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初中生物實驗課的探討

  導語: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初中生物知識,希望您喜歡閱讀:

  生物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科學,觀察和實踐是生物科學基本的研究方法。通過觀察、參觀、討論以及實踐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協作精神,提倡啟發式教學,重視能力培養,特別是加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如何處理好生物實驗教學是生物教學中的重中之重。生物實驗由“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動動手”、“實踐活動”等組成。

  一、變演示實驗為學生實驗

  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把指定的生物學變化重現出來,才能感受全過程,並通過多種感官的刺激引起學生的思維活動,所以這種學生實驗產生的興趣要比觀察實驗產生的興趣前進一步,產生的思維效應好。因此,我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在生物教學中,儘可能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把演示實驗變為學生實驗。例如:在生物第一冊***上***講<種子的呼吸作用***的演示實驗時,我提前幾天進行安排,讓學生以罐頭瓶代替廣口瓶,用水杯代替試管,用吸管代替導管,選取小麥、玉米、菜豆等種子為實驗材料,通過觀察種子的萌發過程來複習種子萌發的條件。把萌發種子和煮熟的種子分別放在瓶中,24小時後,觀察蠟燭在兩瓶裡的燃燒情況,再把萌發的種子按書中所示裝起來,過二、三小時,往瓶中注入清水,觀察澄清的石灰水是否發生變化。用兩個暖水瓶***甲瓶裝有萌發的種子,乙瓶裝有煮熟的種子***各插入溫度計,過兩、三小時後,觀測這兩個暖水瓶中的溫度是否發生變化,讓學生觀察記錄實驗現象,並經過思考、分析、比較,最終概括出種子呼吸時吸收氧,釋放二氧化碳,放出熱。課堂上,學生們很輕鬆地把自己觀察、記錄的內容表述出來,相互補充、印證,從而得出正確結論,瞭解種子的呼吸作用。

  二、在實驗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觀察和實驗是生物科學基本的研究方法。其中對客觀事物的觀察是獲得知識的最基本的途徑,也是認識客觀事物最基本環節。對生物這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來說,觀察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生物實驗中學生觀察能力是指學生觀察實驗過程和現象,獲得感性認識,通過思維把觀察到的感性材料進行分析、概括、歸納,上升為理性認識,形成正確概念的能力。可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是培養實踐能力的基礎,發展智力的前提。首先,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讓學生在觀察中真正處於主體地位,自覺地觀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部分。形態各異,變化萬千的各種生物可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慾望,從而使學生自覺地、敏銳地從事觀察活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掌握科學的觀察方法,全面仔細地觀察動物的外部形態、內部結構和行為習性,獲得正確的資訊,歸納出生物的特徵,總結其共性和個性。其次要明確目標,使學生有的放矢,觀察前就要讓學生弄清楚“怎麼看”“看什麼”。觀察動物外形方面的內容,籠如:觀察軟體動物就要告訴學生觀察它們有沒有貝殼,有幾片貝殼,呈什麼形狀;貝殼有沒有外套膜,有沒有斧足或腹足等等。觀察動物內部結構方面的內容,例如觀察鯽魚的內部結構,就應該分系統、分層次地從外到內,從前到後逐漸地看;觀察呼吸系統,就先觀察鰓,取鰓蓋,觀察鰓的結構;觀察鰾,鰾的位置、開口等等。總之,學生只有對所觀察的方向做到心中有數,眼中有物,才能成功地觀察出生物的外部形態特徵和內部生理結構,進而掌握它們的生理功能。觀察是獲得感性認識的基本途徑,是實驗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沒有很強的觀察力,就沒有好的實驗能力。

  三、引導學生做好探究性實驗

  在常規的學生實驗中,學生只要按書上的詳細步驟操作,在現成的框架裡填資料,再把實驗目的、現象、結論等抄一遍即為實驗報告。這種實驗模式,學生往往不動腦筋,看上去還規範,實際上達不到實驗的目的。如果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設計實驗方案,自己選擇實驗用具、方法和步驟,自己觀察實驗現象,歸納總結實驗結論,那麼學生就有可能從實驗中真正領略到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歡欣。而且一旦有了這樣的心理基礎,他們就會更主動愉快地去追求知識,更自覺迫切地去提高自己的各種技能。

  生物新教材就增加了這樣的探究性實驗。探究性實驗的增加將有力地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使學生在課堂上有機會深入地思考一些問題,併為解決問題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方案。學生還要通過實驗找到足夠的證據來檢驗自己的想法。這種主動的學習方式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培養他們高層次的認知能力和創新意識,從而有利於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

