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閱讀題練習

  在六年級語文學習中,做一些閱讀理解題的練習是很重要的。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一***

  他站在一架沖溝縱橫,褶皺斑駁的山樑上。

  天可真低。他想,一抬手準能碰到老天爺的腦門兒。

  殘陽把他周身塗成一色金黃。他伸出手臂,出神地欣賞著自己的面板。金黃的暉光從手臂上滑落下去,掉在高原上。一樣的顏色。他想,我的膚色和高原一樣。

  豪邁的西風從長空颯然而至。他的衣襟和褲角同時低唱起喑啞而粗獷的古歌。剎那間,他獲得了人與天地自然、與遙遠的初民時代那種無縫無隙的交合。是一種虛空又充實,疏朗又密集,渺小又雄大的感覺。

  他不禁微微一笑。

  然而,只一笑,那難以言喻的快感消退了。漸漸塞滿胸壑的,是無邊的落寞,莫名的蒼涼。竟然沒有一隻飛鳥,竟然沒有一叢綠草。只有我,他想。我和高原。於是他又想,這落寞、這蒼涼不僅僅屬於我,還屬於遺落在高原上的千年長史。

  一千年。

  畏懼盜寇的商賈們拋離了駝隊踩出的絲綢古道。面對異族的武夫們丟棄了千里烽燧和兵刃甲冑。一路悽惶,簇擁著玉輦華蓋,偏安向豐盈又富庶的南方。

  南方,綠油油、軟綿綿、滑膩膩的南方。沒有強烈的紫外線輻射,沒有瀰漫天際的黃沙煙塵,沒有冰,沒有雪,沒有能凍斷狗尾巴的酷寒,有麗山秀水,絲竹管絃,有妖冶的蛾眉,婀娜的柳腰,有令人銷魂的薰風、細雨……那叫人柔腸寸斷的杏花春雨啊,竟把炎黃子民們孔武剽悍的魂魄和膂力***①***一併溶化!而歷史,卻在某個迷茫的黃昏,被埋進深深的黃土。

  有多厚的黃土,就有多厚的奧祕的高原,每一隻彩陶罐、每一柄青銅劍都會講一個先民的故事給你聽的高原,沉默了。陪伴它的,是一鉤千年不沉的孤月

  唉,南方,南方。

  他忽然想到了西方。當黃面板的漢子們由於貧血而變得面色蒼白時,麥哲倫高傲的船隊剛剛在這顆星球上畫完一圈弧線。野心勃勃的哥倫布,正攜著西班牙國王致中國皇帝的國書,橫渡大西洋,驚喜地打量著近在咫尺的新大陸。真是一群好漢子。有了他們,西方才後來居上。他感到胸口有一團東西被揪得發疼。

  他看到斯文·赫定、斯坦因、華爾納們,正把成捆的經卷盜出敦煌,正把昭陵的寶馬鑿下石壁,而恭立一旁的黃種漢子,手裡只有一杆能把自己打倒在地的煙槍!

  他想喊。

  他想站到最高的那架山樑上去,對著蒼茫的穹窿嘶喊:

  難道華夏民族所有的武士,都走進了始皇陵兵馬俑的行列?

  沒有風。沒有聲息。高原沉默著。

  一塊沒有精壯和血性漢子的土地是悲哀的。

  他想起了他那些戴著立體聲耳機、抱著六絃琴橫穿斑馬線的兄弟們。他們全都身條瘦長,臉色煞白,像一根根垂在瓜架上的絲瓜。他們要去參加這一年中的第三百六十七次家庭舞會吧?他們的迪斯科跳得真好。他們憂鬱的歌聲真動人。但,他們只從銀幕上見過高原和黃土。他們不知道紫外線直射進面板和毛孔時的滋味,更不知道那黃土堆成的高原上埋著的古中國。

  可那才是中國,那才叫中國。在病榻上呻吟了八百年,又被人凌辱了二百年的,不是真正的中國。真正的中國是閃著絲綢之光、敦煌之光,修築起長城,開鑿出運河,創造了儒教、道教,融合了佛教、回教,同化了一支支異族入侵者的中國。

  真正的中國是一條好漢。

  這裸著青筋、露著傲骨的高原也是一條好漢。

  他真想把那些整天價只會怨天尤人的小白臉們都帶到這裡來,染他一身一臉的國色──黃帝、黃河、黃土高原的本色。讓他們親近一下泥土的純樸和漠風的豪氣。

  他想,要使這片貧瘠的、失血過多的土地復甦過來,需要的是更強勁的肌肉,更堅硬的骨骼,更熱的黃河一般湍急的血流。需要比麥哲倫和哥倫布們還勇健的如守護始皇陵的武士俑那樣的壯漢。

