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徒步心得體會勵志範文

  登山、徒步漸漸成為現代人所喜愛的戶外運動之一,相信大家都有這方面的經歷。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登山徒步心得體會,希望對你有幫助!

  登山徒步心得體會篇一

  從小出生在山裡的我,要是放在以前對於這次的徒步也不見稀奇,但自從工作後,登山的機會那是少之又少,平日裡的運動,最多也是擠擠公交車,逛逛街,有的時候為了趕趟公交車跑幾步就氣喘吁吁,源於平時的鍛鍊太少,然而這次愛和庭集團組織千人徒步運動,我認為意義非常之大,登山屬有氧運動,即鍛鍊身體又增強意志,特別是在北京這座大都市裡,周邊沒有大山的雄偉壯麗,每天車水馬龍,朝九晚五的的工作和生活,能有一片綠洲讓我們棲息,更有一次機會讓我們親身與眾多的成功人士一起徒步、交流、學習,已感到非常的滿足了。

  低著頭,深呼吸,背上揹著一堆水和食物,一步一步地慢慢往上爬,經過三個多小時艱難困苦的攀爬,我終於到了峰頂。古人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之樂,在於在峰迴路轉間體會山重水複,鶯歌燕語的神韻與樂趣。一路上,我們有說有笑,完全是在享受這山中的美,華藝家居集團設計師田然:“用我那小細腿走了12公里,戰勝了炎炎夏日,最後達到了驢友廣場,我覺得我好偉大啊!”是的,只有你親身經歷過,很明顯的證明了只要堅持就能到達你想去的終點。 “要想看到深山的美,就得付出自己的汗水”,華藝家居王海亮說的,路上給同事揹包,扛著紅旗,鼓勵同事一定要堅持爬到頂峰,身為軍人出身的他知道團隊的力量,絕不允許一個人落下。堅持,執著,勇敢,吃苦耐勞,是他人生的積極態度。

  面對這次徒步,咬緊牙關,克服困難,順利的到達了終點,因為很多成功人士都是這樣做的,對事業的執著與堅持,於是取得一個又一個輝煌的碩果。而那些自以為聰明的人,面對困難,一次又一次地妥協,一次又一次地放棄,於是總在原地踏步,一事無成,人生也變得平平淡淡。若干年之後,敢於吃苦的人功成名就,事業有成,造就了令人羨慕的輝煌人生。

  你想成為成功人士嗎?如果想,現在行動,跟我們一起徒步吧!

  登山徒步心得體會篇二

  零點,朋友在QQ上關切地對我說:“這麼晚,怎麼還不休息?發現你這幾天都下的很晚,忙什麼呢?”

  我回:“我在整理週日爬山的照片。一會兒就下。”

  最近,我感覺自己的時間不夠用了。一回到家,就忙著處理照片,傳送照片,接收照片,發QQ空間,聽群裡的朋友們的評論,時不時也去冒上一泡。還有向我發出申請的好友邀請,這個群、那個群不停地閃,這個頭像那個頭像此起彼落。想在部落格上寫流水日記的時間都沒有了,計算機還出奇地慢,一坐半天也沒看見什麼成績。但心裡卻是充實的。

  上午有同學電話我,問我第一次徒步的感受,說怎麼沒見你寫部落格啊?第一次的感受還是記錄一下的好。

  不知道什麼時候,週末徒步登山去,成了一種時尚健康的生活。週末騎車、暴走只能在附近轉轉,就有聰明的經營戶外用品的旅友開發了週末徒步登山的活動。也是在網上先發貼,有具體的線路和介紹,包車把參加活動的旅友帶到目的地,然後帶領著他們徒步一天。然後再坐車返回。

  我們自行車群裡有朋友上週去參加了一次這樣的活動,回來反映不錯,這周忽悠群裡所有人都去參加一次。我早聽說過這樣的活動,也早想體會那麼一次,加上最近自己一直在騎車鍛鍊,跟群裡的朋友混的還不錯,而且這周的線路據說強度不大,於是也欣然報名了。

