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學心得體會

  教師之間經常會有聽課的活動,聽其他教師講課,領略到其他教師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初中地理聽課的心得體會,歡迎參考。

  

  心得之一解放學生認知習慣,培養學習興趣。

  對於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識能力,可以讓他們聯絡身邊的事物來認識、獲取地理知識。例如結合生活中南方民居多用尖頂,而西北民居多用平頂的事實來加深理解我國降水空間分佈的特點。結合南方水果和北方水果的不同導引出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水熱差異。讓學生懂得生活中處處有地理。還可結合報刊雜誌、電視新聞,接收各種音畫逼真,生動形象的地理知識。例如通過收看近幾日央視一套的天氣預報節目,觀察電視螢幕上的天氣預報圖,學會天氣符合並能分組報導天氣狀況。此外,地圖是地理學科的靈魂。要讓學生用好地理圖冊、填充圖、教材彩圖、插圖。通過讀、填、繪、析,養成手不離圖,圖文對照的學習習慣。例如通過引導學生看課文插圖“哈爾濱冰燈和廣州花市”,學生明白了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很大這一氣溫分佈特點。通過引導學生看課文彩圖“颱風雲圖”,學生形象地認識了颱風及其特點。

  心得之二解放學生的頭腦,培養創新思維。

  在具體學習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不越俎代皰,不包辦代替,鼓勵學生大膽動腦,大膽創造。不怕出錯,不怕重複,讓學生在不斷總結經驗教訓過程中增知長智。例如在學習颱風時教材提出了“颱風有過也有功”的觀點,我趁熱打鐵引導學生談談自己對沙塵暴、火山的看法並分成正方、反方兩組進行辯論。正方提出沙塵暴影響人們出行、汙染環境,反方則提出沙塵暴也能降解空氣中的有毒物質,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淨化空氣的作用;正方提出火山爆發釋放的氣體可能致人於死命,火山噴發的熾熱岩漿毀滅了龐培古城。反方則提出火山噴發後的土壤肥沃,農作物長勢喜人,甚至還提出人們用來表達真心永恆的鑽石就是火山奉獻的精品。同學們在激烈的辯論中不知不覺增長了知識,從而也懂得了一分為二,辯證認識地理事物的方法。俗話說“反彈琵琶出新意”,在教學中,有時我還故意與教材唱反調,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例如講我國地勢西高東低的地理意義時,向學生設問假如我國地勢東高西低,將對氣候、河流產生什麼影響?講氣溫的變化時,向學生設問三峽工程的建成,將對當地的氣溫日較差、年較差產生什麼影響?學生思維被啟用後,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習效果顯著。

  心得之三解放學生的嘴,培養表達能力。

  “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課堂上讓學生大膽發言,表達自己的看法、體會,得到能說會道的鍛鍊,並能和老師、同學經常性交流。例如在地理教學中,通過激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也能獨立提出問題

  為什麼九大行星中只有地球上有高階智慧生物存在? 為什麼地球形狀是兩極略扁,赤道略鼓? 為什麼北方多沙塵暴而南部沿海多臺風? 為什麼印尼、伊朗、日本地震不斷?

  地理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地理教學心得體會範文來自心得體會2018年最新推薦。我國古代的大教學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裡的好之、樂之,其實指的就是興趣了。那麼怎樣才能在地理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學生愛學的目的呢?在這一個學期的初一地理教學中,我是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探索的。

  一、認真上好第一節課,這是點燃學生學習興趣的第一束火花。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在講每一章節的第一節課時,教師首先要抓住這個教學中的有利條件,講好第一節課,這是學生對該章地理內容是否有興趣的第一束火花。教師可有的放矢地提出一些趣味性強易引起學生思考與聯想的問題。從而引起學生對新課的興趣。我在講高一新教材的第一節課時,我是讓學生假設他們自己是城鎮規劃師,讓他們規劃一個小鎮的道路、橋樑、工業區以及居住區等。並讓學生來講解自己為什麼這樣佈局,並讓同學討論並展開辯論。這樣為學習後面的內容打下了必要的基礎,同時這些現象就發生在學生身邊,是學生有興趣並渴望知道的東西,因而能使學生覺得學習地理能增長見識,真切有用。

  二、設計好每一節課的引言,適當製造懸念,引發學生的好奇心。

  在每一節課的開始要特別注意新課的引入。可採用歌謠法、地理故事、地理遊戲等趣味較強的教學方法匯入新課,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誘發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

  在講世界氣候的季風氣候之前,我引用諸葛亮借東風的故事,提出諸葛亮為什麼有先見之明,知道火燒連營是“萬事具備,只欠東風呢?”懸念一出,學生精神為之一振,接著就討論開來,好奇心一來,學習的興趣就被調動起來了。後面的東西就好講多了。

  三、靈活運用各種趣味語言。

  語言是傳授地理知識,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工具。地理教師教學能力強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語言水平的高低。在地理課堂教學中表達準確,精練通俗的語言固然重要,但如果再適當運用一些趣味語言,那麼就可以使地理課堂教學妙趣橫生,滿堂生輝。

  1、諺語的妙用:

  諺語是人們對自然環境長期觀察體會的智慧結晶,具有一定的哲理且易生趣,在教學中運用諺語,可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識。如我講大陸性氣候時,我引用“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來說明大陸性氣候溫差大的特點,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講鋒面雨時我用“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來描寫鋒面雨,這樣比枯燥地講授教材要好的多。