  他想,我也該是這樣的漢子。

  他想,有了這些男子漢,高原,這金子似的高原便不會死去。因為軒轅柏在這裡扎著一根粗大的、深邃的根莖。

  注①:膂力:體力

  1.第***9***段中,對南方的描寫有什麼作用?***4分***

  2.如何理解第***12***段中畫線句子的含義?***4分***

  3.第***18***段在結構上起什麼作用?***3分***

  4.結合全文內容,簡要談談你對"中國色"的理解。***4分***

  ***二***

  我在一所學校教美術。一個叫山子的同學悟性高,進步很快。

  一天,我佈置了一道作業--給父母畫幅肖畫素描。放學後,山子磨磨蹭蹭走在後面,吞吞吐吐問我:"老師,作業我可不可以不做?"我笑著搖搖頭:"那怎麼可以?你是班上畫得最好的,我還等著明天拿你的作業當範本呢。"

  第二天,同學們交上素描,山子卻紅著臉說:"老師,我還沒準備好,想畫一幅最好的給您。"我答應了。

  過了幾天,山子把父母的肖像交給我。果然不錯,畫面結構、光的明暗處理都恰到好處。我非常滿意,把畫掛在牆上,供同學們觀摩。我突然冒出一個想法,對同學們說:"這幅畫的成功,得益於山子平時的刻苦訓練和仔細觀察。為了讓大家有更直觀的認識,我們把他父母請來,對照一下怎麼樣?"

  同學們大聲贊同,山子卻突然變了臉色,緊咬著嘴脣不作聲。

  我奇怪地問他:"你不同意?"山子搖搖頭。我又問:"那你同意了?"山子還是搖頭。

  我終於按捺不住:"山子同學,老師讓你請父母來,是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掌握繪畫技巧,難道你連這點兒事也想不明白?"

  山子終於點點頭。我說:"那好,今天晚上,我們開個美術沙龍,請你父母來。"

  晚上,美術沙龍的氣氛非常熱烈,不少同學的父母都來了,卻遲遲不見山子和他父母的身影。他們不會不來吧?我正焦急萬分,山子走進教室,手裡牽著一根竹竿。一男一女相互攙扶著,男人握著竹竿,女人挽著男人的胳膊。兩人竟然都是盲人,沒戴墨鏡,眼窩深陷!

  山子澀澀地說:"這就是我爸媽。"說完,他低下頭,一聲不吭。

  我看看牆上掛的畫,又看看山子:"那這畫上的人……"山子低聲說:"我是求別人讓我畫的。我不能畫我爸媽……"我明白過來,鼻子一陣發酸。

  山子父親大大方方地說:"老師、同學們,山子把事情都告訴我了。既然老師請,我就不能不來,不能不守信用。山子,來,給爸媽再畫一張。"

  我忙搬凳子請兩位老人坐下,對山子說:"畫吧,這次全班同學可要看看你的水平。"迎著我鼓勵的眼神,山子用力點點頭,支起畫板。

  班裡靜悄悄的,山子的畫筆"沙沙"作響。他父母端坐著,滿臉笑容。山子母親輕聲唸叨:"把你爸畫漂亮點。這輩子,我還沒有他的畫像呢。"

  兩個小時後,山子長吁一口氣站起來。我走到畫板前一看,忍不住問:"山子,你怎麼沒畫……"山子父親也站起來:"老師,山子沒畫俺的眼睛吧?"我很驚訝:"您怎麼知道?"

  山子父親微微一笑:"自己的孩子,當然清楚。他最不願面對的,就是我們的眼睛啊。"

  兩人攙扶著站起來。山子父親從衣袋裡掏出一張紙片,對山子母親說:"來,把咱的眼睛畫上。老師,麻煩你來粘膠水。"他走向畫板。我忙扶住他,卻見他走過去,用手搽了搽畫板。奇蹟發生了:他把那張紙片不偏不倚貼在眉毛下!全班一片驚呼,那竟然是一張紅色心形紙片。父親拍拍山子,說:"這是你媽專門剪的。這次,你看到爸媽的眼睛了吧?爸媽是成天用‘心’在看著你成長啊。"

  全班響起熱烈的掌聲。我感慨萬分地說:"同學們,今天,山子的父母給我們上了一課。記住,不管繪畫技巧多高明,心中沒有愛,你們的作品將一錢不值。"

  山子雙眼噙淚,扶著父母:"爸、媽,我懂了。我這就把你們的眼睛畫上,以後再也不怕讓別人看見。"

  山子仔細地把父母的眼睛畫上。我明白,山子今後將永遠相信,父母的眼睛是最完美的,因為他們一直用"心"支撐著他。

  1.本文敘述了一個什麼故事?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2."同學們大聲贊同,山子卻突然變了臉色,緊咬著嘴脣不作聲。"請你發揮想像,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描繪一下當時山子的心理活動。

  3.本文在故事情節的展開上,使用了鋪墊的表現手法,請你從文中找出一例寫下來。

  4.山子父母的眼睛並不完美,為什麼作者卻以"完善的眼睛"為標題,還在文章結尾說"父母的眼睛是最完美的"?

  5.作者說:"不管繪畫技巧多高明,心中沒有愛,你們的作品將一錢不值。"你贊同這個觀點嗎?為什麼?