  我們這次的線路是林州高家臺--矇眼道--阱底村步行。通知上說該線路風景優美、強度中等。要求自帶午餐,由濮陽派樂天戶外店組織,是非贏利的集體戶外活動,自願參加,風險自負。組織者把需要注意的事項、身體和裝備要求、費用提示以及安全宣告全都寫在條約裡了,寫的很全面也很合理,只要報名,你就接受了他們的條約。

  我們群一共22人,就報了18個名。週六晚上我想早點睡覺,可不知怎麼,十點不到上床卻總是睡不著,一夜看錶好幾次,四點多就爬起來,給自己做了早飯,飽飽地吃完了,就等著群裡朋友電話我了。5點20,電話終於來了,我拎著新買的登山杖,下樓,跑到約定的地點,上了車,到了集合地點,我們屬於到的早的。先在店裡轉了轉,現在玩戶外的真多,裝備也是應有俱有,一個朋友在那現買了手套,他說爬山用的著。

  兩輛中吧整齊地停在店外,群裡朋友招呼我們上車了。六點鐘車準時開了。到了市裡,又接上市裡的朋友,車子坐滿了,據說這次出行本來準備組織40人一輛大吧呢,結果報了70多人,只好兩輛車了。

  三個小時車程,且不說車上朋友們熱鬧的打趣和歡笑,一路高速,就到了我們的目的地。

  下了車,就有人領著大家開始登山,很陡的石階,上面鋪滿了落葉,腳下不小心就滑,這時候你就感覺登山鞋和柺杖的好來。一行人蜿蜿蜒蜒,一路上去,也沒發現什麼太好的風景。但這時走路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大家在一起就快樂。一路笑語,有時碰見棵果樹,就有幾個屬猴的爬高上低,所以我們路上也有吃不完的野果。

  群裡的朋友統一了服裝,我們就象特種兵一樣,人人一套迷彩服,一個個老酷了,我喜歡照相,就不停地按動快門。我是幸運的,同伴只帶了吃的,沒帶揹包,於是他把東西放進我的包裡,我樂的連揹包都不用背了,只拿著相機。說實話,我覺得這裡的山景很一般,路到是挺艱險,有時需要手腳並用,不過險段的地方都有驢友接應,上拉下拖的,讓你感覺集體的力量,上山上山,腦子裡就這一個念頭,爬上一段心裡就有一種征服的興奮。

  忽而崎嶇,忽而平坦,前面有開路的,後面有收尾的,隊伍裡有年紀稍大的長者,也有5歲的頑童。 我發現,孩子的體力往往比大人好,幾個孩子都跑在前面。同去的驢友忘了總被自己10歲的女兒甩在後面,那麼險的山路,我老為她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她說,沒事,前面的朋友會幫著照顧孩子。這個隊伍給人的感覺就象是個大家庭,大家互相幫助,互相鼓勵,寂靜的群山被我們驚醒,五顏六色的戶外服裝把這山裝點的格外熱鬧。我覺得有了這些遠足的人,才有了我鏡頭裡美麗的風景。

  中午十二點,我們登上了山頂,找一處平坦的地方,就地野餐了。大家開啟自己的揹包,拿出準備好的豐盛午餐,湊在了一起,比自己在家的大餐還豐盛呢,你餵我一口,我喂他一口,我掰開一個麵包,這個給我一筷子自家炒的肉絲榨菜,那個給我一勺香噴噴的花生米,還有個給我夾了一大塊牛肉,百家餐的滋味就是香啊。更有甚者,有個驢友因為頭天的忙碌沒時間準備吃的,我見他時,他正舉著荷包燒雞大口啃著,吃飯時我還到處找他,怕他沒吃的呢,他說他吃的比誰都多,看他那吃像好可愛啊,我趕緊為他定格一下。

