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相機拍攝全景相片的要點

  在數碼影像技術出現之前,人們獲取全景照片的途徑有二:用專用的全景相機旋轉拍攝或專業的暗房師手工拼接,無論哪種方法,都是普通攝影愛好者很難做到的。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用來拼接全景的照片有一定要求,如曝光值相近、色調相近、依次排列、相互稍微重疊等等,拍攝時有些注意事項。

  1、焦距的選擇

  有人認為拍攝全景照片時要使視角儘可能的大,因此應該用最短的焦距***廣角鏡頭或變焦鏡頭的廣角端***,這樣需要拼接的照片幅數少。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拍攝時省 了事拼接時就麻煩了。因為廣角鏡頭透視效果強烈,尤其是畫面的邊緣,容易發生扭曲,拼接時很難做到天衣無縫。所以拍攝時應該使用變形較小的中焦或長焦端拍 攝,並且拍攝中途不宜改變焦距。

  2、曝光引數

  現在數多數碼相機都有專門的全景模式,在此模式下,相機會自動按拍攝全景照片的要求設定曝光引數,對於沒有全景功能的相機要注意以下幾點: a、測光時使用平均測光,曝光時使用手動曝光或AE鎖鎖定曝光引數,同一組全景照片的拍攝過程中不能改變光圈、速度、ISO、解析度及其他設定;b、使用固定白平衡,使用自動白平衡可能造成不同照片的色調不一致。

  3、拍攝方法

  拍攝時依照一定順序***由左至右或由上到下等***拍攝,最好使用三角架平穩旋轉,旋轉拍攝時要注意轉軸垂直,圍繞拍攝或逐點平移拍攝時要注意相機高度、角度一 致,一般不要使用閃光燈,閃光燈會造成近亮遠暗。拍攝時相鄰兩幅照片之間要有一定重疊,佳能、卡西歐等品牌的一些數碼相機在全景模式下LCD顯 示有輔助提示。避免在光照條件劇烈變化的時候***如行雲遮日***拍攝,以免各幅畫面之間曝光相差太大。拍攝時還要注意避免在銜接處出現移動物體***如車輛及行 人***。雖然選擇有明顯標誌的位置作為銜接點有利於一些自動軟體識別、拼接,我們還是建議選擇無明顯標記、容易混合的部位作為結合部,如水面和遠山,這樣拼 接起來不容易看到接縫。

  數碼攝影入門必備笨招

  現在的數碼相機功能越來越強大,有 些功能甚至是專業級光學相機都不具備的,譬如說白平衡調節、包圍式攝影、場景模式攝影、多點區域評價測光、多點對焦及偏移對焦等等,而且自動曝光功能也越 來越強大和完善,所以從道理上推論,似乎用數碼相機拍出好照片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是實際上並非如此容易。

  要想拍出更多一點好相片,尤其是在惡劣環境條件下拍出好相片,這有賴於你對你的攝影器材的熟悉和深刻了解,能做到揚其長而避其短,還需要有點攝影基礎知識和美學修養,更重要的是還需要有經驗的長期積累,功到才會自然成,所以並非唾手可得的易事。我在數碼攝影方面還是個新兵,經驗不多,碰的釘子卻不少,拍得滿意點的相片往往百不得一,認真回憶體會一下,也還能總結出一點東西來。下面一些“笨招”對於還在摸索經驗的影友也許有點參考價值。這些笨招是:

  多拍精選

  多拍,從巨集觀上來講就是多實 踐,多積累經驗。從具體來說就是不妨多試試鏡頭,以多為勝,多中選優,或者在探索出最優方案後重新精心拍攝某一場景。這是一個笨招,可確實是充分發揮數碼 相機優勢的絕招,光學攝影友是沒法學的。你看,光學相機攝影要用膠捲,當場沒法知道拍得滿意不滿意,要洗出來才知道。以多為勝吧,必然要浪費大量膠捲,成 本太高,所以光學攝影友往往是惜“鏡”如金,輕易不按一下快門的,及至精思細量地抓住鏡頭拍上一張,回去沖洗後才能知道結果,如果不夠滿意那就難了,時過 境遷想補救已來不及了,所以老友們常常感嘆光學攝影是門充滿遺憾的藝術。

