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技性遊戲可提高記憶力

  2006年8月19到21日,33名奇人在倫敦皇家學院參加了一項特殊賽事——世界記憶錦標賽。他們多數不到40歲,三分之二是男性。最典型的行頭是44歲的專利翻譯員、7次德國冠軍獲得者岡瑟·卡斯滕的裝備,一看就是記憶比賽專用——冬天的耳罩、大墨鏡的鏡面被貼得只留兩個小孔,這些都是為了減少干擾。比賽內容堪稱極限運動,包括對一首兩頁的詩過目不忘,定時記住幾排40位的數字,看過照片後就背誦110個人的名字,有的專案要持續幾個小時。

  在最後的壓軸大戲中,參賽者坐在桌前,面前是一個巨大的數字秒錶,每人發給一迭洗過的撲克。裁判宣佈開始後,他們要儘快記住撲克牌,然後按下計時器,閉目將頭埋在桌子上。5分鐘後,每人將得到一副沒洗過的撲克牌,要求還原出剛才的順序。

  世界記憶錦標賽創辦15年,還沒人能在30秒內記住一副洗過的撲克牌。這也成了記憶高手的一道大關。現在這道大關接近突破。今年初,29歲的英國會計、前世界冠軍本·普萊德莫在德國創下了32.13秒的佳績。

  令人吃驚的是,多數參賽者自稱記憶力一般,祕訣在於充分利用了大腦處理資訊的特點,其實人人都可能學會。最近,心理學家伊麗莎白·瓦倫丁和約翰·韋爾丁等人研究了8個世界記憶錦標賽冠軍,想知道這些人的大腦是否一定程度上與眾不同。

  在記憶高手與正常對照組的人接受記憶測試時,研究者用核磁共振成像掃描他們的大腦。一開始記憶大量3位數字,高手們與對照組出現了明顯區別,但面對誰也沒嘗試過的幾張放大的雪花照片,高手們的表現並不比對照組強。對大腦掃描的分析發現,記憶冠軍們啟用了與常人不同的一些大腦區域,包括右後背海馬區,它與視覺記憶和空間位置密切相關。

  用視覺影象和空間位置來記住數字?世界記憶錦標賽的參賽者埃德·庫克介紹了他的方法。23歲的庫克是牛津大學的認知科學研究生,他可以在不到1小時內記住10副撲克,或者在不到1分鐘內背出一副牌,正接近30秒大關。

  庫克攤開一副牌,洗牌後拿出3張,黑桃7、梅花Q和黑桃10,唸唸有詞地說:“‘天命真女’演唱組正用一個手提包猛敲弗朗茲?舒伯特。”下面3張牌是紅桃K、黑桃K和梅花J,他說:“納爾遜上將正拿著吉他倒坐在吧檯裡。”幾分鐘後分完牌,庫克已能流利而準確地背出這副牌的順序。

  他記住的是從每張牌聯想出來的人、動詞和物體。黑桃7就是“天命真女”演唱組。面對一副牌,庫克每次將3張牌組成一副某人正用某物做某事的影象,順序是人—行為—物體。然後他將這些影象沿某條熟悉的路線安排,比賽時這一般是條想像的路線,設計得儘可能流暢。需要回憶時,他在腦海中沿這條路線將影象一一還原成撲克牌。

  記憶一長串數字時,庫克的方法有所不同。他有一套數字與影象的固定匹配。為此他腦袋裡已經記下了從000到999之間任何3位數字組合的習慣性影象。當然這些影象與數字的關聯都源於英語習慣,舉一箇中國人的例子:數字883035被聯想為“爸爸在山洞裡抽三五牌香菸”。影象越能引起共鳴,就越不容易忘記。

  將影象沿一條想像的線路排列的技巧稱為軌跡法,據說公元前477年由希臘詩人西蒙尼德斯所創,他發現我們的大腦特別善於記住影象和空間資訊。進化心理學家對此的解釋是:也許我們的祖先必須記住在哪裡找到的食物,以及回到自己洞穴的路。在一次皇家宴會上屋頂坍塌,賓客的屍體難以辨認,唯一倖存的西蒙尼德斯卻能回憶起餐桌上每個人的位置。

  因為還沒有印刷術,記憶技巧是古希臘古典教育的主要部分,與語法、邏輯和辯論術同等重要,而軌跡法一直是記憶和演講的不二法門。今天,外部輔助大有取代自然記憶之勢,現代社會唯一還能使用軌跡法的場合可能只剩下世界記憶錦標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