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海南省高三語文聯考試卷及答案

  對於高中語文的學習,我們要做哪些練習呢?彆著急,先那不妨和小編一起來做份2017年海南省高三語文聯考試卷,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2017年海南省高三語文聯考試卷

  第1卷 閱讀題

  甲必考題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文藝的語言是社會交際的工具,所以說文藝有社會性。我們雖看重文藝的社會性,卻與一般從社會學觀點談文藝者所主張的不同。在他們看來,政治經濟中的種種社會勢力對於文藝傾向有決定性作用;在我們看來,這些勢力雖可成為文藝風氣轉變的助因,而它的主因仍在作者對於讀者的顧慮。各時代、各派別的文藝風氣不同,因為讀者的文化程度和審美趣味不同。漢人的典麗的詞賦,六朝人的清新的駢儷文,唐宋人的平正通達的古文,多少都因為當時讀者特別愛好那種味道,才特別發達。中國古代文藝欣賞者首先是作者的朋友和同行的文人,所以唱和的風氣特盛,而文藝作品一向是用來給別人欣賞的,味道有特別的偏好。在西方,有愛聽英雄故事的群眾才有荷馬史詩和中世紀傳奇,有喜歡看戲的群眾才有希臘悲劇和伊麗莎白後朝的戲劇。近代人喜歡看小說消遣,所以小說最盛行,這些都是很粗淺的事例,如果細加分析,文學史上體裁與風格的演變,都可以證明作者時時在遷就讀者。

  一個作者需要讀者,就不能不看重讀者;但是如果完全讓讀者牽著鼻子走,作者在藝術上也決不能有偉大的成就。就一般情形說,讀者與作者比,文化程度較低,審美趣味較劣,也較富於守舊性。因此,作者常不免處在兩難境遇:如果一味迎合讀者,揣摩風氣,他的藝術就難超過當時已達到的水準;如果一味立異為高,孤高自賞,他的藝術至少在當時找不到讀者。在歷史上,作者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因襲者,守成者;一是反抗者,創新者。不過這只是就粗淺的跡象而言,如果看得精細一點,文學史上因襲和反抗兩種勢力並非絕不相謀。純粹的因襲者決不能成為藝術家,真正藝術家也絕不能只反抗而不因襲。所以聰明的藝術家在應因襲時因襲,在應反抗時反抗。他接受群眾,群眾才接受他;但是他也要高出群眾,群眾才受到他的啟迪。這話看來像圓滑騎牆,但是你想一想曹植、陶潛、阮籍、杜甫、韓愈、蘇軾、莎士比亞、歌德、易卜生、托爾斯泰,哪一個大家不是如此?

  一般人都以為文藝風氣全是由少數革命作家形成的。我對此頗表懷疑。從文藝史看,一種新興作風在社會上能與勢力,固然因為有大膽的作者,但主要是因為有同情的讀者。唐代詩人如盧仝、李賀未嘗不獨樹一幟,他們卻未能形成風氣。一種新風氣的形成,表示作者的需要,也表示讀者的需要;作者非此不揣摩,讀者非此不愛好,於是相習成風,瀰漫一時。等到相當時期以後,這種固定的作風由僵化而腐朽,讀者看膩了,作者也須另闢途徑。文藝的革命和政治的革命是一樣的,只有領袖而無群眾,決不能成功。作者與讀者攜手,一種風氣才能養成,才能因襲;作者與讀者攜手,一種風氣也才能破壞,才能轉變。作者水準高,可以把讀者的水準提高,這道理是人人承認的;讀者的水準高,也可以把作者的水準提高,這道理也許不那麼淺顯,卻是同樣正確。

  ***摘編自朱光潛《談語文》***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從社會學觀點談文藝的人認為,政治經濟中的種種社會勢力對於文藝傾向有決定性作用。

  B.作者在創造時要注重讀者的反應,但不能一味地遷就讀者,否則就不能有偉大的成就。

  C.作者有守成者與創新者之分,其實,在文學史上這兩種勢力並不互相抗衡,而是相通的。

  D.無論是破壞一種風氣,還是養成一種風氣,都需要作者與讀者一起共同攜手打造。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各時代、各派別的文藝風氣會受到讀者的文化程度和審美趣味的影響,某種文體特別發達,都是因為當時愛好這種文章的人特別多。

