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兒教育心得體會

  幼兒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小編整理了,歡迎閱讀!

  範文1

  大A班的音樂活動開始了,老師正帶領小朋友一起學唱歌曲。這時,有兩位小朋友趁大家唱歌時,在人群堆裡你推我打。待這個活動單元結束後,我對他們的行為進行教育。“剛才小朋友在唱歌時你們為何打鬧?”“我們沒有打鬧。”他倆竟然不承認。我問全班小朋友有沒有看到他倆打鬧,大家都說看到了,並大聲喊:“老師,罰他倆站到前面去!不給上音樂!不許吃飯!”等等。看他們的神情個個歡呼雀躍,異常興奮。我不禁陷入了思考……

  孩子為什麼會有這種幸災樂禍的心理?我想這和教師的教育觀、兒童觀發生了偏差有關。由於教師平時在教育活動中有意或無意地有過這種批評幼兒的行為,如孩子打鬧得出格時,教師有時會沉不住氣,表現出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這就給孩子留下了印象。孩子有好模仿和喜歡順應老師的心理,於是在發生同類現象時,孩子為了討好老師就會說出這樣的話。被指責的孩子在班裡會覺得自卑,得不到尊重而心理壓抑,從而不喜歡上幼兒園乃至影響孩子的個性健康發展。而指責別人的孩子,剛開始,並不懂得幸災樂禍,但長期這樣,也會發展成為一種習慣心理,成為一個自私、狹隘的人。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平時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既尊重孩子,又瞭解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其次當孩子犯錯時,要有正確的態度和藝術的方式,耐心引導,悉心教育,如提醒孩子換位思考,和孩子共同分析犯錯原因,從而提高孩子的評價能力。問題看似出在孩子身上,其實還是要追溯到教師的教育,“從孩子的行為看教師的觀念”這話很有道理。

  範文2

  10月20日,幼兒園內彩旗飄飄,處處整潔光亮,擺放齊整,放眼望去,一切都那麼的自然,那麼的讓人舒心,悅目。因為,今天我們要迎接XX區教育局和50多間姐妹園園長和老師們的檢閱,前來觀摩學習。這麼大的陣容,真讓我們心裡又驚又喜。前些日子,全園上下無不對這個活動盡心盡力的做好準備工作。

  時間滴答滴答的走,孩子們也和往常一樣陸陸續續的在家人的陪同下,高高興興的參加晨練和早操,園內每處走道都擺放了鮮亮綠意怏然的植物,我們所有員工都穿上新的工作服,精神抖擻的倍加細緻,小心的站好自己的崗位。迎面碰頭,大家都微笑打招呼,今天的天氣也似乎格外的宜人,陽光也格外的明媚,各個姐妹園的老師們,在我們早操後就三三兩兩的來到了。

  領導們把今天的日程安排的非常精彩豐富,先是到音樂室聽一二節優秀老師的教學課程觀摩,之後是各班井然有序,內容豐富各異的戶外活動,據聽課後的老師說,課程的演示非常成功,真的很可惜,由於工作關係,錯失了一次學習的良機,惋惜的很。我在早先就早早的準備好今天上課的相應教具,和兒歌動作編設,小動物的頭飾等等,雖然不是第一次接觸這場面,畢竟是新的工作環境,心中還是有些緊張,來聽課的有50多家幼兒園的園長和老師,小唐老師說放了好多凳子,還是不夠坐,又去拿多了一次的凳子。不管怎麼說,要是不小心碰到某個老師正好到我們班上參觀,那才可以對付過去啊。孩子們今天的表現也格外的乖,朗讀的聲音是那麼的響亮,自信。一個個穿著園服端坐的筆直筆直的,小手小腳也都聽話的放放好,就連平時比較好動的曜全、新來還依戀家人的雲龍,今天也表現良好,還會主動站起來跟隨老師一起邊讀兒歌,一邊學著做動作,值得表揚。一個上午的時間轉眼就快要過去了,徐老師說我們的戶外臨時更改為電腦操作,呵呵~~~真好,一路帶領孩子們走向電腦房,孩子和我一樣,都被各個班的戶外活動吸引了,有的班級在小池邊玩水,有的跳圈,有的玩呼啦圈,有的拍球,有的。。。。。。好好玩,好熱鬧的場面。在孩子們那豔羨的目光裡,我猜,他們一定想說:老師,要是天天都這樣就好了!

