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博物館作文

  安陽市博物館是安陽地區一座地方歷史類博物館,成立於1958年5月,隸屬安陽市文化局,是河南省內成立較早的地市級博物館之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篇1

  “洹水安陽名不虛,三千年前是帝都。”作為一個安陽人,首先要了解安陽,今天,老師就帶我們到安陽博物館遊玩。

  來到博物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安陽幾千年“書”的進化歷程圖,中間部分是八卦圖,外面有膝上型電腦,竹簡等,從古至今。整個博物館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博物館,一部分為圖書館。

  解說員阿姨帶著我們先到博物館參觀,我們來到第一個小館,殷商生活展廳。這裡陳列著許多殷商社會當時的生活用品。還有殷墟的甲骨文,是記在龜殼和獸骨上的。還有白陶、灰陶、帶席紋、布紋的青銅觚。讓我們目不暇接。

  我們跟著阿姨接著往前走,只見大門上寫著幾個大字:陶器收藏館。聽阿姨說,這些陶器有三千年的歷史呢!接著,阿姨又向我們講解了古人制作陶器的過程:古人制作陶器時,先開採陶礦土,然後做好模子,把陶礦土放在模子裡,雕刻好,最後用火來燒,燒完後,一件精緻的陶器就做成了。

  這些陶器中,我最喜愛的就要數公道杯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杯的正中央站著一個大約我們拇指那麼大的小人,杯子全身十分光滑白淨,整體小巧玲瓏,特別精美。可它為什麼叫“公道杯”呢?我們帶著疑問去問阿姨,阿姨說:“中間站著的那個小人,似乎在主持公道,只要你喝的酒,一旦多過小人的胸口,杯子裡的酒就會溢位來,它對人人都十分公平,因而叫公道杯。”

  當然,還有很多生活用具和祭祀用具、戰爭武器等等,真的是數也數不過來。原來我們安陽有這麼多的寶貴文物和文化遺產,作為一個安陽人,我真的感覺很自豪!

  後來,我們又到圖書館裡盡情地暢遊書海。雖然第一次來博物館,沒想到收穫還真不小!

  篇2

  安陽博物館位於安陽市人民大道東段,建成後將成為安陽標誌性建築群。是一座國家級文物保護、陳列展示和科學研究的專業性博物館。

  該館建築設計方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建築學會史學分會會長楊鴻勳教授擔綱。設計方案採取殷商甲骨文、金文所概括的最富有哲理、最經典、最神聖的建築形象——象形文字“墉”進行設計,展示內容以世界文字為背景,以漢字為主幹,以少數民族文字和其他特殊文字為重要補充,保護與傳播漢字這一重要的精神文化遺產,秉承“後現代”理論進行設計。設計方案造型包含殷商時期的高階宮殿建築形象的基本要素,採用殷商饕餮紋、盤螭紋圖案浮雕金頂,引起人們對殷商宮殿“四阿重屋”聯想,並採用紅黑圖案的雕牆和雕柱,以烘托輝煌的殷商文化,彰顯裝飾性的藝術效果。

  根據王寧和王蘊智教授負責編制的《河南中國文字博物館布展方案》的基本思路,博物館內整體佈局是一個全方位展示古文字學、中國文字學、文字學史、漢字印刷與漢字資訊化、漢字書法文化等各個知識層面的現代版文字大典,並側重於出土古文字資料的整理與布展,還兼顧普及與提高兩個層面,布展內容既要有可視性、趣味性,讓大眾都能夠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又要經典、規範、系統和高品位,在做到這幾點的同時還應充分考慮我國古今各少數民族文字的特點。

  據悉,整個博物館將由字坊、主體館、倉頡館、科普館、研究中心等建築組成,為一組具有現代建築風格和殷商宮廷風韻的後現代派建築群。總投資2.785億元***不含文物徵集費用***,總建築面積33000平方米。按照總體規劃,博物館將分兩期完成,一期工程用地56.16畝,建築面積為21937平方米。包括字坊、主體館等建築。整體布展分為12個展區,包括序幕、甲骨文、金文、陶文、玉石文、古璽和古幣文、簡牘和帛書、歷代碑碣、漢字印刷術與漢字資訊處理、《說文解字》與古代字書、漢字發展史、漢字書法史、少數民族文字等。

