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語文下冊知識點總結

  初一語文要掌握的知識點有許多,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推薦人教版初一語文下冊知識點,希望能幫到你。

  人教版初一語文下冊知識點

  第一單元

  1《草原》

  A作者老舍,全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描繪了三幅動人的畫面:草原風光圖.喜迎遠客圖.主客聯歡圖。讀了讓人深切地感受到內蒙古草原的風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B說說對“蒙漢情深何任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的理解和體會。答:蒙漢人民之間的情誼深厚,怎麼忍心馬上分別呢,直到夕陽西下,人們還在這遙遠的一望無際的草原上互相傾訴著惜別之情。這句話作為全篇的結尾,點明瞭蒙漢兩族團結情深的中心。

  C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並通過這些所見、所聞、所感,讚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

  要求背誦默寫課文段落 第1、2自然段。

  2《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經濟交流***友誼之路***

  3《白楊》作者託物言志、借物喻人,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A中心思想:文章寫的是在通往x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向孩子介紹白楊樹的事。作者借白楊,熱情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B線索:望白楊——說白楊***爸爸介紹白楊,同時也借白楊表露自己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決心***——希望孩子成為白楊***借物喻人***爸爸的神情也隨之發生著變化:出神——微笑——嚴肅——沉思——微笑。

  C含義深刻的句子:

  ①“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這是爸爸介紹白楊樹的話,這段話寫出了白楊樹三個特點,分別是:直;適應力強;堅強不動搖。表現了白楊樹兩種精神:一是忠誠無私,盡職盡責;二是不怕困難,堅強執著。

  ②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

  借白楊樹表達自己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決心。

  ③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高大的白楊樹”暗喻老一輩的x疆建設者;“幾棵小樹”暗喻邊疆建設者的後代。【理解體會:爸爸自己已經紮根邊疆獻身邊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同小樹一樣經受鍛鍊成為建設邊疆的棟樑之材。】爸爸微笑是因為他相信兒女們在老一輩的教育下,一定會經受考驗,成長為新的邊疆建設者。

  D造句:“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

  中心思想:文章記敘了西部建設者修建當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風火山隧道的經過。讚揚了建設者的西部建設者智慧與力量和吃苦奉獻的精神。

  要求背誦默寫課文段落第12、13自然段。

  第二單元

  5《古詩詞三首》 三首詩歌的異同

  《牧童》唐 呂岩 草鋪橫野六七裡,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

  全詩意思:廣闊的原野,綠草如茵,笛聲逗弄晚風悠揚悅耳,時斷時續地從遠處傳來。牧童回來吃飽了飯,已是黃昏之後。他連蓑衣都沒脫,就躺在月夜的草地上休息了。

  《舟過安仁》宋 楊萬里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全詩意思:一葉小漁船上坐著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槳。怪不得沒下雨他們也張開了傘呢,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傘使風讓船前進啊!

  怪生:怪不得 *** “怪生”一詞看似平常,作者體味到的趣和童子行為的趣就在其中了。***

  這首詩淺白如話,充滿情趣,展示了無憂無慮的兩個小漁童的充滿童稚的行為和行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童言無忌。

  《清平樂·村居》宋 辛棄疾***這首詞反映了樸素、溫暖而有風趣的農村生活。***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意思:在長滿青草的溪邊有一座茅草屋。屋內有人操著南方口音帶著醉意在互相逗趣、取樂,是誰呢?原來是一對白髮夫婦。再看看茅屋外,大兒子在小溪東岸鋤豆田裡的雜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最讓人喜愛的是那頑皮淘氣的小兒子,正趴在溪邊剝著蓮蓬。

  《牧童》《舟過安仁》《清平樂·村居》三首古詩詞,在內容上有一個最大的共同點,都是寫古代兒童無憂無慮的生活,表達了孩子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天性。不同的是《牧童》描繪了牧童晚歸休息圖,《舟過安仁》描繪的兩小兒船頭以傘使風的場景,而《清平樂·村居》則營造了一個五口之家的溫馨幸福的農家生活畫面。

