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識點

  在認識地理特點的過程中,要在分析要素特徵和各部分聯絡的基礎上加以綜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1.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佈

  ⑴洋流形成因素:盛行風是海水運動的主要動力, 洋流前進時還受陸地形狀的限制和地轉偏向力的影響.

  ⑵表層洋流分佈規律:

  中低緯度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北順南逆大陸東岸***即大洋西岸***為暖流;大陸西岸***即大洋東岸***為寒流中高緯度以副極地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北逆南無大陸東岸***即大洋西岸***為寒流;大陸西岸***即大洋東岸***為暖流北印度洋季風洋流冬季受東北季風影響,海水向西流,形成逆時針流動的洋流 ;夏季受西南季風影響,海水向東流,形成順時針流動的洋流。

  2.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⑴對氣候的影響

  暖流由低緯流向高緯,水溫比流經海域高增溫增溼北大西洋暖流使西歐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分佈於55°~70°N大陸西岸,呈現森林景觀,北極圈內出現不凍港,如俄羅斯的摩爾曼斯克港寒流由高緯流向低緯,水溫比流經海域低降溫減溼受祕魯寒流影響,南美西海岸形成了狹長的熱帶荒漠

  ⑵對海洋生物資源和漁場分佈

  北海道漁場日本暖流與千島寒流交匯

  ①寒暖流交匯處海水受到擾動,將下層營養鹽類帶至表層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餌料豐富.

  ②兩種洋流匯合形成水障,阻礙魚類遊動,魚群集中紐芬蘭漁場墨西哥灣暖流與拉布拉多寒流交匯北海漁場北大西洋暖流與北冰洋南下冷水交匯祕魯漁場盛行上升流受離岸的東南信風影響,深層海水上湧把營養物質帶到表層

  ***二***

  1.大氣的能量來源:太陽輻射能

  2.大氣受熱過程及溫室效應

  大氣受熱過程

  ⑴太陽輻射能傳播的過程中部分被大氣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達地面,並被地面吸收。

  ⑵地面吸收太陽輻射能增溫,以長波輻射的形式把熱量傳遞給大氣。

  ⑶地面是近地面大氣的主要、直接熱源。

  大氣溫室效應 大氣吸收地面輻射增溫的同時也向外輻射熱量,向上的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間,向下的部分稱為大氣逆輻射,把熱量歸還給地面。

  ①多雲的陰天夜晚氣溫不會太低是因為雲層厚大氣逆輻射強

  ②十霧九晴:晴天夜晚大氣逆輻射弱氣溫低空氣中的水汽易凝結成霧滴

  ③青藏高原光照強但熱量不足的原因 :青藏高原空氣稀薄,大氣吸收太陽輻射少,光照強;夜晚大氣逆輻射弱氣溫低。

  ***三***

  1.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如圖示0°

  2.地球公轉過程中兩分兩至點的判斷 23°26′S

  依據:看日地球心連線和赤道的位置關係——連線在赤道以北說明太陽直射23°26′N, 則地球處於公轉軌道上的夏至點;連線在赤道以南說明太陽直射23°26′S, 則地球處於公轉軌道上的冬至點

  簡便方法:看地軸——地球逆時針公轉時,地軸左偏左冬,地軸右偏右冬。

  3.地球公轉過程中速度變化的判斷

  依據:1月初,地球執行至近日點,公轉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執行至遠日點,公轉速度最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