  B.一般來說,讀者相比作者而言,他們文化程度較低,審美趣味較劣,也比較守舊,因此,作者在創作時就會有一定的顧慮,往往處於兩難境地。

  C.唐代詩人如盧仝、李賀獨樹一幟,詩風大膽,有一定的成就,但沒有形成一種風氣,其主要的原因是沒有同情他們的讀者。

  D.作者與讀者相輔相成,互相助進,作者水準高,也可以把讀者的水準提高,反過來,讀者的水準高,也可以把作者的水準提高。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藝有其社會性,作者經常會遷就讀者,文學作品的體裁與風格的演變就是明證。

  B.聰明的藝術家在處理因襲和反抗時的方法非常得當,他既接受群眾,也會高於群眾。

  C.古代的文藝作品,唱和風氣很盛,文藝作品是給別人欣賞的,其格調低俗。

  D.新風氣往往是在舊風氣的打破中形成的,也是源自於作者與讀者這兩方的需要。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劉師道,字損之,開封東明人。雍熙二年舉進士,初命和州防禦推官,歷保寧、鎮海二鎮從事,凡十年。王化基、呂秸之、樂史薦於朝,擢著作佐郎,才一月,會考課,又遷殿中丞,出知彭州,加監察御史。轉運使劉錫、馬襄上其治跡,召歸。會浦洛之敗,奉詔劾白守榮輩,獄成,太宗獎其勤,面賜緋魚。

  川峽豪民多傍戶,以小民役屬者為佃客使之如奴隸家或數十戶凡租調庸斂悉佃客承之時有言李順之亂皆傍戶鳩集請擇傍戶為三耆長迭主之酬歲勞則授以官詔師道使兩川議其事。師道以為迭使主領則爭忿滋多,署以名級又重增擾害,廷奏非便,卒罷之。改祠部員外郎,出為京東轉運使。真宗嗣位,進秩度支。鹹平初,範正辭薦其材堪長民,徙知潤州。以漕事入奏,特遷司封,改工部郎中。擢樞密直學士,掌三班。俄擢權三司使,從幸澶淵。

  師道弟幾道,舉進士禮部奏名,將廷試,近制悉糊名較等,陳堯諮當為考官,教幾道於卷中密為識號。幾道既擢第,事洩,詔落其籍,永不預舉。師道固求辨理,詔曹利用、邊肅、閻承翰詣御史府推治之。坐論奏誣罔,責為忠武軍行軍司馬,堯諮免所居官,為鄆州團練副使。以郊祀恩,起為工部郎中、知復州,換秀州。

  大中祥符二年,以兵部郎中知潭州,遷太常少卿。師道敏於吏事,所至有聲,吏民畏愛。長沙當湖、嶺都會,剖煩析滯,案無留事。歲滿,復加樞密直學士,換左司郎中,留一任。大中祥符七年,師道暴病卒,年五十四。

  師道性慷慨尚氣,善談世務,與人交敦篤。工為詩,多與楊億輩酬唱,當時稱之。

  ***選自《宋史·劉師遺傳》,有刪改***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以小民役屬者為佃客使之/如奴隸/家或數十戶/凡租調庸斂/悉佃客承之/時有言李順之亂/皆傍戶鳩集/請擇傍戶為三耆長迭主之/酬歲勞則授以官/

  B.以小民役屬者為佃客/使之如奴隸/家或數十戶/凡租調庸斂/悉佃客承之/時有言李順之亂/皆傍戶鳩集/請擇傍戶為三耆長迭主之/酬歲勞則授以官/

  C.以小民役屬者為佃客/使之如奴隸/家或數十戶/凡租調庸斂/悉佃客承之/時有言李順之亂/皆傍戶鳩集/請擇傍戶為三耆長迭主之酬歲勞/則授以官/

  D.以小民役屬者為佃客使之/如奴隸/家或數十戶/凡租調庸斂/悉佃客承之/時有言李順之亂/皆傍戶鳩集/請擇傍戶為三耆長迭主之酬歲勞/則授以官/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考課:按一定的標準對各級官吏的政績進行考核,並根據官吏不同表現,區別不同等級,給予賞罰。

  B.嗣位:嗣位指繼承君位,我國封建王朝通常實行嫡長子繼承製,君位由正妻所生最年長的兒子繼承。

  C.工部:中國封建時代中央官署名,為掌管營造工程、土地、戶籍等事宜的機關,部長官稱為工部尚書。

  D.幸澶淵,文中指皇帝到澶淵。封建時代皇帝到某處,叫“幸”。妃、嬪受皇帝寵愛,叫“得幸”。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劉師道被人推薦,受到賞識。王化基等人向朝廷舉薦他,他被提升為著作佐郎;劉錫等人上報他的政績;範正辭舉薦他可以擔任地方長官。

