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清明黑板報的邊框設計

  說到清明,自然而然就想到唐代杜牧的千古名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堪稱佳作中的佳作,膾炙人口,讓人切實感受到了清明斷魂的酸楚。那麼關於清明黑板報怎麼做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清明黑板報的文字資料和圖片,希望對你有用,歡迎閱讀!

  清明黑板報圖片:

>

  清明黑板報圖片1

  清明黑板報圖片2

  清明黑板報圖片3

  清明黑板報內容1:

  話說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荒無人煙的地方,重耳沒有了力氣,站不起來,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給重耳做了一碗肉湯,重耳喝了以後,體力好了。

  十九年以後,重耳做了國君,重賞了他流亡的功臣,就忘了介子推。有人勸介子推面君討賞,他最鄙視這種人,他打好行裝,同悄悄跑到山上去了。

  重耳聽說後,就想把介子推從山上拉下來,可山上樹木太多,不好走,重耳就想用煙把他薰下來,結果介子推死了,還留下了一血書是:“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長清明。”

  所以這天就是清明節。

  清明黑板報內容2: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個節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 公曆的四月五日,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的得名還源於我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108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

  地球公轉一週為黃經360度,當地球到達黃經零度時定為春分,而後每執行15度有一個節氣,共有二十四節氣。因此,節氣在陽曆上的日期是固定的,由於閏年的原因,所以會相差兩天。

  農曆是反映物候變化、指導農時的陰陽曆,它還結合了陰曆,即以月相29.5天為週期***一次滿月到下一次滿月的時間間隔***。因為陰曆紀月推算節氣所在具體時間需要準確的天文知識和數學知識,所以,以前的歷書所載各個節氣發生的時間是要由國家頒佈的***如立春精確到年月日時分秒***,而且,不同的時代推算的規則有所不同,清史稿時憲志就用很長的篇幅和很多圖形公式來說明當時的推算方法。

  一般所講農曆中節氣的設定規律往往只是確定月首為節氣,月中為中氣,兩個節氣間隔是15天是唯一可以供人推算的依據,節氣歌也是一般人掌握節氣規律的必學知識。稍微複雜一點的推算是習慣上以上一年的冬至***一年中太陽最低的時候***過了105天就是寒食,106天就是清明;現在按陽曆計算就簡單多了、可以固定在4月5日或4日***以當年二月平或29日而差異***。從天文角度說,4月5日或6日視太陽***視太陽就是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到達黃經15度的時候。

  在古人的觀念裡,108是代表完滿、吉祥、久遠、高深的大數,把清明放在冬至後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義。清明的得名,不僅緣於萬物此時的生長清潔明淨,也緣於這一時期的太陽也是清新的太陽,流轉於這一時期天地之間的陽氣,也是清新的陽氣。

看過此黑板報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