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描寫春節的風俗作文***2***

  2017春節的風俗作文4

  我記憶中最快樂的事莫過於過春節了。 按照四川的風俗習慣,過春節差不多從臘月初就開始準備了。臘月里人們要掛長長的香腸,鮮鮮的臘肉,真誘人呀!

  除夕夜的前幾天,我們都要和爸爸媽媽去超市購物,那超市裡別提有多熱鬧啦!年貨等商品看得人眼花繚亂,到處張燈結綵,一派節日的喜慶氣息。我們要買新衣服,買各種食品,還有年畫,對聯和鞭炮。

  快到除夕,家家趕做年菜,吃起那香噴噴的年菜,我們就喝飲料,長輩們喝酒,長輩們還要說:“祝你們天天向上……”我們還要給長輩敬酒!除夕晚上還要看春節聯歡會,節目太好看了!到了十二點我們就要放五顏六色的煙花,你能看見五彩繽紛的煙花在夜空閃耀,你能聽見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在預示著新年的來到!

  大年初一我們要穿漂漂亮亮的新衣服,到長輩家去拜年。我們的長輩會給我們發壓歲錢。

  大年十五是春節的高潮,我們也叫元宵節,那天有會舞獅子、鬧元宵、看花燈,真是熱鬧非凡!

  盼呀盼,在每年的盼望中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快樂的春節,我也漸漸長大了……

  2017春節的風俗作文5

  家鄉的春節按照我們家鄉的習俗,春節就是在除夕那天開始的。到了除夕,家家戶戶都忙碌起來。大人們要上街買很多菜和零食回來,還要打掃衛生,而且家家戶戶都要貼上對聯和紅豔豔的“福”字。有一些人家帖的是倒“福”,有一些帖的是正“福”。我就問媽媽:“為什麼有一些家是倒“福”呢?”媽媽笑眯眯地說:“倒“福”和正“福”都是一樣的,它們都是代表福氣來到了。”媽媽又對我說:“除夕要守歲,不到十二點是不能睡的。守歲,就是全家人要在除夕的夜晚用虔誠的心守住平安。”午夜十二點整,家家戶戶都放起鞭炮和煙花,頓時,整個城鎮響聲四處,真是震耳欲聾,熱鬧非凡呀!到了正月初一,爺爺.奶奶會煮我們最喜歡吃的東西,比如:龍蝦.蝦菇.螃蟹.海蟄皮.蝦.跳魚等。吃過了飯,小孩子們都要去給長輩們拜年,拜了年,長輩們會給小孩子們壓歲錢,有的孩子會拿錢買玩具,也有的會把錢存起來,將來再買學習用品。拜完了年,大人們就要上寺廟去進香。

  在我們老家有很多寺廟,每個寺廟都要進香。等大人們進完了香就會帶著小孩子去遊樂園.公園等。正月初一就這樣過了。到了元宵節,是我們家鄉最熱鬧的一天,也是我們小孩子最渴望的。最歡喜的時刻到來了,因為家家戶戶都擺上了年貨,每家都要殺雞來拜神,桌子上堆滿了糖果點心等之類的東西,小孩子都喜歡吃的,有一些嘴饞的孩子會忍不住偷一個吃呢!讓孩子們開心的不止這個,是在公廟上,擺著許多各色的旗子,讓人來拿著,幹什麼呢?對了,就是遊村,還有醒師,每逢家節,都有機會的,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風俗習慣。春節過後,小孩子們要上學了,大人們也去做平時該做的事了。我真是難忘家鄉的春節呀!

  2017春節的風俗作文6

  我先給大家介紹春節習俗,再給大家介紹元宵節習俗。春節的習俗有壓歲錢、貼春聯、貼窗花、倒貼“福”字年畫、守歲和爆竹。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春聯也叫門對、春貼、桃符等,它以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抒發美好願望。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做成各種圖案的。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以後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髮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