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治療頸椎病

  對於頸椎病常見型別還有就是交感神經型頸椎病,這一頸椎病約佔其他頸椎病的5%。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一起來看一看吧。

  

  ***1***天柱穴

  天柱穴位於後髮際正中旁開1.5寸處,左右各有一穴。取穴時,先在後腦正中摸到兩條縱向的硬筋,這兩條筋外側的髮際凹陷處就是天柱穴。

  【功效】明目醒神。

  ***2***肩井穴

  肩井穴位於後頸部第7頸椎與肩峰之間的中點,在肩部最高處,左右各有一穴。

  【功效】祛風清熱,活絡消腫。

  ***3***大椎穴

  大椎穴位於頸部下端,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時,將頸部稍微向前傾,在頸部與背部交界附近找尋,可以觸控有一凸出的最高點是第7頸椎,其下方的凹陷處就是大椎穴。

  【功效】祛除頸部寒氣,預防頸椎病。

  ***4***合谷穴

  合谷穴位於手背虎口,在第1掌骨與第2掌骨間的凹陷處,左右手各有一穴

  【功效】通絡活血,調氣鎮痛。

  ***5***外關穴

  外關穴位於前臂背側,腕背橫紋的中點向上2寸處,與內關穴相對,左右臂各有一穴。取穴時採用正坐或者仰臥拊掌的姿勢

  【功效】聯絡氣血,補陽益氣。

  頸椎灸前灸後注意事項及調養

  1.施灸前要保持心情平靜,不要有較大的情緒波動,同時要在施灸前喝一杯溫開水***水溫應高於體溫***,艾灸時注意保暖,不要吹風,容易受涼受寒,夏季艾灸不宜吹空調。

  2.對於極度疲勞、過飢、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的人、高熱、昏迷、抽風、身體極度衰弱等情況時,不要施灸;脈搏每分鐘超過90次以上禁灸;孕婦的腹部和腰骶部禁灸;身體發炎部位禁灸。

  3.失眠症患者要在臨睡前施灸,不要在飯前空腹時和飯後立即施灸。

  4.灸後要保持心情平靜,努力做到忘掉疾病、忘掉煩惱,這樣才有利於使艾灸達到更好的療效。

  5.灸後適當多飲水***水溫燙嘴皮子為宜***或多食稀粥,因為艾灸過程中會通過面板蒸發一部分水分,多飲水有助排洩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6.施灸後可能會出現發熱、口渴、上火、面板瘙癢,有的會起紅疹、疲倦、便祕、尿黃、出汗、牙痛、耳鳴、陰道不規則流血、全身不適的現象,一般不要驚慌,繼續艾灸後這些症狀就會消失。也可以艾灸足三裡穴、湧泉穴引火下行,或多喝水,必要時停灸或隔天灸,很快上述症狀就會消失。

  頸椎病的症狀

  頸椎病的症狀比較複雜,一般主要是頸肩疼痛,部分會出現頭痛和胳膊疼痛;肩背部沉重、肌肉變硬,上肢無力,手裡不能握物;頭頸部活動受限,閉眼時向左右旋轉頭頸,引起偏頭痛或眩暈,部分人群可摔倒;脖子僵直、發硬;一側面部發熱、出汗;有些病人出現下肢僵凝,似乎不聽指揮,或下肢綿軟,有如在棉花上行走;還有少數病人出現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礙,甚至四肢癱瘓等。

  頸椎病根據臨床表現分為神經根型、頸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型和其他型。

  如若只出現部分頸椎病的症狀,並不是所有的症狀都表現出來,一般都不是很嚴重,雖然病程長,但經過治療多會緩解,不需要對頸椎病過於恐懼。

  頸椎病屬中醫學“痺證”範疇。中醫骨科認為頸椎是脊柱椎骨中體積最小、活動頻率最高、負重較大的節段容易勞損外傷等,極易發生退變。西醫也認為頸椎的椎體是一個非常精細的構造,人本來轉動的頻率就非常大,如果不好好愛護,會加速頸椎體的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