  開始下山,一路平坦的坡道,這時候我可以仔細打量這座山了,細看,還是很美麗的。落滿了秋梨的樹上還掛著豐碩的果,零星的沒有摘完的柿子象一個個的小紅燈籠,許多不知名的鮮豔的野果,間或還能看見個可愛的稻草人。山上的住家好象不多,房子也都很簡陋,有戶人家的門前用幾根樹棍攔著,同伴說那樹棍就是鎖了。山上空著的地上大片大片地晒著山楂,看上去一點防備的心理都沒有,好憨厚的山民啊。路上看到一對夫婦,正在自家屋頂忙著,我們問他們山楂能賣嗎?他們熱情地說可以啊。他們的山楂價格公道,質量不錯,真有幾個朋友買了些。

  我們的隊旗上寫著“保護地球資源”,隊員們正是這樣做的。收尾的組織者和幾個隊員一路收揀著人們遺落的飲料瓶紙盒什麼的。有經驗的驢友帶了很多的塑料袋,這時都拿出來派上了用場。所以隊伍裡很多這樣拎著廢物垃圾的人,有朋友戲稱自己要拿著回家賣錢。我因為自己沒有揹包,也學著他們樣撿起了垃圾,看著自己的塑料袋越裝越滿,還有點成就感呢。

  以為下山的路越來越好呢,沒想到最後一段山路讓我想起來都後怕。直上直下的,就象村名阱底村一樣,我們好象從井口下到井底,那個陡,那個險,我們似乎就站在下面人的頭頂上。天色也漸漸地晚了,體力這時候也消耗的差不多了,有的朋友說腿開始不聽使喚了。我收起了相機,拄著柺棍,每一步都小心翼翼。隊伍似乎移動的很慢,我發現是有個隊員出現了狀況,有幾個朋友扶著她慢慢地在走。她的包已經被另外的驢友揹走了,她似乎有恐高症,不敢往下看,整個身體都虛脫了。朋友說:“你們先下吧,我們會和她一起安全下山的。”

  下到了山底,天已經黑透了。在村邊又補充了點東西,就看見山上有燈光打向我們,算著他們下來的時間,我們決定等他們下來一起再走。終於等來了我的隊友,他們把虛脫的隊員安全架了下來。上車時,那隊員一個勁地抱歉自己耽誤了大家的時間,大家說:“本來我們就是一家人,就該一起來一起走。”

  晚上7點40,我們離開了山區,10點半安全到家。認識了一群新朋友,鍛鍊了自己的體能,感覺是累並快樂著,我的第一次徒步登山完美地畫了個句號。

  璞兒的文章,本來不打算記錄了,但有朋友的刺激,我還是留點文字吧。

  登山徒步心得體會篇三

  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壓力的增加,人們在喧囂的城市,更希望找到一種和諧,一種童年時的自由,無憂無慮的生活,這種生活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年齡的變化已消逝殆盡,所以人群中出現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去自然中享受撫慰,在自然中解脫煩惱,因此,一有空閒,三五朋友相約,到郊外去登山觀景,便成了生活中其樂無窮的一大快事。

  爬山是一項極佳的運動,它可以提高耐力和腿部力量,增強心肺功能。而呼吸新鮮空氣,更是開闊胸懷、愉悅身心的極佳方式。

  爬山既是對大自然的挑戰,也是對自我的挑戰。當你腳踩頂峰時,就會有一種成功的喜悅,同時享受迴歸自然的淳樸,而這種感覺對於深受現代文明病困擾的都市人來說無疑是最好的保健品。

  2014年是一個具有紀念意義的一年,在這一年裡,我成功加入了8264中國戶外網,成為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也是在這一年我和隊員們的戶外活動也得到了戶外前輩的肯定和支援,在這個大家庭中感受到了無比的溫暖。常言道:天下戶外是一家,我對此有切身體會。當行走在山中、林間,鄉村、路途中等,每遇到驢友的時候,大家相互問候,互幫互助,倍感親切。在此我衷心的感謝中國戶外網,給大家搭建這個互動的平臺,使戶外愛好者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共同成長。願戶外永遠年輕,越走越遠。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登山徒步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