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是通向成功唯一的梯子


      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社會對每個人的要求也是特別的苛刻, 只能是人類適應社會環境而不能讓社會環境適應人類,停止不前就要被社會淘汰,如何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中有一席之地,如何使自己在社會的海洋中自由遨遊,成為了每個有志之士的考慮主題。
      而人如果前進呢?唯一的辦法便是學習。要想有效的學習,便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學習。
      我國古代對學習有很好的論述。《論語》說:“學而時習之。”學和習是兩個既有聯絡、又有不同的概念。學是獲得知識、技巧和能力;習是複習、練習、鞏固掌握知識、技巧和能力。《中庸》把學習分成五個步驟:學、問、思、辨、行。
      近代學習是心理學的一個術語。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學習是指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獲得個體經驗的過程,是動物和人類生活中的普遍現象。如動物園裡的象學會吹口琴、海獅和鯨魚學會頂球、熊學會合掌拜謝等。人能大至獲得科學知識,學會處世接物,小至學會走路、寫字、游泳等,這些都是學習的結果。因此學習包括人的行走、言語、知識、技能、習慣、興趣、態度和道德品質等學習。狹義的學習指的是學生在學校裡的學習。它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學習活動,是以掌握人類所積累的經驗為其任務的。因此,在學校教育情景中學習是指學生掌握知識、技能、能力、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和形成一定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質以及個性變化等的過程。
     瞭解了學習的定義之後,便知學習的重要性了吧?關於這一點古人早已下了定論。
     兩千年前的漢代哲學家王充說過“人有知學則有力矣”。 
     英國近代哲學家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  
     著名作家王蒙說過:“一個人的實力絕大部分來自學習”
     學習可以增長智慧,學習可以解疑釋惑,學習可以辨別是非。對於我們來說學習的最大重要性就是---學習是工作的需要,是幹好工作的基礎和關鍵。當今社會科技日新月異,社會競爭日趨激烈,要想跟上時代的發展,使自己在未來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唯一的持久的優勢就是---學習。你只有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更勤,你才不會被淘汰。所以說學習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階梯。而不學習便不可能成功。北宋名臣王安石的《傷仲詠》便給是一個很好的反面教材。一個世代農耕的五歲小男孩,沒讀過書,沒拿過筆,卻做出文采飛揚的詩來,這是何等聰慧,簡直就是“生而知之者”。但因其父整日帶他串門炫耀,沒有了學習的時候,最後也只得“泯然眾人矣”。
什麼樣的知識,什麼樣的才能心性便有資格去擁有什麼樣的財富。那些一夜暴富的人,如果沒有努力學習趕上,終歸還是融入不了上流人的社會,最後敗盡家財重歸貧窮。

      英國國王喬治六世---艾伯特,卻是一個正面的例子。他本是一個有嚴重口吃的人,為了演講他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為了練習發音,矯正口吃,每天嘴裡含著兩個圓鵝卵石對著鏡子練習發音);由於其堅持不懈地努力,終於克服了口吃。當國家處於內憂外患之際(父親垂老,哥哥不愛江山愛美人,歐洲的天空又戰雲密佈),他發表了語言流暢,極富號召力的演講,極大地鼓舞了英國民眾戰勝困難,抗擊法西斯的鬥志。
      人類想要活著便離不開學習。而想更好的活著,那便需要主動積極的去學習了。
      人是群居動物,活到老,便要學到老。只有一直學習,不與社會脫節,才能與周圍的人相處融洽,才能有愉悅的美滿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