  ***三***

  講完了牛郎織女的故事,細看兒子已經垂睫睡去,女兒卻猶自瞪著壞壞的眼睛。忽然,她一把抱緊我的脖子:"媽媽,你說,你是不是仙女變的?"

  女兒的問話充滿童真和稚氣。我真的一時不知怎樣回答,但這句問話卻像一把無形的鑰匙,開啟了情感與記憶的箱篋……

  許多年前,那時我自己還是小女孩,我總是驚奇地窺伺著母親。記憶中母親晒箱子的時候就是我興奮欲狂的時候。

  母親的樟木箱子又深又沉,像一個渾沌黝黑初生的宇宙。我還記得的是陽光下竹竿上富麗奪人的顏色,怪異卻又嚴肅的樟腦味,以及我在母親喝禁聲中東摸摸西探探的快樂。

  我唯一真正記得的一件東西是幅漂亮的湘繡被面,雪白的緞子上,繡著兔子、翠綠的小白萊和紅豔欲滴的小蘿蔔。母親一邊整理,一面會回過頭來說:"別碰,別碰,等你結婚送給你。"

  那幅湘繡後來好像不知怎麼就消失了,我也沒有細問。但不能忘記的是母親開啟箱子時那份欣悅自足的表情,會讓我我覺得她忽然不屬於周遭的世界,那時候她會忘記晚飯,忘記我扎辮子的紅絨繩。

  除了晒箱子,母親最愛回顧的是早逝的外公對她的寵愛。外公總喜歡帶她上街去吃點心,而當年的餚肉和湯包又是如何好吃,甚至煎得兩面黃的炒麵和冰糖豆漿都是超乎我想象力之外的美味。

  每聽她說那些事的時候,我都驚訝萬分--我從有記憶起,母親就是一個吃剩菜的角色,紅燒肉和新炒的蔬菜簡直就是理所當然地放在父親面前的,她自已的面前永遠是一盤雜拼的剩菜和一碗"擦鍋飯"。

  母親每講起那些事,總有無限的溫柔,她既不感傷,也不怨嘆,只是那樣平靜地說著,並不想把那個世界拉回來。下一頓飯她仍然會坐在老地方吃那盤剩菜;而到夜晚,她會照例一個門一個窗地去檢點去上閂。她一直都負責把自己牢鎖在這個家裡……

  其實世上哪一個母親不曾是穿著羽衣的仙女呢?像故事中的小織女,她們都曾住在星河之畔,織虹紡霓,藏雲捉月,幾曾煩心掛慮?她們是天神最偏憐的小女兒,她們終日臨水自照,驚訝於自己美麗的羽衣和美麗的肌膚,她們久久凝注著自己的青春,被那份光華弄的痴然如醉。

  而有一天,她的羽衣不見了,她把潔白的羽衣拍了又拍,無聲無息的關上箱子,藏好鑰匙。是她自己鎖住那身昔日的羽衣的。她不能飛了,因為她已不忍飛去。--她已經決定做一個母親。

  女兒沒有得到答案,哪肯善罷。雙臂將我的脖頸摟得更緊:"媽媽?你到底是不是仙女變的?"

  我回過神來,卻又一時愣住,我究竟是不是仙女變的,我不想也不方便告訴她什麼,只胡亂應付著:"不是,媽媽不是仙女,你快睡覺。"

  對我的搪塞,女兒將信將疑。她聽話地閉上眼睛,旋又不放心地睜開:"如果你是仙女,也要教我仙法哦!"

  我笑而不答,替她把被子掖好。其實我真的想對她說:"是的,媽媽曾經是一個仙女,在她做小女孩的時候。但現在,不是了,你才是,你才是一個小小的仙女。"

  ***選自《張曉風經典散文》,當代世界出版社,有改動***

  1.認真閱讀全文,想一想,文中"母親的羽衣"究竟指的是什麼?以此為題有什麼好處?

  2.揣摩並理解下面兩個句子的含義。

  ①其實世上哪一個母親不曾是穿著羽衣的仙女呢?

  ②其實我真的想對她說:"是的,媽媽曾經是一個仙女,在她做小女孩的時候。但現在,不是了,你才是,你才是一個小小的仙女。"

  3.讀第6至8自然段,回答下面的問題。

  ①第6、7兩段中加點詞語"欣悅自足"和"最愛回顧"有著怎樣的表達效果?

  ②從第7段敘述中我們可以看出"母親"在小時候倍受寵愛、盡享"美味",而第8段中作者卻說"我從有記憶起,母親就是一個吃剩菜的角色"。你認為作者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③綜觀這幾段內容,從中可以看出"母親"有著怎樣的特點?

  4.你認為本文表達的主題是什麼?

  5.正如文中所言,每一位母親自她"決定做一個母親"起,都自覺不自覺地脫下那件羽衣,並小心地珍藏起心中的那份美好。其實,讓母親重新穿上那件美麗的羽衣,也是每個做兒女的共同心願。請以"媽媽,我已經長大了"為開頭,寫幾句話,表達你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