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倫發明紙的故事

  造紙術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四大發明”之一,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作出的一項十分寶貴的貢獻,那麼你知道嗎?一起來看看小編給大家精心準備的資料,歡迎閱讀!

  

  造紙術發明之前,人們都是把字寫在竹簡和絲帛上,由於承載的笨重和價格的昂貴,制約了文化的傳播。東漢宦官蔡倫發明造紙術,對當時乃至後世都有極其重要的影響,造紙術與指南針、火藥、印刷術並稱為中國的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的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

  蔡倫,東漢桂陽***今湖南郴州***人。他出身低微,很小就入宮做了太監,服侍漢和帝。蔡倫聰明勤奮,人又謹慎好學。平時他不喜歡和人交往,經常把自己關在屋裡讀書思考。漢和帝即位後,蔡倫被提升為中常侍,出入宮廷內外,平時服侍皇帝,負責掌管文書,傳達皇帝的命令。

  當時許多外官經常和宦官結交,但是蔡倫卻能堅守原則,並不隨便與人交往,因此漢和帝更加信任他。蔡倫敢於指出和帝不對的地方,因此也很受和帝的器重,經常參與朝政。蔡倫是一個喜歡思考和有所發明的人,漢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蔡倫升任尚方令,負責掌管皇帝的手工作坊。

  這個作坊是皇家的私人作坊,主要是為皇家服務。蔡倫在監管作坊期間,經常和匠人一起切磋製造器械的技術,由他監管制造的各類軍械非常精良、鋒利,被天下人讚歎。

  他在這方面的才能也開始逐漸顯露。東漢以前,人們通常都用竹簡和絲帛作為記載文字的工具,有些很長的奏章要用許多竹簡,翻閱起來非常不方便,也難於隨身攜帶,而用絲帛作為書寫的載體,雖然方便,但是很昂貴,普通人家根本承擔不起這樣的費用。蔡倫平常喜歡讀書,對於書簡帶來的種種不便深有感觸,如何製造出一種輕便的、價格低廉的書寫工具,成為蔡倫的一個夢想。

  為了實現這個夢想,蔡倫翻閱了許多前人的資料。有一天,蔡倫看到宮女們在用蠶絲製造各種絲織品,從她們的製造過程中,蔡倫頓時有了靈感。

  他連忙趕回去,和匠人們共同研究,把樹皮、麻頭、破布、漁網等混合在一起,搗碎弄爛,然後將這些東西糅合在一起,拌勻後晾乾,經過反覆的實驗和研究,蔡倫終於製造出了廉價和實用的紙張。

  東漢和帝元興元年***105年***,蔡倫把發明紙的過程詳細地記錄下來,連同自己製造的第一張紙,一起奉獻給漢和帝,請他過目。

  漢和帝親自試驗後,非常滿意,厚厚賞賜了蔡倫,並把製造紙的方法頒佈天下,蔡倫的造紙術馬上在各級社會階層中傳播開來,受到廣泛的歡迎和喜愛。

  為了讚頌蔡倫的傑出貢獻,當時人們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從此蔡倫的名氣越來越大。

  拓展:簡介

  蔡倫,出生於桂陽郡,今湖南耒陽市人,中國“四大發明”中造紙術的改進者,“影響人類歷史程序的100名人”、“人類有史以來最佳發明家”之一。蔡倫的發明創新不止改進造紙術紙,他“監作祕劍及諸器械,莫不精工堅密,為後世法”,“有蔡太僕之弩,及龍亭九年之劍,至今擅名天下。”

  《東觀漢記》和《後漢書》均記載蔡倫為“桂陽人”,但其籍貫長期存在爭議,目前主要有兩種說法:一說為桂陽郡治所在地今湖南桂陽縣人,一說為桂陽郡耒陽縣今湖南耒陽市人。但據實考證蔡倫是耒陽人更真實,在《東觀漢記》和《後漢書》中記載蔡倫為“桂陽人”指的是“桂陽郡人”並非指的“桂陽縣人”,由於在東漢時期耒陽縣***今耒陽市***是桂陽郡的管轄地,所以記載蔡倫為“桂陽人”。

  在今耒陽市存在蔡倫眾多物件與足跡,如“蔡子池”《水經注》載:“***耒水***西北經蔡洲,洲西即蔡倫故宅,旁有蔡子池”;“蔡侯祠”等;還有學術界名人陳壽群先生根據一些史記對蔡倫人生經歷的描述,改編而成《蔡倫傳奇》,其中描術了蔡倫與籍貫——耒陽一段奇緣經歷,所以蔡倫是耒陽人更真實。

  永平末年***75***入宮為宦官。歷任小黃門、中常侍兼尚方令、長樂太僕等職。元初元年***114***,安帝封其為龍亭侯***封地在今陝西省洋縣龍亭鋪鎮***,食邑三百戶。蔡倫為人敦厚謹慎,關心國家利益,曾“數犯嚴顏”,匡弼時政。勤奮好學,辦事專心盡力。

  永元四年***92***,蔡倫任尚方令後,利用供職之便,常到鄉間作坊察看,見蠶婦繅絲漂絮後,竹簟上尚留下一層短毛絲絮,揭下似縑帛,可以用來書寫,從而得到啟發,便收集樹皮、廢麻、破布、舊魚網等原料,在宮廷作坊施以銼、煮、浸、搗、抄等法,試用植物纖維造紙,終於造出植物纖維紙。元興元年***105***,他將造紙過程、方法寫成奏章,連同造出來的植物纖維紙,呈報漢和帝,和帝大加讚賞,蔡倫造紙術很快傳開。人們把這紙稱為“蔡侯紙”,全國“莫不從用焉”。

  蔡倫這一改進,成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對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美國人麥克·哈特在《影響人類歷史程序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將蔡倫排在第七位,遠遠排在我們熟知的哥倫布、愛因斯坦、達爾文之前。2007年,美國《時代》週刊評選和公佈人類“有史以來最佳發明家”,蔡倫又榜上有名。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特別展示了蔡倫發明的造紙術。

  蔡先生雖出身農家,但自幼聰明伶俐,善於觀察思考,神賜睿智!漢章帝劉炟即位後常到各郡縣挑選聰明伶俐的幼童入宮。永平十八年蔡倫很不幸地被選入洛陽宮內為做了太監,可憐當時年僅一十五。

  他讀書識字,成績優異,於建初元年被提拔做了小黃門,此後做事倍加努力認真,因而又被提作黃門侍郎,掌管宮內外公事傳達及引導諸王朝見、安排就座等事。章帝於公元88年卒,10歲的劉肇登基,即和帝,由竇太后聽政。蔡倫因替竇太后效力立功又被提拔為中常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