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幾時有劇情簡介

  電影《明月幾時有》集齊了許鞍華的政治、師生戀和古典詩詞這三種元素。延續詩意的拍攝手法,《明月幾時有》註定與在電視上常見的“抗日神劇”大相徑庭。對於明月幾時有劇情我們要了解,特別是明月幾時有劇情跟明月幾時有歷史原型有關。以下就是國柱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關於的內容,希望你可以喜歡哦。

  _明月幾時有口碑如何_明月幾時有歷史原型

  《明月幾時有》對於歷史、抗戰的呈現,甚至感情的處理都是碎片化的,寡淡式的。

  論如何文藝地抗日,《明月幾時有》把“文藝”和“抗日”兩個關鍵詞佔全了。這部片名取材於中國古詩詞的影片裡,處處滲透著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片中,霍建華飾演的錦榮與日軍將領把酒吟詩時,還融進曹植的“七步詩”典故。

  東江縱隊是在共產黨領導下的傳奇抗日組織,彭于晏扮演的“劉黑仔”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英雄人物。恰逢香港迴歸20週年宣傳“紅色正能量”的意圖不言而喻。彭于晏憑藉其利落身手承擔起了大部分動作戲。

  《明月幾時有》電影中師生戀的情結主要體現在周迅扮演的小學教師身上,在房客茅盾先生的人格魅力感召下,這位文學女青年毅然走上了革命道路,成為東江縱隊的地下聯絡人。

  周迅扮演的方蘭造型多變,從大方得體的教師到幹練利落的地下工作者,還有別具風情的疍家女造型,充分展示出周公子的個人魅力。

  古典詩詞是影片一條重要的支線情節,永瀨正敏扮演的日本軍官與霍建華扮演的地下情報員以中國詩文論交,上演出一幕相愛相殺的基情大戲。

  片名《明月幾時有》就出自他倆曾親密探討的《水調歌頭》,影片甚至還挪用了“七步成詩”這樣著名的典故。

  游擊隊幫助茅盾、夏衍、梁漱溟從香港撤離的線索,也與歷史匯合交織,雜糅了歷史感。

  《明月幾時有》對於人物上的塑造不同於一般的商業片,碼頭上設卡盤查的小卒,按說是最易被臉譜化的漢奸,但影片寥寥數筆,把他們那種猶疑在善惡之間,既想自保又泯滅不了最後一點良知的卑微人性描寫得淋漓盡致。

  方蘭的母親是觀眾熟悉的“桃姐”,在片中承擔了不亞於女主角的戲份,其精湛的演出讓人難忘。但就是這樣一個最重要的正面角色,影片在一開始也表現了她身為房東精明慳吝的一面。

  影片在梁家輝的追憶中開始,又在他步出寫字樓,化身的士司機融入滾滾車流的鏡頭中結束。

  電影《明月幾時有》最大的特點在於“穩”,表現為一種拋卻“戰亂大場面”,致力於細膩特寫的處理。

  以上就是國柱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關內容,喜歡就收藏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