  篇3

  安陽市博物館是安陽地區一座地方歷史類博物館,成立於1958年5月,隸屬安陽市文化局,是河南省內成立較早的地市級博物館之一。館址位於安陽市勝利路南段袁林內,為河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為一家安陽市重要的對外開放的視窗單位,接待了大量海內外遊客,業已成為我市一處旅遊勝地。

  安陽市博物館為全民事業單位,現有事業編制35人,內設保管部、陳列部、群工部、保衛科、辦公室等部門。現有副研究館員3人,館員9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1人。

  安陽市博物館是安陽地區文物標本收藏、陳列、宣教與科研機構。藏品是博物館工作的基礎,建館伊始,安陽市博物館即致力於安陽地區歷史文物的收集、收藏和保護工作,現有館藏文物萬餘件,包括骨器、甲骨、石器、玉器、石刻、銅器、鐵器、陶器、貨幣、繪畫、書法及近現代文物等十幾個類別。既有爽朗明快的商代淡黃釉原始瓷罐、凝重威嚴的商代饕餮紋鼎,又有俊雅的隋代青釉刻花杯盤,更有清新飄逸的宋代磁州窯器,精美絕倫,令人稱奇。時間上起舊石器時代,下迄現代,以殷商文化為代表,以地方文物為特色,自成體系,是一座極富韻味的安陽曆史文化寶庫。

  安陽市博物館館址位於袁林,這一客觀條件決定必須在不影響古建築群保護的基礎上,充分發掘自身潛力,搞好陳列展覽工作。建館之初,即在袁林景仁堂、東西配殿開展了陳列展覽活動,1964年又在原有基礎上新建約478平方米展廳一座。截止目前,安陽市博物館實際擁有約968平方米的展室面積,先後舉辦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展》、《安陽市出土文物精品展》、《相州窯瓷器精品展》、《紀念紅軍長征75週年圖片展》、《香港156年風雨歷程展》等展覽,並根據自身優勢和地方特點形成了《殷墟歷史陳列》和《袁林與袁世凱其人展》兩個基本陳列,通過大量文物、圖表、繪畫、照片、文字等形式。分別展示了殷墟與袁林的人文盛景,受到各級領導、業界同行、國內外學者及眾多觀眾的認可,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安陽市博物館以館藏品為基礎,堅持進行文物、文物保護、地方歷史研究,經過四十多年來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據不完全統計,九十年代中期以來,全館科研人員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共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向學術會議提交論文10餘篇。1993年4月,安陽市博物館與安陽市文物工作隊合作,編寫出版了《安陽殷墟青銅器》一書,蒐集整理了殷墟多年來發現的青銅器,圖片精美,論說有據,受到學術界的廣泛重視。1999年,為加強館藏青銅器的保護,啟動了“安陽市博物館青銅器粉狀鏽防護研究”工程,建立起專業實驗室,配備了專業人員及裝置。如今,實驗室建設初見成效,研究工作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之中。1993年至今,館內四人次榮獲國家獎勵,八人次獲省級獎勵,二十八人次獲市級獎勵。如今,安陽市博物館業已成為安陽市社會科學界進行科研工作的一塊重要陣地。

  經過近四十多年的建設,安陽市博物館已初見規模。在安陽地區文物徵集、宣教、保護與研究工作中,日益發揮出其重要作用,成為安陽市文博事業的排頭兵。並形成了以文物展示、林苑休閒為中心的文物旅遊經濟。在促進地方經濟,推動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等工作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安陽市委和市政府的關心支援下,安陽市博物館新館已於2008年12月25日開館。新館位於安陽行政東區的中心位置,佔地102畝,建築面積20000餘平方米,其中展室面積5000平方米,共有七個展廳,舉辦有“殷商社會生活史”、“安陽青銅器”、“安陽瓷器”、“館藏書畫”等四個基本陳列。安陽市博物館現有的文物保護、展示狀況在新館建成後,得到了極大改善,終止了多年來有館無址、借居袁林的窘況,同時,也將會成為安陽市文博事業發展的新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