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詞是唐代哪個詩人所作

  涼州詞的作者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王之渙所作,涼州詞也是王之渙最出名的一首詩之一。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涼州詞作者王之渙簡介

  王之渙***688—742***,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漢族,絳州***今山西新絳縣***人。性格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其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

  王之渙早年由幷州***山西太原***遷居至絳州***今山西新絳縣***,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縣令李滌將三女兒許配給他。因被人誣謗,乃拂衣去官, 後復出擔任文安縣尉,在任內期間去世。

  王之渙“慷慨有大略,倜儻有異才”,早年精於文章,並善於寫詩,多引為歌詞。他尤善五言詩,以描寫邊塞風光為勝,是浪漫主義詩人。靳能《王之渙墓誌銘》稱其詩"嘗或歌從軍,吟出塞,曒兮極關山明月之思,蕭兮得易水寒風之聲,傳乎樂章,布在人口。"但他的作品現存僅有六首絕句,其中三首邊塞詩。他的詩以《登鸛雀樓》、《涼州詞》為代表作。章太炎推《涼州詞》為“絕句之最”。

  王之渙的詩

  王之渙是盛世唐朝的一位大詩人,一生之中寫出了大量的詩作,而且很多詩作都被當時的人們廣為傳頌,被譜成了曲在當時傳唱。王之渙的詩流傳到今天的數量不多,只有區區六首,但是就是這區區六首詩歌卻奠定了王之渙在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在這六首詩歌中最出名的要數|《登鸛雀樓》和《涼州詞》。

  王之渙的詩雖然流傳到今天的僅僅有六首,但是卻以自己詩作的浪漫主義氣息和氣勢磅礴的意境征服了後世的讀者,讓這些詩作廣為流傳,特別是《登鸛雀樓》和《涼州詞》更是膾炙人口,世人皆知。特別是《登鸛雀樓》中的那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更是千百年來人人皆知的名言警句。

  王之渙的詩都是非常大氣的,可以稱得上是氣勢恢巨集,意境開闊,熱情洋溢,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王之渙的詩作都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王之渙的詩用詞非常的簡樸,看不到豪華的句子,更加看不到生僻的用詞,就是那麼平時,那麼不經意的幾個字就能夠立刻抓住讀者的心,讓讀者怦然心動,留下深刻的印象,更是讓王之渙的詩作更是散發出無窮的藝術魅力。就像是在《涼州詞》中的那句“黃河遠上白雲間”,短短的七個字就勾勒出了黃河磅礴的氣勢,讓人們彷彿看到了黃河水與天相接滔滔不絕的氣勢。

  王之渙是怎麼死的

  王之渙死於壯年,在做文安縣縣尉的時候死在任上,最後葬在洛陽。王之渙之前的一份工作是在衡水主簿,當時衡水縣令李滌將女兒嫁給了王之渙,當時是公元722年,王之渙已經是35歲而且已婚有孩子了,李氏18歲,比王之渙小17歲。

  李氏嫁給王之渙必定是為這位才子的才華傾倒,二人的感情非常恩愛,成為當時的一段佳話。王之渙在家中閒居15年,李氏安貧樂道,跟著王之渙苦了15年,但是毫無怨言,不過李氏不到40 就守寡了,而且王之渙死後6年李氏也病死,因為有前妻,兩人不能合葬。王之渙的生平在史料中鮮有記載,我們後人對他的身世也知道的不多,但是他留下來的6首詩卻讓我們看到了這位才子的盛名不是空有的。

  王之渙給我們留下的資料不多,但是他留下的寥寥6首詩歌卻帶給我們邊塞詩的浪漫風采,人們大多認為《涼州詞》是他的代表之作。王之渙的一生並沒有像許多人那樣追名逐利,反而有俠客之心,這樣的詩人還是很少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