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生物期中考備考資料

  期中考試即將到來,同學們要如何準備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供大家參考。

  ***一***

  一、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

  1、水螅的生活習性:生活在緩流、清澈、水草豐富的池塘或水溝。常附著在水草或他物上,以小型的水蚤、蠕蟲為食。

  2、水螅的形態:透明、輻射對稱、1釐米,口周圍有5~12條觸手,可捕食。腔腸動物是真正具有內、外兩胚層的動物體壁由內、外胚層和中膠層構成。

  3、水螅的生殖:無性生殖:出芽生殖***條件適宜時*** 有性生殖:產生卵細胞 和精子

  4、消化功能:腺細胞分泌水解酶,進行細胞外消化;皮肌細胞吞噬作用,進行細胞內消化;

  5、細胞外消化的進化意義:使水螅的食物範圍擴大了,營養狀況可到了很大的改善;

  6、腔腸動物共同特徵是:身體呈輻射對稱;體表有刺細胞;有口無肛門。

  7、腔腸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係:食用、藥用、餌料、科研用、觀賞;

  8、渦蟲生態習性:渦蟲生活在淡水溪流中的石塊下,營自由生活;以活的或死的蠕蟲、小甲殼類及昆蟲的幼蟲為食物;9、渦蟲形態結構:渦蟲生活在清澈的溪流中的石塊下石塊下,營自由生活;以活的或死的蠕蟲、小甲殼類及昆蟲的幼蟲為食物;身體背腹扁平,左右對稱,形狀像柳葉,體長1——1.5釐米,背面呈褐色,腹面灰白色,密生絨毛。身體兩側對稱,也稱為左右對稱,身體可以分出前後、左右、背腹、前端感覺器官集中,能夠感覺外界刺激,使身體定向運動,身體兩側或腹面有運動器官,這樣的體形使運動更加準確、迅速,有利於動物的運動、捕食和防禦。10、寄生蟲的共同特點是什麼?消化系統簡單,有的甚至沒有專門的消化器官,靠寄主體內的養料生活,生殖器官特別發達。11、扁形動物共同特徵是:身體呈兩側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

  ***二***

  二、線性動物和環節動物

  1、蛔蟲的形態:寄生在人的小腸內,靠吸食人的小腸內半消化的食糜生活。長圓柱形,中斷較粗,兩端逐漸變細。活蟲乳白色或粉紅色,體長可達20cm,體表有透明的角質層。雌雄異體。雌蟲:較大、較長、尾端尖直。雄蟲:較小、較短、尾端向腹面彎曲。消化管的結構簡單,腸僅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前端有口後端有肛門。體表包裹一層密不透水的角質層,起保護作用。生殖器官發達,生殖能力強。無專門的運動器官,靠身體的彎曲和伸展緩慢蠕動。

  2、如何預防蛔蟲病:1.注意個人飲食衛生,不喝不清潔的生水,蔬菜水果要洗乾淨,飯前便後要洗手;2. 要管理好糞便,糞便要經過處理殺死蟲卵後再作肥料使用。

  3、線性動物的主要特徵: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體表有角質層;有口有肛門。4、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質的溼潤土壤中,通過肌肉和剛毛的配合使身體蠕動,靠能分泌粘液、始終保持溼潤 的體壁呼吸。可根據環帶著生在身體前端來判斷首尾***環帶也叫生殖帶***。

  5、蚯蚓身體分節的意義:可使蚯蚓的軀體運動靈活自如、轉向方便。

  6、用手指觸控蚯蚓體節近腹面處,有粗糙不平的感覺,用放大鏡觀察,看到腹面有許多小突起就是剛毛,剛毛的作用是協助運動***固著;支援***

  7、在觀察蚯蚓的實驗中為什麼要經常用浸水的溼棉球輕擦蚯蚓體表,使體表保持溼潤:蚯蚓沒有呼吸系統,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終保持溼潤的體壁呼吸。

  8、蚯蚓的生活環境:具有一定溫度和溼度、溫差變化不大、富含腐殖質的土壤中穴居生活。生活習性和食性:一般晝伏夜出,以植物的枯葉、朽根和其他有機物為食。

  9、大雨過後蚯蚓會紛紛爬到地面上來原因:大雨過後,過多的雨水會將土壤中的空氣排擠出去,於是穴居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來呼吸。

