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河山珍話蕨菜

深山幽谷遍地採;

宴席桌上數佳餚,

鮮脆味美受青睞。

甘肅和政,故稱“寧河”,這裡生長的蕨菜隴上聞名。寧河蕨菜,主要生長在和政南部太子山沿山一帶的吊灘、新莊、關灘溝、新營、羅家集等地。自古以來就是民間食用野菜,其特點是莖粗肉嫩、色正味美,食用價值很高,頗受外商青睞,被譽為"山菜之王"。

蕨菜,屬鳳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長於土層較厚的山坡上。每年陽春五月,從叢叢深褐色枯蕨葉中發出一根根酷似蒜薹樣的蕨芽,其色青中透紫,灰白色茸毛梢,形似"拳頭",故又稱"佛手菜"。

相傳,早在"神農氏"嘗百草、播五穀之時,便有以蕨菜為食的習俗,兩千五百多年前《詩經》上多處提到採蕨。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寫有"日日思歸飽蕨薇"的著名詩句。更有人為蕨菜題下"味壓珍饈魚肉"之評語。

"蕨菜處處有,極品在河州"。由於寧河南部海拔高,地貌高低錯落,形成了春夏溫熱,秋冬寒冷的高寒陰溼氣候。這裡四季分明,為植物的生長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從而使這裡的蕨菜資源豐富,生長繁盛,其產量、質量、味道在各地蕨菜中獨佔鰲頭,成為加工創匯的名優土特產品。

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蕨,處處山有之,二三月生芽,拳曲狀如小兒拳,長則展開如鳳尾,高三四尺;其莖嫩時採集,以灰湯煮去涎滑,晒乾作蔬,味甘滑亦可醋食"。

清代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說"蕨菜用雞肉湯,或煨或炒,自別有風味"。蕨菜的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等。

據中醫鑑定:蕨菜還可以入藥,其味甘性寒,有清熱利溼、消腫安神、活血止痛之效,補五臟之不足,又是治療發熱、痢疾、黃疸、防治癌症等多種疾病的良藥。

寧河人食蕨菜,吃法有多種多樣,可炒著吃,也可在開水鍋中煮一下拌上清油,潑點油辣子調上醋吃,鮮脆味美,清香可口。如果在缸裡醃數月,逢年過節吃,沁香濃郁,味道更美。尤其是鮮蕨炒肉,既賞心悅目,又清香脆嫩,潤滑適口,別有一番風味。

如今,人們吃法變了樣,娶媳婦,蓋新房,款待親友,少不了還擺上一大碟蕨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