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胃藥常見的錯誤時間

  好鋼要用到刀刃上,吃胃藥也是如此。如果不正視吃胃藥的時間,起不了應有的效果,反而可能影響胃病的治療。今天小編整理了,一起了解吧。

  吃胃藥錯誤一:熬夜胃不舒服就吃。

  熬夜時常會覺得胃不舒服,原因是熬夜會刺激胃酸分泌,這時自行用藥很容易出錯,反而加重症狀。例如熬夜引起的消化功能紊亂用拉唑類藥物基本無效,吃嗎丁啉效果更明顯,建議諮詢醫生後服用。

  吃胃藥錯誤二:飯後吃拉唑和嗎丁啉。

  奧美拉唑、蘭索拉唑等藥物具有抑制胃酸的作用,空腹用效果較好。嗎丁啉是增加胃動力的藥物,一般在服用後半小時到一小時起效,建議飯前半小時服用,否則不能及時緩解腹脹症狀,吃得太晚可能更容易餓,造成進食過多,加重胃部不適。

  吃胃藥錯誤三:喝酒應酬前吃。

  經常喝酒應酬容易傷胃,有人認為吃胃藥能“預防”,實際上並非如此。理論上,胃黏膜保護劑等藥物能減少酒精直接接觸胃,減少相應刺激。但實際上,應酬中一般飲酒量較大,靠服胃藥護胃不一定有效,酒精還可能影響藥物作用,引起不良反應。

  吃胃藥錯誤四:喝水前吃胃黏膜保護劑。

  胃黏膜保護劑是個大概念,服用時間不能一概而論。一般來說,這類藥最好在飯前半小時吃,但也有部分藥物需在飯後吃。此外,吃完胃黏膜保護劑不宜立即喝水,否則會將藥物剛在胃黏膜上鋪設好的“保護層”沖淡或破壞,影響效果。

  此外,長期胃部不適者,吃胃藥不能只根據說明書,最好到正規醫院消化科檢查,按照醫生建議選藥。

  治療胃病需掌握正確的服藥方法

  日常生活中,胃病是最為常見的病症之一,同時也是極易復發的病症。近日記者從哈爾濱市幾家醫院瞭解到,近七成胃病患者因為在患病期間,沒有及時或沒有按照藥品的說明來服用藥物,導致病情加重或延誤。

  記者從省醫院道外院區瞭解到,去年一年接待胃病患者大約在1500人左右,今年春節期間,由於作息沒有規律、飲食失衡等,很多人胃腸功能減弱,僅急診接待胃腸道患者就有近40人。

  可大部分胃病患者卻因為沒有按照藥品說明來服藥,或認為這點“小病”自己就可以根據所謂的“常識”,買點藥吃就可以治療而不去及時就醫。

  目前治療胃病的藥物很多,如果不掌握正確的服藥方法,就不能及時發揮藥物的最大療效。

  治療胃病的藥物功效不同、服用時間也不同。如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病的胃舒平、胃必治等,須在飯後1小時服用;

  而治療噁心嘔吐、腹漲的嗎丁啉等卻是要在飯前服用。

  提醒患者,一旦發現胃部不舒服時,應在第一時間內就診,根據醫生診斷而開藥買藥,並嚴格遵照醫囑或藥品說明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