  10、蚯蚓的呼吸過程:蚯蚓的體壁密佈毛細血管,空氣中的氧氣先溶解在體表粘液裡,然後進入體壁的毛細血管中。體內的二氧化碳也經體壁的毛細血管有體表排出。

  11、蚯蚓與人類的關係:1、疏鬆土壤2、提高肥力3、藥用4、營養價值高5、幫助處理生活垃圾

  12、身體由許多相似的環狀體節構成的動物叫環節動物,如蚯蚓、沙蠶、水蛭。

  13、環節動物的主要特徵:1、身體呈圓筒形;2、由許多相似的體節構成3、靠剛毛或疣足輔助運動

  ***三***

  三、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

  1、軟體動物:種類:有10萬種以上,是動物界第二大門。代表:河蚌、扇貝、文蛤、縊蟶等

  2、河蚌:外面有貝殼,柔軟的身體包著外套膜,貝殼是由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用足運動通過身體後端的入水管吸入水,水流經身體的一些器官後,再通過出水管排出。用鰓呼吸

  3、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徵:身體柔軟,身體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貝殼,運動器官是足。

  4、與人類的關係:1、食用2、藥用3、裝飾品4、有些種類有危害***釘螺傳播血吸蟲病***

  5、節肢動物:是最大的動物類群,目前已經命名的種類有120萬種以上,佔所有已知動物的80%以上。

  7、昆蟲的特徵: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對足,2對翅。 例如:蝗蟲

  8、昆蟲的外骨骼是覆蓋在昆蟲身體表面的堅韌的外殼,有保護和支援內部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

  9、節肢動物的特點是: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身體和附肢分節。蜘蛛、蜈蚣、蝦、蟹等都不是昆蟲,但它們都是節肢動物.。

  10、與人類的關係:1、食用***蝦、蟹等***2、藥用***蠍、蜈蚣、蟬蛻等***3、傳份***蜜蜂、蝴蝶等***4、科研***果蠅***5、有些種類有危害***蚊、蟎、蝨、蜱pí等 ***

  ***四***

  四、魚

  1、目前已知的動物約150萬種,按有無脊柱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魚是較低等的脊椎動物。

  2、魚適應水中生活最重要的兩個特點:①能靠游泳來獲取食物和防禦敵害。 ②能在水中呼吸。

  3、四大家魚是:青魚、鰱魚、草魚和鱅魚。

  4、魚的外形呈梭形,其作用是:減少游泳阻力,適於游泳。魚體分三大部分:頭部、軀幹部和尾部。

  5、魚在游泳時主要靠身體軀幹部和尾鰭的左右擺動擊動水流產生前進的動力,其它魚鰭起輔助作用。魚在運動時,背鰭、胸鰭、和腹鰭都有維持平衡的作用,尾 鰭有決定魚運動方向的作用。

  6、魚的感覺器官是側線***感覺水流、測定方向***。

  7、魚鰓為鮮紅色,因為內含豐富的毛細血管;鰓絲既多又細,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觸面積,促進血和外界進行氣體交換。

  8、水由魚口流入鰓,然後由鰓蓋後緣***鰓孔***流出。在水流經鰓絲時,水中溶解的氧氣進入鰓絲的毛細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鰓絲排放到水中;所以經鰓流出的水流與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氣的含量減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9、魚類的主要特徵有:生活在水中;體表大多覆蓋著鱗片;用鰓呼吸;通過尾部的擺動和鰭的協調作用游泳

  ***五***

  五、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

  1、青蛙適於水陸兩棲生活的特點:

  體色:與周圍環境顏色相似,為保護色面板:裸露,分泌黏液,游泳時減少阻力;面板內有豐富的血管,可輔助呼吸,這是對陸上生活的適應頭部:呈三角形,可減少水中游泳時的阻力;頭部有口、鼻孔、眼、鼓膜等發達的感覺器官,是對陸地複雜環境的適應

  四肢:後腳強大,前腳短小適於在陸地上跳躍;後肢五趾,趾間有蹼,適於游泳呼吸系統:青蛙有肺,能從空氣中吸收氧氣,面板溼潤,在水中有陸地均可呼吸2、其他的兩棲動物:蟾蜍、大鯢、蠑螈

  3、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徵: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面板可以輔助呼吸。4、爬行動物是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它們完全能夠適應陸地生活。而魚類、兩棲動物的生活仍然不能脫離水的限制。主要表現在呼吸、生殖等方面。5、蜥蜴適於陸地生活的的重要原因:頭部後面有頸;表面覆蓋角質的鱗片;發達的肺;卵外有堅韌的卵殼。生殖和發育可以擺脫對水環境的依賴

  6、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徵: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或甲; 用肺呼吸;在陸地上產卵,卵表面有堅韌的卵殼。

  ***六***

  六、鳥

  1、世界上的鳥有9000多種。除了鴕鳥和企鵝等少數鳥不能飛行外,絕大多數都善於飛行。飛行使鳥類擴大了活動範圍,有利於覓食和繁育後代。

  2、鳥適於飛行的特點: ①體呈流線型***可以減少飛翔時空氣的阻力***②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③胸部有高聳的龍骨突,骨骼輕、薄、中空、堅固④胸肌發達⑤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統發達,消化、吸收、排除糞便都很迅速。⑥心臟四腔,心搏次數快,迴圈系統結構完善,運輸營養物質和氧氣的能力強。⑦有發達的氣囊,既可減輕體重又與肺構成特有的雙重呼吸。⑧喙短,口內無齒,無膀胱,直腸短,糞便尿液及時排出,右側卵巢、輸卵管退化***這些都是為了減輕體重,適於飛行***。總之鳥類是體表被羽、前肢變成翼、具有迅速飛翔能力、內有氣囊、體溫高而恆定的一類動物。

