凝固,使肉塊縮小,肉變質硬,且不易燒爛。

  2、油鍋不宜燒得過旺

  經常食用燒得過旺的油炸菜,容易產生低酸胃或胃潰瘍,如不及時治療還會發生癌變。

  3、肉、骨燒煮忌加冷水

  肉、骨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脂肪,燒煮中突然加冷水,湯汁溫度聚然下降,蛋白質與脂肪即會迅速凝固,肉、骨的空隙也會聚然收縮而不會變爛。而且肉、骨本身的鮮味也會受到影響。

  4、未煮透的黃豆不宜吃

  黃豆中含有一種會妨礙人體中胰蛋白酶活動的物質。人們吃了未煮透的黃豆,對黃豆蛋白質難以消化和吸收,甚至會發生腹瀉。而食用煮爛燒透的黃豆,則不會出問題。

  5、炒雞蛋不宜放味精

  雞蛋本身含有與味精相同的成分穀氨酸。因此,炒雞蛋時沒有必要再放味精,味精會破壞雞蛋的天然鮮味,當然更是一種浪費。

  6、酸鹼食物不宜放味精

  酸性食物放味精同時高溫加熱,味精會因失去水分而變成焦穀氨酸二鈉,雖然無毒,卻沒有一點鮮味了。在鹼性食物中,當溶液處於鹼性條件下,味精會轉變成穀氨酸二鈉,是無鮮味的。

  7、反覆炸的過油不宜食用

  反覆炸過的油其熱能的利用率,只有一般油脂三分之一左右。而食油中的不飽和脂肪經過加熱,還會產生各種有害的聚合物,此物質可使人體生長停滯,肝臟腫大。另外,此種油中的維生素及脂肪酸均遭破壞。

  4種常用油的正確用法

  1、橄欖油

  橄欖油中單不飽和脂肪酸***油酸***的含量高達83%。單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胰島素抵抗,降低血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對人體健康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患大血管疾病的危險性。

  推薦:橄欖油應成為中老年人食用油的首選。

  用法:橄欖油含有清淡香味,適合製作涼拌菜。也可用水煮菜後,澆上橄欖油食用。用橄欖油炒菜時,油溫不超過190攝氏度時,橄欖油不會受到影響。

  用量:建議每天或隔日進食橄欖油,每日總量不超過35克。

  2、花生油

  含有大量油酸、亞油酸、卵磷脂等營養成分,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為40%。花生油價格相對於橄欖油低,且更耐高溫。

  推薦:對價格敏感者,可用花生油作為主要烹調油。

  用法:將炒菜鍋燒熱後倒入花生油,油燒到7至8分熱即可,避免出現燒到冒煙的程度。

  用量:每日總量不超過25克。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等中老年朋友每日不超過20克。

  3、豆油

  豆油的單不飽和脂肪酸相對較低,約為20%左右。

  推薦:豆油和橄欖油交替食用,可有效補充豆油中單不飽和脂肪酸的不足。

  用法:將炒菜鍋燒熱後倒入豆油,微微燒熱後烹調。

  用量:每日總量不超過25克。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等中老年朋友每日不超過20克。

  4、菜籽油

  人體對菜籽油的消化吸收率較高,但部分菜籽油中含有相對較高的芥酸,影響其營養價值。

  推薦:儘量進食低芥酸菜籽油。

  用法:將炒菜鍋燒熱後倒入菜籽油,並多燒一段時間,讓部分芥酸揮發掉。

  用量:每日總量不超過2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