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國家的殖民擴張教案設計

  對殖民國家來說:殖民統治者從殖民地掠奪了大量的財富,在歐洲轉化為資本,成為歐洲資本原始積累的主要來源之一。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二歷史《西歐國家的殖民擴張》優秀教案設計以供大家學習。
 

  

  教學目標

  1、英、法、荷的殖民擴張;東印度公司的建立;英、荷、法爭奪殖民地的鬥爭:英國的《航海條例》、英荷戰爭、七年戰爭、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殖民主義的罪惡。

  2、通過近代早期殖民擴張的學習,使學生明白:早期殖民國家間的激烈商戰,是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重要方式之一。工業資本的英國戰勝封建的西班牙、法國和商業資本的荷蘭,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早期的殖民擴張,一方面,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資本原始積累,使歐洲資本主義迅速發展,使工業革命的時機逐漸成熟。另一方面,它打斷了亞、非、拉美廣大國家和地區的歷史程序,造成了當地的貧困和落後。

  3、通過揭示殖民主義的罪惡,使學生認識到,資本主義是伴隨著征服和掠奪而發展起來的。通過對英法荷等國殖民擴張概況的瞭解,使學生認識到,從殖民地掠奪原料、財富,向殖民地傾銷商品,是資本主義固有的屬性,只要資本主義制度存在一天,它就不會消失。

  教材地位分析

  本節內容主要反映的是17、18世紀歐洲國家間的戰爭,這些戰爭主要都與爭奪商品市場和殖民地有直接的關係,其本質上都是商業戰爭,它反映了商品經濟取代自然經濟和資本原始積累的時代特徵,它不僅是早期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重要表現,也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它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所需的資本原始積累在資本主義發展史上不可缺少的一步。而荷、法相繼敗於英國手下,也恰恰證明了資本主義對封建制度的優勢,並預示著世界歷史發展的方向。此外,伴隨著殖民擴張的進行,世界各地區之間聯絡日益加強,這就為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到來,19世紀末世界形成一個整體打下了基礎。所以,對殖民活動的客觀、全面的認識,對資本主義曾經起過的“革命”作用的正確理解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

  關於“奴隸貿易”的建議

  關於“奴隸貿易”問題,讓學生認識到資本主義的血腥發展史的同時,用已學過的資本主義關係的本質去思考,它說明的本質內涵是什麼?“販奴”貿易開始於何時?結束於何時?奴隸貿易的出現與資本主義生產的需求之間有何關係?為什麼說它的產生和消失都適應資本主義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

  關於英、法、荷爭奪殖民地的鬥爭的建議

  關於16、17、18世紀的英法荷等國間的殖民爭霸過程,以學生閱讀教材,自己整理製作圖表的方式完成。也可運用多媒體教學輔助課件的方式,或活動地圖的形式完成。

  重點分析

  本節的教學重點是英、法、荷的殖民擴張和爭奪。緊隨16世紀的殖民擴張封建國家西班牙、葡萄牙之後,17世紀資本主義發展較早的英、法、荷首先開始資本主義性質的殖民擴張活動,並貫穿於整個17—18世紀。而當時的殖民爭霸鬥爭就其本質而言是資本主義性質的殖民爭霸鬥爭,並且它還是英、法、荷三國為爭奪海外市場的擴張與爭霸鬥爭,所以它是本節的重點,是本節所描述的歷史內容的主線。

  難點分析

  如何全面、客觀地評價早期殖民擴張。因為在評價這一歷史現象的過程中,需要涉及政治經濟學,以及哲學的相關概念和原理,客觀、正確地認識殖民主義的後果,學生在總體把握起來有些難度。因為:殖民活動對西方國家而言是一個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途徑,為西歐資本主義發展積累了物質基礎;但它對東方國家,特別是受西方國家侵略的國家和地區來講,它是一場殘酷的血腥掠奪過程,它造成了東方國家的貧困和落後。因此,正確全面地評價殖民主義就是理解歷史的進步的同時,要看清這種歷史進步而付出的巨大代價,是培養學生辨證思維的不可或缺的、然而又具有一定思維難度的典型問題。

  課內探究活動

  組織學生對下列問題進行分組討論等思維活動:“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活動與英、法、荷的殖民活動有何不同?”“英國打敗荷蘭的本質上的意義是指什麼?”“英國為什麼能夠打敗法國?”“這個時期的殖民活動與這個時代特徵有何關係?”“ 荷蘭、英國殖民者先後入侵中國反映了當時國際關係的什麼特點?它對以後的世界格局的變化帶來了怎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