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疚的烙印童年記憶美文

  導語:童年的記憶在長大之後總會想起。總有一些深深埋藏在心底,深深的烙印。

  愧疚的烙印

  因為愛過,所以慈悲;因為懂得,所以寬容。 ——張愛玲

  “啪”的一聲脆響,我朝地下一看,眼淚已在眼眶裡打轉了。

  藍色的雙面文具盒顯然是摔壞了——前後兩面的連線處崩掉了一塊,蓋子耷拉在地上。

  剛用錢換來的擁有,才一轉身,就快散了架。心中的那份喜悅也在瞬間摔成了兩半——一半是自責,一半是慶幸。自責為何要翻來覆去的看不夠,導致失了手;又慶幸應該還是可以用。

  我用眼角的餘光感受到了所有人的目光,那一刻的寂靜,把我的臉臊得通紅,就像打碎花瓶的孩子被人逮個正著,害怕責罵而無地自容地想立刻消失。

  看看身旁沒有說話的媽媽,我蹲下身趕緊把它拾了起來,包括那塊碎片。

  捧著一個新的“爛”文具盒,那種懊悔別提有多難受。一件完美的物品,被自己親手毀掉,何況還傾慕了已久,那種委屈偷偷掉淚都無法釋懷,需要來場嚎啕大哭。

  但我沒有。因為媽媽在我身旁說:“自己摔的,還好意思哭啊?”這句話,硬生生的讓我把委屈埋進了心裡。

  第二天,貼著一塊白色醫用膠布的文具盒擺在了課桌上。雖然並不好看,用著也不方便,但我仍然時不時地把正面反面開開合合,帶著遺憾的喜愛把弄著它。

  無心的過錯,勿須他人刻意指責,自己的羞愧就足以使內心不安,心生愧疚。而這種記憶,會像烙印一般,永遠都無法抹去。

  多年以後,我也成為了媽媽。也許是兒時藏在心裡的委屈過於深刻,現在的我總是唯恐自己的孩子也受到委屈。

  當他在我面前“哇”的一聲大哭起來時,我的心卻是踏實的。

  一個秋日的夜晚,四歲的他坐在我的雙腿上,我們面對面地嬉鬧著。我摟住他,不斷地用頭抵他的下巴,他朝後躲閃著咯咯地笑,我接著把他抬起,又用頭抵過去,他猛的向後一倒,又是咯咯地笑,我再又把他摟起……突然,肩上的一陣刺痛,讓我忍不住地大叫了一聲。

  笑聲戛然而止,嬉鬧停住了,我拂開衣領,一個淡紅色的牙印把我的眼淚一下子捅了出來——不只是痛,還因為難受,難受孩子會咬媽媽。

  “你怎麼咬媽媽呀!”我帶著哭音朝他吼著,眼淚止不住地流。

  他看我嗚嗚地哭,顯然是嚇住了,不認識似的看著我,眼睛裡慢慢湧出了淚。

  “你咬媽媽還覺得委屈嗎?”一陣陣的刺痛讓我大聲地朝他吼了過去。“哇”地一聲,他張著大嘴,哭得比我還傷心難過。

  多麼熟悉地話呀,多麼相似的思維邏輯啊,就這樣被傳承了下來——自己犯了錯,還好意思哭?

  不過還好,他在哭著,哭聲比我的大多了,似乎想要蓋住我似的,啊啊地叫。我想他是在害怕——害怕媽媽哭。他並不知道媽媽為什麼就哭了,還朝他發火。他咬人的舉動,應該是由於過於高興便通過咬合來釋放一些興奮而產生的,並無意識要傷人。

  我哭過一陣,也就慢慢平靜了下來,摟住他說:“媽媽知道你是高興才咬的,但這樣媽媽會很痛,要不媽媽也咬你一口,你看看是什麼感覺?”

  我抓住他肥嫩嫩的胳膊,不是很用勁地咬了咬,他一把從我手中抽出胳膊,藏在身後,看著我。

  “你看你的牙印,都紅了。”我指著肩膀的印記讓他看。他看,突然趴在我肩上朝那塊印記吹著氣。

  這不是他第一次咬人,我也不是他咬的第一人,咬過和他遊戲的姐姐,也咬過帶他的外婆,但這次之後,他沒再咬過人。

  作者: 又耳

  公眾號:又耳夜讀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