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期末考試要點總結

  高中地理知識點複雜繁瑣,為了使高中生在地理學習中更急便捷,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吧,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篇一

  一、重點內容分析:

  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在不斷深化

  宇宙是物質的、運動的

  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天體***會舉例:恆星等;還有星際空間的氣體和塵埃***

  天體之間相互吸引和繞轉形成:天體系統

  天體系統的層次: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總星系

  河外星系——總星系

  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太陽系圖:八大行星按結構特徵的分類及各自的成員***地球的普通性***

  小行星帶的位置

  彗星

  中心天體:太陽***質量最大***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

  宇宙環境的原因: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太陽光照穩定

  地球自身的原因:適宜的日地距;適宜的體積與質量

  太陽的能量來源及其對地球的重大的影響

  來源:太陽中心的核聚變

  影響:是自然界水、大氣、生物迴圈的主要動力;生產和生活的能量***太陽能和化石燃料***

  太陽黑子和耀斑對地球的影響

  太陽大氣分層太陽活動型別太陽活動比較對地球影響

  光球層黑子多少和大小是太陽活動強弱的標誌對氣候:降水與黑子數的相關性干擾電離層,影響短波通訊干擾地球磁場,引起磁暴

  色球層耀斑最強烈的太陽活動顯示;但兩者常相伴出現,活動週期為11年

  地球自轉的方向及週期

  自轉方向:自東向西;北極逆時針;南極順時針

  週期:1個恆星日

  晝夜更替和地方時產生的原因——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之一、二

  晝夜更替

  晨昏線的含義、位置

  太陽高度的概念: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陽高度?晨昏線上的太陽高度=0

  晝夜更替的週期及意義:1個太陽日***24小時***

  不同經度地方時不同

  自西向東自轉:地方時東早西晚;每15經度地方時差1小時

  地轉偏向力對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影響——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之三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處不偏

  影響:風向;洋流;河流兩岸沖刷和泥沙堆積狀況

  地球公轉的方向、軌道、週期、黃赤交角

  公轉方向:同自轉相同

  公轉軌道:近似正圓的橢圓;近日點和遠日點的位置及大致日期

  週期:1個恆星年

  速度的變化:近日點最快;遠日點最慢

  黃赤交角***體現自轉和公轉的關係***

  重視黃赤交角的立體圖和平面圖:

  理解圖上重要的點、線、面、角及其關係,並要求會畫、會描述

  地軸、晨昏線、赤道面、黃道面、南北迴歸線、南北極圈、太陽直射光線***點***

  黃赤交角與地軸的軌道傾角的關係

  黃赤交角的影響:太陽直射點在地表位置的移動——地表太陽輻射量的時間分配變化

  明確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及週期:——以1迴歸年為週期,在南北迴歸

  線間往返移動***線上有一次直射;線間有兩次直射***

  黃赤交角的變化會導致五帶範圍的什麼變化?

  “二分二至圖”

  地球位置及相應的日期和節氣、公轉方向、地軸指向、近遠日點的大致位置、公轉速度的變化

  10、四季與五帶的形成

  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

  正午太陽高度角的週年變化:

  同日不同緯度的分佈規律:由直射點所在緯線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

  同緯度不同季節的變化:近大遠小***6月22日前後?12月22日前後?***

  晝夜長短的週年變化:

  直射點所在半球晝長於夜,緯度越高晝越長

  直射點移向的半球晝漸長

  6月22日前後,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及其以內有極晝

  12月22日前後,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晝最短夜最長,北極圈及以內有極夜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晝夜平分

  赤道?——全年晝夜平分

  四季的劃分:***中緯度明顯***

  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太陽最高、白晝最長的時間為天文夏季

  太陽最低、白晝最短的時間為天文冬季

  2高一地理的知識點具體的總結

  春秋是其中的過渡

  三種四季;24節氣

  五帶的劃分:

  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的緯度分佈狀況——太陽輻射量由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五帶形成

  五帶界線及各自現象;五帶是氣候劃分和自然帶劃分的基礎

  地中海地區的氣候特點是?***乾熱——夏季/曖溼——冬季***因為受***副高/西風***控制

  非洲北部的熱帶草原呈現***一片蔥綠/一片枯黃***景觀,因為受***赤道低壓/信風***控制

  北京此時的氣候特點是***高溫多雨/寒冷乾燥***,主要因為***東南季風/西北季風***的影響

  亞歐大陸上***亞洲低壓/亞洲高壓***勢力強盛

  東亞刮***東南風/西北風***,原因是***海陸熱力差***

  南亞刮***西南風/東北風***,原因是***東南季風北移過赤道右偏成西南季風或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冬季刮東北風的原因是海陸熱力差***