  4、翼***翅膀***是鳥的飛行器官。氣囊輔助肺的呼吸。

  5、羽毛分正羽***主要用於飛行***和絨毛***主要用於保溫***。

  6、鳥的特徵:1、體表被覆羽毛2、前肢變成翼3、有喙無齒4、有氣囊輔助肺呼吸

  7、恆溫動物:體溫不隨外界溫度變化而變化 變溫動物:體溫隨外界溫度變化而變化,8、恆定的體溫增強了動物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擴大了動物的分佈範圍。

  ***七***

  七、哺乳動物

  1、兔牙齒分為門齒和臼齒,門齒適於切斷食物,臼齒適於磨碎食物,與食草生活相適應;狼的牙齒除具有門齒和臼齒外,還有犬齒,適於撕裂食物,與食肉生活相適應。2、牙齒的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動物攝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強了對食物的消化能力。

  3、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徵:***1***體表被毛;***2***胎生,哺乳;***3***牙齒有門齒、犬齒和臼齒的分化。

  4、哺乳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係:食用、藥用、科研用、維持生態平衡;部分種類有危害

  ***八***

  八、動物的運動

  1、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由骨骼和肌肉組成。骨骼是由多塊骨連結而成。

  2、骨骼肌包括中間較粗的肌腹和兩端較細的肌腱***乳白色***,一組肌肉的兩端分別附著在不同骨上.骨骼肌受神經刺激後有收縮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縮牽拉骨而不能推開骨,所以與骨相連的肌肉至少有兩組,相互配合完成各種活動【特別是伸、曲肘動作: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則相反】

  4、雙臂自然下垂,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舒張;雙手豎直向上提起重物或雙手抓住單槓身體自然下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收縮。

  5、運動系統的功能:運動、支援、保護。在運動中,神經系統起調節作用,骨起槓桿的作用,關節起支點作用***也有說樞紐作用***,骨骼肌起動力作用。可見,人體完成一個運動都要有神經系統的調節,有骨、骨骼肌、關節的共同參與,多組肌肉的協調作用,才能完成。

  6、骨、關節和肌肉的關係:骨骼肌收縮,牽動著它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活動,於是軀體就產生了運動。

  7、 運動系統在神經系統控制和調節,以及消化系統、呼吸系統、迴圈系統的配合下共同完成運動***能量來自有機物的分解***。運動能力發達,利於捕食和避敵,以適應複雜多變的環境。

  8、關節是由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三部分組成。關節面包括關節頭和關節窩。使關節牢固的結構特點是:關節囊及囊裡面、外面的韌帶。使關節運動靈活的結構特點是:關節面上覆蓋一層表面光滑的關節軟骨,和關節囊的內表面還能分泌滑液,可減少運動時兩骨間關節面的摩擦和緩衝運動時的震動。

  9、脫臼:關節頭從關節窩滑脫出來。***由於進行體育運動或從事體力勞動,因用力過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九***

  九、動物的行為:

  1、按行為表現不同可將動物行為分為攻擊行為、取食行為、防禦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等;而按獲得途徑不同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先天性行為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體內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對維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織網、蜜蜂採蜜、螞蟻做巢等。而學習行為則是指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適應環境能力也就越強,對生存也就越有意義。

  3、社會行為:營群體生活的動物,群體內部不同成員之間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群體的生活,從而具有的行為。***注意:並非所有營群體生活的動物都具社會行為,如蝗蟲群體沒有。***

  4、社會行為大多具以下特徵:①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 ③有的還形成等級

  5、通訊:一個群體中的動物個體向其他個體發出某種資訊,接受資訊的個體產生某種行為反應的現象。分工合作需隨時交流資訊,交流方式有動作、聲音、和氣味等。

  6、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誘劑,可以誘殺農業害蟲;在農田間放一定量的性引誘劑,干擾雌雄衝之間的通訊,是雄蟲無法判斷雌蟲的位置,從而不能交配,這樣也能達到控制害蟲數量的目的。即:***1***製造昆蟲性外激素誘殺昆蟲;***2***製造干擾使昆蟲不能識別同種昆蟲的性外激素。

  ***十***

  十、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 動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維持自然界中生態平衡 ②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 ③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2. 生態平衡: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叫做生態平衡

  3. 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係。其中任一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整個生態系統。正是由於物質流、能量流和資訊流的存在,使各種生物與環境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