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記事作文示例

  端午節記事作文一: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我和媽媽冒著細細的雨絲去姥姥家過節。

  來到姥姥家門口看到門前插著一些翠綠的植物,我的心裡冒出一個大問號,這是什麼?為什麼要掛在大門口?我忙問姥姥,姥姥笑吟吟的說:“這是艾蒿,在端午節天亮前插在門窗上可以驅蚊殺菌,還可以辟邪驅鬼。”接著,姥姥給我和妹妹系五彩線,戴香包,她說;‘小孩子帶上這兩樣東西可以避開蛇蠍毒蟲的傷害,保平安。“

  過了一會兒,姥姥開始準備包粽子的材料。她先把洗乾淨的粽葉放進鍋裡煮十多分鐘,這樣可以除去葉子的青氣,增加葉子的柔韌度,在包粽子的時候才不會破。然後把糯米淘洗乾淨浸泡五六個小時。一切準備完畢後,開始包粽子了。姥姥把兩片粽葉稍作重疊放在左手中,用右手撈出適量的糯米均勻的攤在粽葉中央,再放上蜜棗和花生,兩食指向中間護攏糯米,卷至半圓柱型,兩邊葉子向中間摺疊在卷,用線纏緊,一個圓嘟嘟的粽子就包好了。等到所有的粽子包好後放進鍋中,煮上兩個小時,把火關小,用文火再煮兩個小時,再把火關住燜上兩個小時就可以吃了。

  吃著香甜的粽子,姥姥又給我們講起端午節的來歷,原來是為了紀念歷史上偉大的詩人屈原的一種傳統方式。屈原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他為人正直,憂國憂民,一心致力於國家的變法圖強,但是卻屢屢遭受小人的讒言攻擊和迫害,再加上楚懷王昏庸無道,不辨忠奸,滿懷忠君愛民熱情的屈原最終在悲憤絕望中於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投江後,老百姓為了防止魚蝦啄食他的屍體,駕著龍舟把粽子扔下江趕走魚蝦。從此以後每到端午節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有了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

  我一邊吃著粽子,一邊聽姥姥講故事,感覺到生活是多麼美好啊!

  端午節記事作文二:

  今天是端午節,我過得別提有多高興了。

  一大早,媽媽就讓我和她一起在大門口掛上艾草,說是可以驅蚊,還能保佑家人吉祥安康。這可以算是我的第一個端午節節目吧。

  學完鋼琴後回到家,發現外公已經燒好一大桌菜,有黃魚、黃牛肉、黃莧菜、黃瓜和大蒜紅燒肉。一開始,我只知道外公今天燒的紅燒肉特別好吃,吃起來感覺像牛肉,味道好極了,我破例吃了七八塊。慢慢地,外公告訴我,今天是端午節,要吃五黃。“五黃”指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及雄黃酒。外公一大早就去菜場買了土豬肉、黃魚、黃瓜、鹹鴨蛋,還從地裡摘來新鮮嫩綠的紅莧菜,可以代替黃鱔。謝謝外公!

  吃過飯後,爸爸就帶著我觀看了《辛巴達歷險記2》。回到家,發現外婆也從老家回來了,我興奮地問外婆有沒有帶來粽葉。其實,外婆已經在老家包好了粽子帶到杭州給我們吃了。但我還是非常想親手動手包粽子,記得去年在老家我也包過粽子的。晚飯過後,外婆調好糯米和餡,是我最愛吃的香菇豌豆肉餡。我包出了三角棕、四角棕和圓筒棕,太開心了。

  快睡覺時,媽媽還拿出一個香袋送給我,這是我嚷嚷了一天的東西,謝謝媽媽!

  同學們,你們的端午節過得有趣嗎,一起來分享吧!

  端午節記事作文三: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節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要畫門符。端午節這天,人們將蠍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紙做門符。據說這樣做,是為了驅“五毒”,防瘟疫。

  端午節要帶香包、系五彩絲線。香包是用棉製品和絲線繡的,包裡除了裝些雄黃、蒼朮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五次絲線象徵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節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蔘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端午節記事作文四:

  端午記事幾天前學校的黑板上就貼著關於端午節放假的通知,看到“放假”兩個字心裡就高興得不得了,卻不明白端午節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節日。

  於是和幾個同學一起在下課後就圍住老師問個不停。老師耐心的給我們講著屈原為國投江的故事,我和同學都聽得津津有味。最後老師故弄玄虛的說:“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在端午節這天要做很多活動,後來都慢慢變成了端午習俗,這個端午節你們不防了解一下我們這裡有哪些端午節的習俗?”我和同學都興致勃勃期待著假期的來臨。端午節終於到了,我早早的起了床,因為昨晚就和媽媽準備好了早晨要去採艾蒿,媽媽說端午節這天用泡著艾蒿的水洗手、洗臉可以去病健體。我和媽媽採了一大捆艾蒿,在房子的四周都插上了一些。接著我又開始掛葫蘆,小葫蘆五顏六色的特別漂亮。媽媽在我的脖子上、手腕上、腳腕上都繫上了五彩線說這樣我會健康。後來我家還煮了很多雞蛋,做了很多好吃的菜。過端午節真好。

  開學了,我對老師說起了端午節的經歷,老師說她也和我一樣收到了很多祝福。

  端午節記事作文五:

  在我記憶中最深刻的端午節是在我十歲那年。

  端午節的前幾天,我一回家,就看到門口掛著艾葉,我好奇怪怎麼掛起艾葉,我家從沒好好過端午節。這時,媽媽從屋裡出來,手裡拿著大大的綠油油的葉子,我問:“是準備包粽子嗎?”媽媽說:“是呀,你看我買了糯米,臘肉,紅棗,下午我們一起包粽子吧。”我自言自語說,“反正包粽子一般都是媽媽一個人包,我們在旁邊等著吃。”

  下午,媽媽叫我一起包粽子,地上放著一臉盆洗好的糯米,一碗肉和紅棗,用開水漂乾淨的粽葉棕繩,媽媽先給我示範如何包粽子,“包粽子是講究方法的:先將粽葉旋轉成漏斗狀, 再放適量糯米和肉,也可放發紅棗,稍稍壓緊,用粽葉包好,不要讓米漏出來,然後用棕繩綁好,紮結實。你看懂了嗎?”我點點頭就開始包起來。

  看著容易幹起來難,我把粽葉轉成漏斗狀,放進糯米,不知怎麼回事,糯米全漏出來。把糯米從粽葉上弄乾淨,接著再來,好不容易包好,給媽媽看,媽媽仔細檢查了一遍發現粽葉破了,沒辦法,粽葉不要了。於是,我拿起新的粽葉,媽媽手把手地教我,終於完成了一個,媽媽不管我了,我只有自己慢慢包。媽媽真是心靈手巧,一會兒就包了二三十個,眼看糯米快完了,我只包了兩個。

  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高壓鍋煮了一個多小時,粽子的香味飄滿整個房間,粽子煮好,我迫不及待地品嚐自己的勞動果實。

  端午節這天,我們一家去信江橋看龍舟賽,信江橋頭人頭攢動,我好不容易擠進護欄邊。看,兩艘龍舟奮力向前,岸邊人們吶喊助威,好不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