  要求背誦默寫課文段落:《古詩詞三首》。

  6《冬陽··童年·駱駝隊》是自傳體小說《城南舊事》的序言,作者中國著名女作家林海音。

  A本文是作者對童年的魂牽夢縈,對早以走遠的童年的依依流連。

  B 作者在文中“默默地想,慢慢地寫”了童年這樣幾個畫面:看駱駝咀嚼、想象駱駝系鈴鐺、想為駱駝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好奇地問媽媽夏天駱駝到哪兒去了四件事,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這些場景是按季節推移順序寫的。

  要求背誦默寫課文段落 《冬陽·童年·駱駝隊》全文。

  7《祖父的園子》作選自蕭紅《呼蘭河傳》

  B課文描寫了作者童年在祖父園子裡自由自在的生活,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

  8《童年的發現》作者:俄國 費奧多羅夫

  B課文講敘了作者童年時代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經過,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表現了作者童年時代的求知慾望、探究精神和大膽的想象。

  C課文的重點是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這個過程大體經歷了三個相互聯絡的階段:先是夢中飛行;由夢中飛行引出了為什麼會在夢中飛行及老師對此所作的解釋;由老師的解釋引出了人究竟是怎麼來的疑問以及對這個疑問的大膽猜想,這個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發現。

  D請你說說“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意思,並舉例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答:世界上的重大發現,有時由於人們不瞭解,不習慣,被認為荒謬或違前人的結論等,而被鄙視甚至迫害,這是存在的現象。【例子:哥白尼發現了日心說,結果怕遭到教會的處罰而不公佈真相,布魯諾堅持了日心說,結果被教會處死;哈唯發現血液迴圈,結果被燒死。】

  9《兒童詩兩首》

  A《我想》,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想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想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想把自己種在土地上,表達了兒童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對美的追求和嚮往。

  B《童年的水墨畫》,攝取了一組兒童生活的鏡頭,表現了孩子們童年生活的快樂。

  第三單元

  10《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

  A譯文:在樑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裡有個九歲的兒子,他非常聰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其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孩子看,並說:“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馬上回答說:“我可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

  B你認為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裡?

  答:我認為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兩點:一是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楊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二是楊氏之子並沒有直接反駁孔君平,而是採用了否定的方式,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顯得幽默有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使孔君平無言以對。因為他要承認孔雀是他家的鳥,他前面說的話才立得住腳。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

  C楊氏子的特點: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

  要求背誦默寫課文段落《楊氏之子》全文。

  11《晏子使楚》寫出了晏子的正氣凜然,沉著應對,機智反擊,故事讚揚了晏子身上表現出來的凜然正氣、愛國情懷和他高超的語言藝術。

  A課文主要內容:春秋末期,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顯楚國的威風,晏子巧妙回擊,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

  B《晏子使楚》這篇文章的開頭、中間、結尾有什麼聯絡?

  答:《晏子使楚》這篇課文是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寫的。開頭寫了事情的起因***齊國大夫晏子出世出國,楚王想乘機侮辱晏子***,中間寫了事情的過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機智對答,可以用小標題概括為***進城門,見楚王,赴宴席***或是***狗洞與狗國,下等人與下等國,強盜與強盜國***】,結尾寫了事情的結果***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C晏子:機智、勇敢、愛國

  12《半截蠟燭》本篇課文是一個短小的劇本,劇本:主要通過人物對話或唱詞來推進情節。

  13《打電話》本文是一段相聲,相聲是一種雅俗共賞的語言表演藝術。

  B這段相聲採用誇張的手法,對那些時間觀念不強、說話囉裡囉唆、廢話連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給予了辛辣絕妙的諷刺。

  初一語文下學期知識點

  第一單元“詞語盤點”