  B.劉師道恪盡職守。他奉命彈劾白守榮等人,結案後,皇帝給予他獎賞;他被朝廷派往處理川峽棘手事務,他分析實情予以上報。

  C.劉師道因弟弟的事被貶官。他的弟弟在進士考試中作弊,他堅持申辯,要求朝廷派曹利用等人調查,結果他和考官陳堯諮都被貶官。

  D.劉師道有治理才幹,也有文才。他勤於政事,所到之處有名聲,受人敬畏、愛戴;他善於寫詩,常和楊億等人唱和,當時受到好評。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幾道既擢第,事洩,詔落其籍,永不預舉。***5分***

  ***2***長沙當湖、嶺都會,剖煩析滯,案無留事。***5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

  點 絳 脣

  周邦彥

  臺上披襟,快風一瞬收殘雨。柳絲輕舉,蛛網黏飛絮。

  極目平蕪,應是春歸處。愁凝佇,楚歌聲苦,村落黃昏鼓。

  【注】周邦彥,今浙江杭州人。此詞作於作者從廬州轉荊州時,時年34歲。

  8.上片描寫了什麼樣的景象?請簡要分析。***5分***

  9.下片抒發了什麼感情?這種感情是怎樣抒發的?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勸學》中“ ▲ , ▲ ”兩句,以雕刻為喻,論證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即使再難的事也可以做到。

  ***2***白居易《琵琶行》中,既寫出了樂曲因幽咽低沉而暫停,也寫出了琵琶女情感的極度壓抑,還寫出了詩人聽樂的入迷和欣賞水平的高超,到了“直把無聲作有聲”的境界的兩句是 “ ▲ , ▲ ”。

  ***3***文天祥《過零丁洋》一詩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國勢危急和個人命運坎坷的句子是 “ ▲ ,▲”。

  乙選考題

  請考生在第三、四兩大題中選定其中一大題作答。只能做所選定大題內的小題,不得選做另一大題內的小題。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大題計分。

  三、文學類文字閱讀***25分***

  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後 來 者

  劉慶邦

  祝藝青的老家在黑龍江的雙鴨山,她爸爸在井下當礦工,死於一場瓦斯爆炸事故。祝藝青大專畢業後,媽媽求人在礦上給她找到了一份工作,可祝藝青不願到礦上去工作,說是不願步爸爸的後塵,一到礦上就會流淚。媽媽說:那怎麼辦呢?你大學也畢業了,總得找一份工作吧!

  這時祝藝青提出,她要到北京去找工作。她提醒媽媽:你不是說我有一個表舅在北京當司長嗎?媽媽想起來,她確實說過,祝藝青有一個表舅叫李海平,在北京一個國家機關當司長,李海平還是她的同學。

  祝藝青的媽媽問到了李海平的電話。她在電話裡跟李海平套了半天近乎,才把女兒祝藝青想在北京找工作的事對李海平說了。

  祝藝青來到北京後,住在李海平家裡。祝藝青一見面就管李海平叫舅,管李海平的妻子夏百合叫舅媽,把表字都省略了。夏百合見小祝長得高高挑挑,鼻子眼兒都沒什麼毛病,說話還算懂理,沒有反對讓小祝暫時住在他們家。她心裡有了一個打算。

  她家早就想僱一個保姆,幫著做家務,因沒找到合適的人選,就沒僱。她看小祝身體條件還不錯,也受過教育,不妨就僱小祝來給他們當保姆。當保姆也是工作,這樣就等於給小祝一個工作的機會。李海平說,這個我不管,想讓小祝當保姆,你去跟小祝談。不過我要說三點,希望你能記住。第一,要尊重人家的意願,不要勉強人家。第二,聘人家當保姆,必須給人家發工資。第三,大家人格平等,不要居高臨下,看不起人家。對了,我還要補充一點,這一點也很重要。我們是有女兒的人,小祝也是她媽媽的女兒,我們要將心比心,學會換位思考。夏百合有些不耐煩,說得得得,張口就是一二三,官僚!就這樣,祝藝青成了舅媽夏百合所僱用的一個保姆。