  記得在某個老師的部落格看到這麼一句:給我一粒種子,還你一個春天!在孩子們熱熱鬧鬧隨心所欲,高高興興嬉戲的那一刻,真的就像是一幅春天的畫卷,那麼的賞心悅目!

  範文3

  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現代教育觀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孩子以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孩子親身經歷參與特定的教學活動,獲得一些體驗,並且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對此進行理解和應用。學數學不光是為了計算和應用,更不是為了無休止的做題;學數學,是在學一種化繁為簡,解決問題要有依據的數學思想,是在學一種思維方法。解決問題應是數學課程的中心,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幼兒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通過主動探索,發現數學,學習數學的過程。

  一、教師必須要更新教學觀念

  只有樹立“以幼兒為主體,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的教育觀,使幼兒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實現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發展數學,進而喜歡數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是無止靜的,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不被時代所淘汰;只有不斷創新和不斷進取,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二、教師必須要改進教學方法

  教育家說:“玩具是幼兒的天使,遊戲是幼兒的伴侶”,幼兒就是在遊戲中、在玩中一天天長大和進步的。遊戲深受幼兒喜愛,融入數學知識的遊戲或者說將數學活動設計成遊戲則更受幼兒的歡迎。在數學活動中,我總是採用遊戲的形式,千方百計地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這樣,枯燥的數學知識就會變得有趣,簡單重複的練習也因遊戲而變得生動起來,小朋友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效果也會更好。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思維力,多采用啟發、引導、積極參與等方法,指導幼兒勇敢大膽地探究問題。培養幼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勇氣和能力,應從幼兒園實際出發,根據數學教學中的不同內容、不同教學目標、幼兒的個性差異,選擇一種或幾種最優的教學方法,綜合加以運用,靈活多變。

  三、在數學教育中,注意尊重和呵護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提供一個愉快、和諧、自由、寬鬆的學習環境,讓幼兒通過實際的操作與體驗來學習。教育內容應根據幼兒的興趣點選擇,要相似於幼兒生活,相似於幼兒心理髮展,相似於動物性,相似於幼兒的好模仿、好戶外活動、好奇、好合群、好成功、好稱讚、好動、好遊戲。

  四、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瞭解幼兒行為的真正目的,理解幼兒自發的學習數學的良好動機

  教師應通過仔細的觀察和傾聽孩子們的談話,瞭解幼兒表面看似錯誤行為的真正目的,避免誤解和傷害幼兒,保持他們永久的樂於探究身邊數學現象的慾望。幼兒的認知、體能、語言表達、社會技巧等能力的發展都是漸進的,經過學習而不斷積累、發展、成型,因此,幼兒教育是一個系統過程,在教學中必須循序漸進,長期堅持,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取長補短。只有這樣才會取得預期的成果。

  五、根據需要創編體育遊戲

  根據數學科的教育計劃,許多遊戲是讓小朋友在室內進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創編一些包含數學練習的室外體育遊戲呢?因為那樣既可以滿足幼兒戶外活動的需要,同時也能進行數學練習。實踐證明,根據數學教學的需要,創編一些易組織的體育遊戲是可行的。

  六、結合幼兒感興趣的特例設計數學遊戲

  幼兒由於年齡較小,不能保持長久的注意力,對於枯燥的數學更是愛不起來,注意力集中不起來。一次,組織幼兒看魔術表演,我發現在整個過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觀看。這說明,小班幼兒不是不能相對時間長一點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視內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兒的內容和形式就能讓幼兒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如:小班學數字“4”。我講了《4的故事》:小白兔問媽媽:“媽媽,今天我們認什麼字呢?”兔媽媽拿起一張寫有“4”的卡片,說:“教你認‘4’,1、2、3、4的4”。小白兔看卡片,說:“媽媽,我會認4了。”兔媽媽說:“你去找一找4的朋友吧!”小白兔走呀走,遇到一張桌子。桌子問:“小白兔,到哪兒去?”“我去找4的朋友。”“我就是呀,你數一數我的腿吧!”小白兔鑽到桌下數起來:“1、2、3、4,你有4條腿,對,你是4的朋友。”講到這裡,我開始問:誰還是4的朋友?小朋友很自然地就回答出:椅子、床、小狗、小兔……4條腿,都是4的朋友。這樣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