  數碼攝影則不同了,影像現時儲 存在機內的磁性載體上,又可以現時回放觀察,不滿意消去重來就是了,這就是數碼攝影的一大優勢。所以我現在往往是先確定一個專題,圍繞專題選定若干個場 景,每個場景先圍著它轉幾圈,擬出不同角度、不同光線條件***逆光、順光、測光、補光等***下的拍攝方案,然後就毫不吝惜地猛拍一氣,有時同一角度同一方案也 重複拍上好幾張,然後就停下來回放,不滿意的鏡頭當場就刪,往往十去七八,只留下兩三張做初選成果。然後再拍攝下一個場景,依此泡製,直至完成一個專題。 一般來講,拍上二三百甚至四五百個鏡頭也不過就留七八十張回來。回來完後存入硬碟,再用ACDSee 放大回放,又刪去一部分。然後用ACDSee的編輯功能回放做初步影象處理,一般一是糾正偏斜,二是必要時加以裁切以完善構圖,三是用“自動級別”功能糾正彌補個別相片曝光上的不足。經過這道工序以後的相片就可以認為是初步成品了,再拿回到ACDSee上放大回放一遍,過於平庸的再刪除一次,這樣每個專題也就不過剩下二三十張甚至十幾張了。

  教您數碼攝影四大技巧

  許多時候,當我們有一部效能不錯的相機,卻不能獲得令人滿意的照片。原因在於打印出來的效果和拍攝期間所看到的不盡相同,尤其是在色素方面。

  曾擔任法新社攝影記者的約翰·伊昔,其作品曾在國內各大報章刊登。其中,去年南亞海嘯事件中,他身在泰國普吉島上,把一張張懾人的災場照片拍攝下來,世人才得以看見受海嘯重創的普吉島。而且,在事情發生當時,他是該島上唯一一位專業攝影師。

  知名攝影師科斯戈魯夫指出,如果要拍出好照片,數碼相機使用者僅需懂得以下四大掌控數碼相機的要素:白色平衡、顏色空間、如何保養數碼相機和控制拍攝速度。

  1.新機重新設定

  他提醒剛購買數碼相機的使用者,別讓數碼相機保持出廠時所調校的自動設定。這些自動設定包括:白色平衡、ISO感光速度和對比度。把這些設定調整至初始化設定,有助於提高照片的可觀性。

  ⒉善用白色平衡

  他也建議攝影使用者多嘗試使用不同的白色平衡模式進行拍攝。尤其是拍攝一些有人在內的畫面,可朔造出不同的感覺。例如,採用日光或燭光模式,把畫面中的人物透過照片帶出生活的氣息,讓照片看起來有一種活生生的感覺。

  ⒊瞭解相機色域

  數碼相機是透過數碼晶片處理照片,並分析照片中的顏色。掌控這些顏色分配的重要部分———色域,讓數碼相機能夠識別各種不同顏色。他也指出,在色域中,分別有紅色、藍色和兩種青色,而不是傳統的紅、藍、青個別一種顏色。

  他指出,一般數碼相機都採用sRGB色域,趨向與真實世界接近的自然色域。如今,也出現了另一種色域更廣的Adobe RGB色域,能讓照片看起來更鮮豔。

  使用者必須瞭解這一點,免得拍攝出來的照片與沖洗出來的效果有任何的差異。

  4.充份保養相機

  使用電池驅動的相機,在長時間沒啟動的情況下,最好把電池拿出來,免得相機機身受到影響。此外,每次把記憶卡中的照片下載至電腦內儲存或進行修改後,把照片儲存或燒錄光碟內,切勿使用記憶卡進行長期儲存,免得遺失。

  同時,每次下載照片後,使用相機進行記憶卡格式化,才能確保善用每一個記憶卡內的空間。不用時寄放在乾淨與乾燥的地方,才能延長電子儀器的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