  來北京之前,祝藝青對要找的工作有過多種設想,但她從沒有想過要當保姆。舅媽跟她談話時,也沒有明確說僱她當保姆,只是說讓她幫忙做點家務。幫忙不是白幫忙,是有報酬的幫忙,舅媽承諾每個月給她一千五百塊錢。祝藝青心裡有些牴觸,但她不能推辭。舅媽說了,其實要是給她安排工作的話,李海平還得求別人,能不能找到也很難說。關鍵是,舅媽在話語裡對她傳遞了一個不客氣的資訊,倘若她不願幫忙,舅媽絕不勉強她,她愛去哪裡都可以。她愛去哪裡呢?她能去哪裡呢?在表舅沒給她找到工作之前,她最好還是住在表舅家裡。舅媽答應每月給她一千五百塊錢,對她來說也是一個不大不小的誘惑,她手上正用的手機是五百多塊錢買的。

  祝藝青當保姆的活兒並不重,每天的硬任務就是給舅媽正上高中的女兒曉靈做一頓午飯。舅舅和舅媽一上班就是一整天,中午不回家吃飯。曉靈自己不願做飯,也不愛吃媽媽給她留的飯,往往泡一碗方便麵完事兒。有祝藝青在家裡當保姆,曉靈就不用泡方便麵了,她想吃什麼,祝藝青就給她做什麼。有時曉靈還是想吃方便麵,祝藝青就給她煮。曉靈對祝藝青說,不要把她吃方便麵的事告訴媽媽。祝藝青答應了,就說中午吃的是手擀麵,裡面放了西紅柿和雞蛋。因為祝藝青和曉靈年齡大小差不多,祝藝青感到了曉靈對她的信任,這讓她感到很欣慰。除了給曉靈做飯,她每天的任務還有洗碗、洗衣服、擦桌子、擦地等家務勞動。這些事情都不難做,上班的和上學的一走,她一會兒就把該做的事情做完了。她有足夠的時間看手機,看電視,看書,寫筆記,逛大街,熟悉周圍的環境。

  夏百合對祝藝青的表現不是很滿意。祝藝青刷碗時,她嫌祝藝青老是開著水龍頭,任自來水嘩嘩地流。祝藝青擦完了地,她認為祝藝青擦得不到位,不徹底。她指著門後的一個角落,讓小祝過去一下,說你看看,這地方你就沒有擦到,灰毛毛還存在著。還有,你擦地的程式也不對,擦之前應該先掃一遍。曉靈中午回家有時吃方便麵的事,也被夏百合發現了。為這件事,夏百合專門找祝藝青談了話,談得相當嚴肅。

  祝藝青的眼圈兒漸漸地紅了。祝藝青不會給媽媽打電話訴說她心中的委屈。前幾天媽媽給她打電話,她說她在北京一切都很好,舅舅對她很好,舅媽對她很好,妹妹曉靈跟她也很捨得來,她生活得很愉快。

  人的好多話不是跟別人說的,都是跟自己說的。祝藝青跟自己說話的方式是寫筆記。她說,太壓抑了,太累了,簡直想哭一場。她有些想媽媽了,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媽媽才是她真正的親人,要哭,只能在媽媽跟前哭。

  ***選自《後來者——保姆在北京之十四》,有刪改***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小說開頭寫祝藝青爸爸死於一場瓦斯爆炸事故,這有利於展開故事情節,因這個原因才有祝藝青到北京去找工作的故事。

  B.李海平是祝藝青的一個表舅,在北京做官,他架子很大,祝的媽媽在電話裡跟他套了半天近乎,才把想說的事對他說了。

  C.祝藝青長得高高挑挑,她來北京對要找的工作有過多種設想,但她聽了舅媽的話,為了那一千五百塊錢,當上了保姆。

  D.在夏百合眼裡,祝藝青做的一切都是不合格的,對這個漂亮女孩處處防範;曉靈則是一個單純的高中生,與祝藝青平等相處。

  E.小說的故事情節不復雜,但傳遞出來的資訊卻很豐富。我們可以從中讀出年輕人的奮鬥與掙扎,讀出現實與理想的錯位,等等。

  ***2***小說中的祝藝青有哪些性格特點?請簡要分析。***6分***

  ***3***小說寫李海平的“三點一補充”,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4***小說中“祝藝青的眼圈兒漸漸地紅了”這句話意蘊深刻,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8分***

>>>下一頁更多有關"2017年海南省高三語文聯考試卷”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