  北印度洋環流呈***順時針—海水東流—因為刮西南風/逆時針—海水向西流—因為刮東北風***

  當地球公轉到***A/C***點時,長江口附近海域的鹽度最***低/高***

  當地球執行到D到A的過程中:珠江、長江處於汛期***因為雨季雨水補給***

  從A到B的過程中:黃河***雨季到來***、塔里木河處於汛期***夏季冰川融水最多***

  篇二

  一、重點內容分析

  1、大氣的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體雜質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低層大氣組成:穩定比例的幹潔空氣***氧氮為主***、含量不穩定的水汽、固體雜質

  氮--生物體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動必需的物質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溫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護傘,吸收紫外線

  水汽和固體雜質--成雲致雨;雜質:凝結核

  2、大氣的垂直分層及各層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大氣分層氣溫隨高度變化氣流狀況其它特徵與人類關係

  對流層越高越低對流佔3/4大氣質量;水汽和塵埃;各緯度層高不一致天氣現象

  平流層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飛行;存在臭氧層

  高層大氣存在電離層***無線電通訊;太陽活動干擾短波通訊

  3、大氣的受熱過程

  ***1***根本能量源:太陽輻射***各類輻射的波長範圍及太陽輻射的性質--短波輻射***

  ***2***大氣的受熱過程***大氣的熱力作用***--太陽晒熱大地,大地烤熱大氣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三種形式及各自現象***用例項說明***

  影響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陽高度角***各緯度削弱不同***

  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瞭解地面輻射***紅外線長波輻射***;大氣輻射***紅外線長波輻射***

  保溫作用的過程:大氣強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大氣逆輻射將熱量還給地面

  ***圖示及例項說明--如霜凍出現時間;日溫差大小的比較***

  保溫作用的意義:減少氣溫的日較差;保證地球適宜溫度;維持全球熱量平衡

  4、大氣垂直運動和水平運動的成因

  ***1***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冷熱不均***各緯度之間;海陸之間***

  3高一地理的知識點具體的總結

  ***2***大氣運動形式:

  最簡單形式:熱力環流***圖示及說明***;舉例:城郊風;海陸風;季風主要原因

  熱力環流分解:冷熱不均引起大氣垂直運動

  水平氣壓差水平氣流由高壓流向低壓

  大氣水平運動***風***:

  形成風的根本原因:冷熱不均

  形成風的直接原因:水平壓差***或水平氣壓梯度力***

  影響風的三個力: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地表磨擦力

  風向的決定:1力風***理論風***--垂直於等壓線,高壓指向低壓

  2力風***高空風***--平行於等壓線,北右偏,南左偏

  3力風***實際地表風***--斜穿等壓線,北右偏,南左偏

  注意北半球實際地表氣壓場中的某點風向的畫法

  5、三圈環流與氣壓帶、風帶的形成

  ***1***無自轉,地表均勻--單圈環流***熱力環流***

  ***2***自轉,地表均勻--三圈環流

  ***3***三圈環流的組成:0-30低緯環流;30-60中緯環流;60-90高緯環流

  地表形成7壓6風:緯向分佈的理想模式***帶狀***

  各氣壓帶的乾溼狀況***低壓溼;高壓幹***

  各風帶的風向及乾溼狀況***信風一般較幹;西風較溼***

  極鋒:60度附近,由盛行西風和極地東風相遇形成

  氣壓帶和風帶隨太陽直射點的季節性南北移動而移動

  ***4***海陸分佈對氣壓帶和風帶的影響:實際地表狀況***塊狀***

  最重要的影響:海陸熱力差

  表現***大氣活動中心***:北半球7月***夏季***:亞歐大陸-亞洲低壓;太平洋上高壓

  北半球1月***冬季***:亞歐大陸-亞洲高壓;太平洋上低壓

  ***5***季風環流***重檢視示***

  概念理解:是全球性大氣環流的組成部分;東亞季風最典型

  季風的成因:主因--海陸熱力差***可解釋東亞的冬夏季風;南亞的冬季風***

  南亞夏季風的成因--南半球東南信風北移過赤道右偏成西南風

  ***或概括說: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

  季風的影響:季風的共性特點:雨熱同期;降水量季節變化大,易有旱澇災

  東亞的兩種季風氣候及各自分佈區***以秦淮一線為界***;各自氣候特點

  --溫帶季風氣候:秦淮以北季風區;冬乾冷;夏溼熱

  --亞熱帶季風氣候:秦淮以南季風區;冬溫和少雨;夏溼熱

  --東亞兩種季風氣候的冬夏季風風向相同,成因相同

  --注意季風區城市工業佈局中大氣汙染企業的分佈

  南亞的熱帶季風氣候:

  --全年高溫,旱季***東北季風控制***和雨季***西南季風控制***交替

  季風區是世界上水稻種植業主要分佈地區

  --東亞、南亞和東南亞的季風氣候區和東南亞的熱帶雨林氣候區

  6、大氣環流與水熱輸送的關係——是對大氣環流作用的總結

  ***1***全球性的大氣環流:

  促進了高低緯度之間、海陸之間的熱量與水汽的交換;

  調整了全球的水熱分佈;

  是各地天氣變化和氣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2***幾類重要氣候的成因:

  地中海氣候:

  南北緯30-40之間大陸西岸;冬受西風控制,暖溼;夏受副高控制,乾熱

  熱帶草原氣候:

  南北緯10-20度之間;全年高溫,雨季受赤道低壓控制,乾季受信風控制

  溫帶海洋性氣候:

  南北緯40-60之間大陸西岸;全年受西風控制,氣候暖溼

  熱帶雨林氣候:

  赤道附近;全年溼熱,終年受赤道低壓控制

  三種季風氣候:***見以上分析***

  7、鋒面、低壓、高壓等天氣系統的特點

  鋒面系統

  鋒面類別圖示符號表示過境前天氣過境時天氣降水位置舉例

  冷鋒暖氣團控制:晴;氣壓低陰天、下雨、颳風、降溫鋒後冬寒潮;夏我國北方暴雨

  暖鋒冷氣團控制:晴;氣壓高連續性降水鋒前

  低壓***氣旋***和高壓***反氣旋***系統

  氣壓:高低壓

  氣流:氣旋和反氣旋

  篇三

  中心氣壓水平氣流方向垂直氣流方向中心天氣狀況舉例其它影響

  氣旋低北逆南順向上陰雨亞洲低壓沿槽線形成鋒面

  反氣旋高南順北逆向下晴亞洲高壓

  鋒面氣旋***重要!***

  要求:圖上每一個天氣系統的識別;

  不同地點所受天氣系統的控制及出現的天氣現象

  8、地理位置、大氣環流、地形等因素對氣候的影響

  氣候因子分析

  地理位置

  A緯度位置:決定太陽輻射——氣候差異的最基本原因——決定熱量或氣溫

  B海陸位置:

  例如溫帶海洋性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海洋性氣候溫差小,溼度較大;大陸性反之

  大陸東岸季風氣候形成是由於海陸之間的熱力性質的差異

  大氣環流***氣壓帶和風帶***

  特點:雙重性質——各緯度、海陸之間水熱交換;直接控制某地氣候特點***水熱狀況***

  下墊面***地表狀況***;最近地面大氣直接熱源與水源

  其它影響氣候的因素:人類活動、洋流***寒流降溫減溼;暖流增溫增溼***

  氣候型別

  氣候特點***會判斷氣溫降水圖;會描述***

  氣候要素:氣溫、降水

  以溫定帶——月均溫在15度以上,為熱帶氣候

  月均溫最低在0-15度,為亞熱帶氣候

  月均溫最低在0以下,溫帶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除外***

  以水定型——熱帶氣候分為四種:

  熱帶雨林氣候:全年多雨;

  熱帶沙漠氣候:全年乾旱;

  熱帶季風氣候:旱雨兩季

  熱帶草原氣候:旱雨兩季

  亞熱帶氣候分為兩種:

  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

  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冬雨夏幹

  溫帶氣候分為三種:

  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

  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少雨

  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溼潤

  氣候成因

  季風氣候成因:三種季風氣候

  氣壓帶和風帶交替控制氣候:

  地中海氣候***副高和西風***;熱帶草原氣候***信風和赤道低壓***

  單一氣壓帶和風帶控制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赤道低壓***;溫帶海洋性氣候***西風***

  氣候分佈

  大陸東岸氣候:三種季風氣候

  大陸西岸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大陸內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9、地球溫室效應、臭氧層的破壞、酸雨等現象產生的原因及危害

  現象產生原因汙染物危害對策

  溫室效應燃燒礦石燃料毀林特別是熱帶森林的破壞二氧化碳

  海平面上升***原因?***對沿海低地構成直接威脅引起各地區降水和乾溼狀況的變化,進而導致世界各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具體表現?***

  提高能源利用率,採用新能源;努力加強國際間的合作;植樹造林

  臭氧層的破壞使用製冷裝置等消耗臭氧物質氟氯烴等太陽紫外輻射增加:直接危害人體健康;對生態環境和農林牧漁業造成破壞

  全球合作,減少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排放;積極研製新型製冷系統

  酸雨燃燒化石燃料***主要是燃煤***;汽車尾氣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氣體

  水體酸化,影響魚類生長乃至死亡;酸化土壤,危害森林和農作物生長;腐蝕建築物和文物古蹟危及人體健康

  最根本途徑:減少人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資源的綜合開發和利用***如清潔煤技術;清潔燃燒技術;廢氣再利用***燃燒低硫煤或其它清潔能源


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