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學期物理期末知識點總結

  為了幫助大家在考試前,鞏固知識點,對所學的知識更好的掌握,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  ,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用。

  :

  第一節 牛頓第一定律

  一、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伽利略認為: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運動的物體之所以停下來,是因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

  二、牛頓第一定律:

  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 靜止 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 狀態。

  定律解讀

  1.“一切”適用於所有物體。

  2.“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條件。

  3.“總”一直、不變。

  4.“或”指物體不受力時,原來靜止的總保持靜止,原來運動的就總保持原來的速度和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兩種狀態必有其一,不同時存在。

  5.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驗事實的基礎上,用推理的方法概括出來的。不能用實驗直接證明。

  6.牛頓第一定律說明了力和運動的關係: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三、慣性

  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這種性質叫 慣性 。

  慣性概念解讀

  1.慣性沒有條件。任何物體任何時候都有慣性。

  2.慣性沒有方向。物體只是保持之前的運動狀態。

  3.慣性只與質量有關,質量越大,慣性越大。

  4. 跟物體的運動情況無關。

  第二節 二力平衡

  一、力的平衡:

  物體在受到幾個力的作用時,如果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我們就說這幾個力平衡。

  二、二力平衡的條件:

  作用在 同一物體 上的兩個力,如果 大小相等 、 方向相反 ,並且在 同一條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

  ***簡記:同體、等大、反向、共線。***

  平衡力——運動狀態不改變

  如,一個物體只受拉力和重力作用時。靜止:F=G 勻速向上:F=G

  勻速向下:F=G

  三、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已知物體狀態求重力大小;已知物體受力求重力大小;已知拉力大小求重力大小;已知物體受力可知物體運動狀態。

  第三節 摩擦力

  一、摩擦力***F摩***

  1、定義: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個力叫滑動 摩擦力 。

  2、摩擦力產生條件:a.兩個物體接觸且有壓力;b.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的趨勢;c.接觸面不光滑。

  3.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

  二、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所受的 壓力 有關,接觸面受到的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2.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的 粗糙程度 有關,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滑動摩擦力大小與物重、速度、接觸面積無關

  三、摩擦的利用和防止

  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1*** 增大壓力;***2***增大接觸面粗糙程度

  事例 :

  ① 自行車用越大力剎車,就停得越快;② 拔河時用力握繩子;③ 冬天在結冰的路面上撒沙;④ 冬天路面打滑,在汽車輪上纏鐵鏈;⑤ 鞋底或輪胎有凹凸不平的花紋; ⑥ 上單槓,手上摸鎂粉。

  2、減小摩擦的方法:

  ***1***減小壓力;***2***減小接觸面粗糙程度;***3***用滾動代替滑動;***4***使兩個相互接觸的表面隔開***例如打油***

  事例:

  ① 手握單槓不能太緊;② 滑雪板底面做的很光滑;③ 機器轉動的部分加滾動軸承;④ 加潤滑油;⑤ 磁懸浮列車靠強磁場把列車托起。

  重力定義:由於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重力。

  說明:①地球附近的物體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但不能說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④在兩極時重力等於物體所受的萬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時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說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體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緯度越高,同一物體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體在兩極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個物體的重力不受運動狀態的影響,與是否還受其它力也無關係。

  ③在處理物理問題時,一般認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變。

  ***2***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即垂直於水平面***說明:①在兩極與在赤道上的物體,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響,與運動狀態也沒有關係。

  ***3***重心:物體所受重力的作用點。重心的確定:①質量分佈均勻。物體的重心只與物體的形狀有關。形狀規則的均勻物體,它的重心就在幾何中心上。

  ②質量分佈不均勻的物體的重心與物體的形狀、質量分佈有關。

  ③薄板形物體的重心,可用懸掛法確定。

  說明:①物體的重心可在物體上,也可在物體外。

  ②重心的位置與物體所處的位置及放置狀態和運動狀態無關。

  ③引入重心概念後,研究具體物體時,就可以把整個物體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於重心的一個力來表示,於是原來的物體就可以用一個有質量的點來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