  2、巧借古詩文教學

  把古詩名句中優美的詩情畫意,結合地理知識的內容在課堂上講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勝之感,由此創設聽課的最佳境界,為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打下良好的基礎。如我在講地形對氣候的影響時,我用“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來講述隨著地勢的升高,氣溫的下降,因而山上的氣候比山下的氣候遲了一個月。這些詩歌猶如“味精”,使學生回味無窮,也使地理課增添了一番風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歌曲的借用

  在課堂中適時引入歌曲可以引起學生學習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引起學生的思考。

  除直接播放歌曲外,我間接引用了一些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通俗歌曲,如田震的《黃土高坡》“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接著我就問:“黃土高坡上是否有西北風、東南風?分別盛行於哪個季節?為什麼會有這些風?”因此很自然地把季風引進來講了。

  初中地理地圖教學心得

  一、地圖教學。

  地圖是地理教材最根本的插圖,它不僅反映事物的地理位置,闡明其空間分佈,而且還表示它們的形態***如河流長度、水系特徵***,所以有人說:地圖不僅是學習地理最必要的工具,而且是最直觀、最簡明的地理“書”。地圖教學,首先要明確讀圖要求,指導學生帶著明確的目標在紛繁的地圖上找出要找的東西;其次是定位,根據需要,明確地理事物的經緯位置、海陸位置、地形位置和其它相關位置,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第三是找出有關地理事物、現象之間的相互關係,並注意抓住主導因素,揭示聯絡以形成深刻印象;四是根據大綱要求指導學生理解記憶事物空間分佈特點,使學生能讀會填。地圖的教學程式可表述為“明要求——定位置——找關係——助記憶”。

  二、地理統計圖教學。

  地理資料是地理事物“量”的表徵,地理統計圖是地理資料的形象直觀。統計圖教學不僅要有利於揭示地理事物變化規律,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定量和定性分析結合、注重定量分析的科學方法與精神。統計圖可依下列程式教學:“讀圖名——讀座標***或圖例***——讀資料***大小及變化趨勢***——分析資料——用文字揭示聯絡或規律——圖表轉換***或圖圖轉換***”。讀圖名的目的在於知道圖反映的是什麼內容,自己要讀什麼,座標***或圖例***則反映了統計資料的性質、種類和數量上的大小***單位***,讀圖名和讀座標是讀統計圖的基礎。讀資料一要讀全,二要注意讀變化趨勢,然後才能準確地從資料中把握事物的聯絡和發展變化特徵。圖表***圖圖***轉換的目的在於鞏固知識,培養髮散思維、求異思維和動手製作等多種能力。

  三、示意圖教學。

  教材中的示意圖大部分是成因示意圖,如果說地圖側重從空間分佈,統計圖側重從量上說明地理事物和現象的特徵及聯絡的話,那麼,成因示意圖則側重闡述它們的形成,成因示意圖往往和統計圖聯合出現,它們在教材中聯絡是很緊密的。成因示意圖教學可這樣安排:“明確地理位置——分析要素狀況——揭示發展歷程——抽象***或演繹***規律。”如進行“熱帶雨林氣候的天氣示意圖”教學時,可先明確這種氣候的地理位置***赤道附近***,分析該地太陽高度和氣溫狀況***正午太陽高度大,氣溫高***,天氣變化過程***日出後,氣溫迅速升高,地表水不斷蒸發到空中,空氣中水汽不斷增多,雲層增厚,午後14—16時產生雷陣雨,雨過天晴***;最後得出熱帶雨林地區終年高溫多雨的特徵。在進行成因示意圖教學時,充分利用投影片和板畫動態反映地理事物現象的發生發展過程是較為理想的手段。

  四、景觀圖。

  從形式上看,主要有照片實錄景觀***彩圖***和素描景觀,從內容上有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景觀圖的作用是通過直觀形式增加學生感性認識、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加深印象,教學中要注意圖文結合,並注意抓突出特徵,避免不著邊際,分散學生注意力。

  五、史料圖教學。

  史料圖有地理學家畫像、地理大發現和地理知識發展圖。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史實,更要注意培養學生勇於探索、攀登地理科學高峰的勇氣,樹立創造精神,並讓學生了解科學發現和創造的一般方法。如我在進行“魏格納得到了什麼啟示”插圖教學時,首先讓學生觀察魏格納躲在病床上仍孜孜不倦地觀察和學習以培養學生髮奮學習、建功立業的志向,然後指導學生閱讀材料瞭解魏格納創立大陸漂移假說的歷程,鼓勵同學們“細心觀察、大膽假設、多方求證、形成學說”,用科學的方法去發現去創造,激發了同學們的科學熱情。

  六、漫畫教學。

  地理漫畫以誇張和擬人的手法,幽默和諷刺的筆觸揭示人類處理人地關係的成就和問題,它不僅具有生動直觀的特點,而且蘊含著振聾發聵的教育力量。漫畫教學一方面可根據“畫的什麼現象——反映了什麼現實***或理想***——產生原因是什麼——如何辦——給我們什麼啟示”的程式教給學生地理知識和讀圖方法,另外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幽默氣質和審美能力,使學生在讀圖中陶冶情操,淨化靈魂,逐步形成關心人地關係及發展的責任意識。利用學生學到的漫畫技法,還可以組織學生觀察周圍人地關係並以漫畫揭示這些關係。通過這些活動,同學們的環境意識、節約意識有了很大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