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註釋

  小學語文的古詩學習非常重要,小朋友們一定要科學掌握語文的學習方法,學好語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供大家參考學習!

  

  《獨坐敬亭山》***唐***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註釋

  ①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②盡:沒有了。

  ③孤雲:陶淵明《詠貧士詩》中有“孤雲獨無依”的句子。朱諫注:“言我獨坐之時,鳥飛雲散,有若無情而不相親者。獨有敬亭之山,長相看而不相厭也。” 獨去閒:獨去,獨自去。 閒,形容雲彩飄來飄去,悠閒自在的樣子。孤單的雲彩飄來飄去。④厭:滿足。 譯文

  鳥兒們飛得沒有了蹤跡,天上飄浮的孤雲也不願意留下,慢慢向遠處飄去。只有我看著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無語地注視著我,我們誰也不會覺得滿足。誰能理解我此時寂寞的心情,只有這高大的敬亭山了。

  《望洞庭》***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註釋

  ①洞庭:湖名,今湖南省北部。②湖光:湖面的的光芒。 ③兩:指湖光和秋月。④和:和諧,指水色與月光融為一體。

  ⑤潭面:指湖面。⑥相:相互。

  ⑦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製作、磨成。這裡一說是湖面無風,水平如鏡;一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模糊。⑧白銀盤:形容平靜而又清的洞庭湖。

  ⑨青螺:這裡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⑩遙望洞庭山水色:此句也有“遙望洞庭山水翠”一說。 譯文

  洞庭湖的湖水和秋天的月亮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和諧 。 無風的時候,就像一面未經打磨的迷濛的銅鏡。 那月光下洞庭湖蒼翠欲滴的江山,從遠處看,就像是在白銀盤盛放著的一枚青螺。

  《憶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註釋

  ①憶江南:詞牌名。②諳:熟悉。

  ③藍:一種植物,葉藍綠色,可提取青藍色染料。

  《鄉村四月》***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 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註釋

  ①白滿川:指河流裡的水色映著天光。 ②川:山原,平地,河流。 ③子規:杜鵑鳥。 ④才:剛剛。⑤山原:山陵和原野。

  ⑥蠶桑:種桑養蠶。⑦了:料理完。⑧如:好像。 譯文

  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而稻田裡的水色與天光相輝映。天空中煙雨濛濛,杜鵑聲聲,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鄉下的四月人人都在忙碌,養完了蠶,又開始種地。

  《四時田園雜興》***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註釋

  ①雜興:各種興致。②耘田:除去田裡的雜草。 ③績麻:把麻搓成線。④未解:不懂。 ⑤供:從事。⑥傍:靠近。 譯文

  白天在田裡鋤草,夜晚在家中搓麻, 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務勞動。小孩子雖然不會耕田織布, 也在那桑樹陰下學著種瓜。

  《漁歌子》***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註釋

  ①漁歌子:原是曲調名,後來人們根據它填詞,又成為詞牌名。 ②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一說在湖北省黃石市。 ③白鷺:一種水鳥,頭頸和腿都很長,羽毛白色。

  ④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⑤箬笠:用竹葉、竹篾編的寬邊帽子,常作雨具,又稱斗笠。箬是一種竹子。⑥蓑衣:用茅草或是棕絲編織成的、披在身上的、用來遮風擋雨的衣服。⑦鱖魚:江南又稱桂魚,肉質鮮美,十分可口。⑧歸:在文中是指回朝廷,字面解釋為回。 譯文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嬌豔的桃花隨著流水漂去,水中嬉戲的鱖魚又大又肥。江岸上一位老翁戴著青色的箬笠,身披著綠色的蓑衣,坐在船上沐浴著斜風細雨。他沉浸在垂釣的歡樂和美麗的春境之中,樂而忘歸。

  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的全部內容,希望小朋友們會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