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智商高的表現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通過研究,為父母羅列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20種表現,下面小編帶你去看看。

  

  1.善於用語言描述所聽到的各種聲響;

  2.常給孩子朗讀的故事,要是你更換了裡面的某個詞,孩子就會說讀錯了,並加以糾正;

  3.喜歡對人講故事,而且講得繪聲繪色;

  4.喜歡提些怪問題,如人為什麼不會飛等等;

  5.喜歡把玩具分門別類,按大小或顏色放在一起;

  6.喜歡伴隨樂器的彈奏唱歌;

  7.喜歡傾聽各種樂器發出的聲響,並能根據聲響準確地判斷出是什麼樂器;

  8.能準確地記憶詩歌和電視裡經常播放的樂曲;

  9.善於辨別方向,極少迷路;

  10.乘車時,對經過的站名或路標記得清清楚楚,並向你提起什麼時候曾經來過這個地方;

  11.喜歡東寫西畫,形象逼真地勾勒各種物體;

  12.喜歡自己動手,很多東西都一學就會;

  13.特別喜歡模仿戲劇人物的動作或道白;

  14.善於體察父母的心情,領會父母的憂與樂;

  15落落大方,動作優雅懂禮貌;

  16.看見生人時會說“他好像某某人”之類的話;

  17.善於把行為和感情聯絡起來,如說:“我生氣了才這樣乾的。”;

  18.善於判斷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19.善於辨別出物體之間的微小差異;

  20.喜歡擺弄花草、逗弄小動物,而對一般的玩具興趣不大。

  好,接下來檢視測試分析吧!

  測試分析:

  如果孩子如果第1、2、3條表現突出,可能具有語言才能;

  如果4、5條表現突出,說明有邏輯-數理方面的天賦;

  如果6、7、8條表現突出,可能是個音樂苗子;

  如果9、10、11條表現突出,說明有豐富的空間想象能力;

  如果12、13條表現突出,可能具有較高的身體-運動智力;

  如果14、15、16條表現突出,孩子在人際關係方面的智力較好;

  如果17、18條表現突出,說明孩子有著良好的自我認識能力;

  如果19、20條表現突出,孩子的自然觀察智力明顯地具有優勢。

  兒童提高智商最有效的方法

  1、識字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兒的智商

  心理學實驗表明,幼兒是通過右腦整體識別模式來識字的,所以幼兒識字是有利於其右腦開發的。從理論上說,3~5歲是幼兒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也是開發智力的關鍵時期。如果學習漢字,則更能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

  據日本科學家的研究發現:兒童若不學漢字,6歲入學時的智商為100;若5歲開始學習漢字,6歲入學時的智商為110;4歲開始學漢字,6歲入學時的智商為120;3歲開始學漢字,6歲入學時的智商為125~130。看來幼兒學習漢字是可以有效提高其智商的。

  這是因為漢字充分調動了幼兒的腦部組織進行識記:人們使用的文字通常可以分為拼音文字和圖形文字。拼音文字傳導的是發音資訊,主要刺激大腦左半球,稱為“單腦文字”;而作為圖形文字代表的漢字,同時傳導音、形、意三類資訊,同時刺激大腦左右兩半球,稱為“全腦文字”。很多歐美國家的家長讓幼兒學漢字,是兼有學習中華文化、開發幼兒智力兩方面考慮的。

  2、識字有利於發展幼兒的綜合素質

  文字是人們學習各種知識的工具,如果較早接觸、較多運用,可以熟能生巧、運用自如。當前我國幼兒的語言發展過多依賴於聽覺語言,缺乏視覺語言影響,這是幼兒園教育者“鍛鍊口語”的觀念造成的。幼兒沒有機會利用文字來獲取比聽覺更為廣泛和豐富的資訊刺激,促進智力的發展。

  通常來講,愛讀書是幼兒發展各項素質的堅實基礎。上面故事裡講到的口語能力正常但寫不出通順的書面語的小學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識字太遲、喜歡電視節目而不喜歡閱讀文字。在幼兒的諸項素質中,理解力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很好的理解力,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識、處理問題、與人溝通。一些幼兒在進入小學後總是不能很好地完成數學應用題,這就是他們對文字理解力太低而造成的。

  大量事實證明,幼兒接觸文字的時間越早,其日後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就會越強。幼兒通過識字閱讀培養起來的綜合素質,有助於他在以後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較為高效地處理各類問題。

  ▎如何來引導孩子識字

  1、看圖識字:結合以圖為主、以文為輔的短小故事,引導幼小兒童認識圖文中對應明顯的字,並根據圖畫的意思猜出文字。或者,找一些文字淺顯、圖畫含義清晰、結合幼兒生活的兒歌,幫助孩子瞭解畫面與文字的關係。孩子一旦掌握了這一方法,稍作努力就可以在閱讀中認識更多的常用字。

  2、利用遊戲認字:遊戲是兒童的天性,只要家長肯動腦,遊戲中隨時可以教孩子識字。比如孩子喜歡玩沙子和石頭,家長可以把沙子和石頭這幾個字寫成小卡片埋在沙堆裡讓孩子用小鏟子挖出來。孩子挖一個讓他認一個,孩子很容易就在興奮中把漢字記住了。

  3、利用幼兒故事教孩子識字:孩子喜歡反覆聽同一個故事,家長可以按照故事書的內容一字一句地講,直到孩子也能一字不差地講下來。然後,把著孩子的手,指著書上的字一遍遍地教,這樣孩子會領會一個字發一個音,不認識的字會根據自己已會講的故事猜出來。

  有了理想的方法,還需要正確地實施。吸引孩子積極主動地認字,還應該遵循一些原則:

  漸進原則:在開始學習階段不要急於求成,盲目追求識字量。應該以培養識字興趣、識字習慣為主要目標,然後逐漸加大識字量,儘快使孩子進入閱讀階段。

  鼓勵原則:絕大多數的孩子都喜歡做別人誇獎的事,讚美的語言會使他們的自信心倍增,鼓舞他們去獨立學習。

  遊戲原則:對孩子來說,與其說識字是一種腦力勞動,不如說是一種“記憶遊戲”,只要採取孩子感興趣的方法,孩子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完成識字任務。

  及時複習原則:孩子學過的字一定要及時複習,否則像熊瞎子掰玉米,掰一穗丟一穗,認識的字是不會有累積和增長的。為此,家長應經常和孩子一起復習學過的漢字,養成習慣後,自然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