  1嗡 朗潤 醞釀 賣弄 喉嚨 應和 嘹亮 烘托 靜默 風箏 抖擻 健壯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2鑲邊 單單 安適 著落 慈善 肌膚 秀氣 寬敞 貯蓄 澄清 空靈 地毯

  3鳴蟬 花苞 嬌媚 稜鏡 粗獷 睫毛 衣裳 鈴鐺 端莊 靜謐

  屋簷 淒冷 化妝 蒞臨 造訪 吝嗇 淅瀝 乾澀 草垛 綠茵茵 咄咄逼人

  第二單元“詞語盤點”

  5癱瘓 暴怒 沉寂 侍弄 捶打 憔悴 央求 絮叨 訣別 淡雅 高潔 爛漫 翻來覆去 喜出望外

  6信服 分歧 取決 一霎 兩全 粼粼 各得其所

  7並蒂 花梗 匿笑 沐浴 禱告 姊妹 亭亭 徘徊 遮蔽 心緒流轉 隱蔽 菡萏 攲斜

  《詠雪》譯文:謝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與小輩談論文章的義理。不久,雪下急了,謝太傅高興地說:”白雪紛紛落下像什麼?”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大體可以比作把鹽撒在空中。”而太傅哥哥的女兒說:”不如比作柳絮乘風飛起。”謝太傅大笑起來很高興。這就是謝太傅大哥的女兒***謝道韞***,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陳太丘與友期》譯文: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正午,過了正午朋友還沒來。太丘便丟下***他***離開了。等太丘走後,友人才來。陳元方當年7歲,在門外玩耍。友人問元方:”你父親在嗎?”元方回答說:”等您很久不來,已經走了。”友人生氣地說:”不是人啊!和別人相約同行,自己卻丟下我走了。”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定在正午,過了正午還沒來,就是沒有誠信;對著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節。”友人慚愧極了,下車拉元方,元方跑進門去,看都不往回看一下***元芳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

  初一語文下學期第三單元知識點

  “詞語盤點”

  9逃竄 尋覓 跪下 拗口 確鑿 輕捷 雲霄 倘若 鑑賞 啄食

  和藹 恭敬 質樸 博學 淵博 倜儻 淋漓 盔甲 紳士 人跡罕至 人聲鼎沸

  10撿拾 感慨 搓捻 綻開 爭執 慚愧 悔恨 激盪 奧祕 拼湊 企盼 截然不同 疲憊不堪 小心翼翼 不求甚解 混為一談

  恍然大悟 油然而生 花團錦簇 美不勝收

  11磨蹭 抵達 尷尬 難堪 俯視 狼狽 原諒 枉然 貪婪 彈簧 自卑 暢銷 詛咒 慘淡 威風凜凜 眾目睽睽 煞有介事 廢寢忘食 飢腸轆轆

  《論語》十二章原文及翻譯

  1.子曰:“學而時**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lè******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譯文:孔子說:“學**並時常溫**,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從心裡感到高興嗎?人家不瞭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君子作風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乎?”

  譯文: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謀劃事情是不是竭盡自己的心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講誠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過了?”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就有志於做學問,三十歲能有所成就,四十歲能不被外物迷惑,五十歲時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能順從自己的意願卻不越過法度。”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譯文:孔子說:“溫**學過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就可以當老師了。”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譯文:孔子說:“只學**不思考,就會迷惑;只空想而不學**,就會有害。”

  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譯文:孔子說:“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裡,別人都忍受不了那窮困的憂愁,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

  7.子曰:“知之者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雍也》***

  譯文:孔子說:“知道學問和事業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8.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

  譯文: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其中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於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雲一樣。”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文: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們的優點來學**,***看到自己己也有***他們的缺點就要改正。”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子罕》***

  譯文:孔子在河邊感嘆道:“時光像流水一樣流去,日夜不停。”

  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譯文:孔子說:“一國軍隊,可以奪去它的主帥,但一個男子漢,卻也不可以奪去他的志氣。”

  1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

  譯文:子夏說:“廣泛地學**並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並能多考慮當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