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的副作用

  百合是生活中常見的滋補中藥,但是很多人對它並不瞭解,那麼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1、風寒咳嗽者忌食。

  2、虛寒出血者忌食。

  3、脾虛便溏者忌食。

  百合的醫學記載及附方

  相關配方:

  1、治耳聾、耳痛:幹百合為末,溫水服二錢,日二服。***《千金方》***

  2、治咳嗽不巳,或痰中有血:款冬花、百合***焙,蒸***等分。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食後臨臥細嚼,薑湯嚥下,噙化尤佳。***《濟生方》百花膏***

  3、治百合病發汗後者:百合七枚***擘***,知母三兩***切***。上先以水洗百合,漬一宿,當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渣;別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渣後,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金匱要略》百合知母湯***

  4、治百合病不經吐下發汗,病形如初者:百合七枚***擘***,生地黃汁一升。上以水洗百合,漬一宿,當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升,去渣,內地黃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當如漆。***《金匱要略》百合地黃湯***

  5、治百合病變發熱者:百合一兩***炙***,滑石三兩。上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當微利者止服,熱則除。***《金匱要略》百合滑石散***

  醫學記載:

  1、《本草經疏》:“百合,主邪氣腹脹。所謂邪氣者,即邪熱也。邪熱在腹,故腹脹,清其邪熱則脹消矣;解利心家之邪熱,則心痛自廖;腎主二便,腎與大腸二經有熱邪則不通利,清二經之邪熱,則大小便自利;甘能補中,熱清則氣生,故補中益氣;清熱利小便,故除浮腫、臚脹、痞滿、寒熱,通身疼痛。乳難,足陽明熱也;喉痺者,手少陽三焦、手少陰心家熱也;涕淚,肺肝熱也。清陽明三焦心部之熱,則上來諸病自除。”

  2、《本草述》:“百合之功,在益氣而兼之利氣,在養正而更能去邪,故李梴氏謂其為滲利和中之美藥也。如傷寒百合病,《要略》言其行住坐臥,皆不能定,如有神靈,此可想見其邪正相干,亂於胸中之故,而此味用之以為主治者,其義可思也。”

  3、《本經逢原》:“百合,能補土清金,止嗽,利小便。仲景百合病,兼地黃用之,取其能消瘀血也。《本經》主邪氣腹脹心痛,亦是散積蓄之邪。其曰利大小便者,性專降洩耳。其曰補中益氣者,邪熱去而脾胃安矣。”

  4、《本草從新》:“朱二允曰:久嗽之人,肺氣必虛,虛則宜斂。百合之甘斂,甚於五味之酸收也。”

  5、《醫林纂要》:“百合,以斂為用,內不足而虛熱、虛嗽、虛腫者宜之。與姜之用正相反也。”

  百合的藥用價值

  百合,中藥名。為百合科植物卷丹、百合或細葉百合的乾燥肉質鱗葉。目前蘭州七里河等地區廣泛栽種食用百合,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蘭州百合個大、味甜,既可作點心,又可作菜餚;宜興的卷丹製成百合湯是夏日消暑佳品。百合還可製作成百合幹、百合粉,在國際市場上價格很高。到目前為止,百合仍然是中藥中的常用藥材。中醫認為百合性微寒平,具有清火、潤肺、安神的功效,其花、鱗狀莖均可入藥,是一種藥食兼用的花卉。呈長橢圓形,長2~5cm,寬1~2cm,中部厚1.3~4mm。表面類白色、淡棕黃色或微帶紫色,有數條縱直平行的白色維管束。頂端稍尖,基部較寬,邊緣薄,微波狀,略向內彎曲。質硬而脆,斷面較平坦,角質樣。氣微,味微苦。

  1、功效介紹:

  在藥用上有潤肺止咳、養陰消熱、清心安神之效。

  2、功能主治:

  常用於陰虛燥咳,勞嗽咳血,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

  3、用法用量:

  6~1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