  在探究性實驗的指導上,重視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就拿***探究根是否具有向水生長的特性》,這一實驗來說,根據教學進度,在做實驗的前幾天,就要把做的實驗佈置給學生,要求學生弄清楚實驗的目的要求,認真研究假設和提示。制定的方案本著可行性原則既要簡便易行,又要便於觀察,鼓勵學生創新思維,在實驗前上交設計方案,教師認真閱讀,對個別有問題的方案加以指導;對一些思路較正確但還不完善的方案,讓學生自己在實驗中完善、修改,真正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實驗,完成實驗。當然,剛開始的探究性實驗,例如《探究種子的萌發的外界條件》、<探究草履蟲對刺激的反應***等都給出了可提供參考的實驗方案。使學生對探究性實驗有了一定的認識後,再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調動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自己設計,自己動手做實驗。

  教師還可以在實驗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完成課後討論題的基礎上定出探究報告。因此,探究報告可以作為課後作業。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探究結果可能會與預期有距離,這不要緊,恰恰可以在反思總結的過程中,發展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有興趣的學生,可以提供課後重複或改進實驗的條件,幫助他們完成進一步的研究。

  四、不可忽視初中生物中的“動動手”

  生物課後的“動動手”這些實驗集趣味性、知識性、應用性於一體,與課本中的其它實驗相比,更是增加學生學習興趣的催化劑。通過“動動手”可以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

  生物實驗對啟發學生思維,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學中儘可能將演示實驗改為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分組實驗,儘管如此,由於實驗的準備工作由教師完成,實驗步驟甚至有些實驗現象書本上也已註明,這樣勢必使學生思維的發展、能力的提高受到限制。相比較而言,動動手以其獨有的特點,為學生提供了獨立發展的空間,在做“動動手”的過程中,無論是材料用具的準備,還是實驗步驟、方法的設計,以及實驗現象的觀察、記錄和書寫實驗報告,都由學生獨立完成,與探究性實驗相比難度相對小,也沒有了老師的指導,一切都是學生自己完成。在實驗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都需要學生自己開動腦筋分析,查詢原因,解決問題,從中使學生體會喜悅,增強自信心。通過動動手,更進一步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實事求是認真嚴謹的態度。與課本的其他實驗相比,動動手是學生在家庭中獨自實驗和觀察,是在親自動手實驗的基礎上得出的結論。經歷了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不但較好地突破了教學難點,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五、在實驗活動中德育教育的滲透

  生物新教材在原有的實驗基礎上新增加了一些實踐活動,這些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複習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瞭解與人類密切相關的生態環境問題,瞭解與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研究成果,樹立學生對社會實際問題的關心與科研意識。

  l、滲透“預防”教育

  預防就是預防傳染病、預防寄生蟲病、預防艾滋病等。青少年正是長知識、長身體的時期,如果有個好的飲食衛生生活習慣,就能抵禦、防止病毒、細菌等病原體的侵入。有了健康強健的體魄,才能進行正常的工作、學習、生活。所以,預防是必須的,必不可少的,人人都應該會的、懂的。配合調查當地的寄生蟲病等實踐活動,我們進行知識問答競賽,製作宣傳畫,學生講事例、開辯論會,有的學生甚至排節目表演小品、相聲等。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學生了解了各種疾病的預防,傳染途徑等,從而增加了學生的健康衛生素質,養成了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2、滲透環保教育

  首先要讓學生了解我們周圍的環境,瞭解周圍的動植物資源、人口問題、環境狀況、土地資源等一系列情況,增強學生的憂患意識,在<調查校園或家鄉的主要植物***等實踐活動中,讓學生看報紙,找資料,瞭解我國的森林覆蓋率,以及土地減少情況,另外讓學生對周圍環境進行考察,觀察生物種類的多少、養狗問題、汽車廢氣排放問題、垃圾問題等。通過這些活動及觸目驚心的資料,學生感到問題的嚴重性,從而增強環保意識,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解決環保問題應該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3、滲透生物科技成果及展望未來教育

  當今世界正興起一場廣泛而深刻的新科技革命浪潮,國際間的競爭,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競爭。21世紀是生物學的世紀,基因工程、克隆動物等等。目前許多生物科技成果已應用於生產實踐,並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對學生進行相關的教育,能使他們對生物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使他們中的一些人能在未來生物科學的舞臺上唱主角。我開展了調查<本年度生物領域的新成果***等實踐活動,還建議學生每週讀一則有關生物科學領域的科技動態、生物技術的成果或21世紀生物科學展望的科普文章。並做一些摘抄,鼓勵學生看科技影視,並在適當時候進行交流。在課堂中教師也經常結合課本內容講有關科學家故事和生物科技發展的新成就,建立生物園地,讓學生自己找資料,出板報。通過這些活動,學生開闊了視野,對生物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培養未來生物科技人才打下了基礎。站在新世紀讓學生展望未來的生物科學,期待他們能在本世紀探索如何以生物技術的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去振興國家的經濟,在生物教學中是十分必要的。

  生物是一門以實踐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是實施全面素質教育最有效的形式。通過實驗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並形成生物概念,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生物知識和實驗技能,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因此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生物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教師應在生物教學中重視生物實驗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