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的簡答題的答題規範詳解

  簡答是地理的固定的題型,也是不少學生常見的失分的題型,簡答題是有一定的答題規範的,下面的小編將為大家帶來高中地理的簡答題的答題規範的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地理的簡答題的答題規範

  1.等高線地形圖小專題:

  ⑴水庫大壩建設選擇在河流峽谷處,原因:

  ①地處峽谷處,利於築壩;

  ②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⑵交通運輸線路***鐵路、公路***選擇某地的理由:

  等高線稀疏,地形坡度和緩,建設週期短,投資少,施工容易。

  ⑶確定某地為盆地,判斷理由:

  河流向中部彙集,表明地勢中間低,四周高。

  ⑷引水工程選擇某地,原因:該地地勢較高,河水可順地勢自流。

  ⑸選擇某地為梯田,理由:

  該地地勢平緩,坡度較小,在此開墾梯田,既擴大耕地面積,又利於水土保持,達到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的統一,實現可持續發展。

  ⑹登山選擇某線路,原因:該地等高線稀疏,地形坡度較小,爬坡容易。

  2.海洋資源小專題:

  ⑴漁業資源集中分佈在溫帶沿海大陸架海域,原因:

  ①大陸架水域,海水較淺,陽光充足,光合作用強盛;

  ②寒暖流交匯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將海底營養物質帶至表層;

  ③入海河流帶來豐富營養鹽類;浮游生物繁盛,魚類餌料充足,易形成大漁場。

  ⑵海底礦產資源分佈規律:①近岸帶的濱海砂礦:砂、貝殼等建築材料和金屬礦產

  ②大陸架淺海海底:石油、天然氣以及煤、硫、磷等礦產資源

  ③海盆:深海錳結核***主要集中於北太平洋***

  3.鹽度和洋流小專題:

  ⑴鹽度最高的是紅海,原因:

  ①地處副熱帶海區,降水稀少,蒸發旺盛.

  ②周圍是熱帶沙漠地區,缺少大河注入.

  ⑵鹽度最低的是波羅的海,原因:

  ①地處較高緯度,氣溫低,蒸發弱。

  ②周圍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區,有淡水注入.

  ⑶巴爾喀什湖東鹹西淡的原因:

  ①東部:地處內陸,降水稀少,蒸發旺盛;缺少河流注入.

  ②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釋作用.

  ③中部窄,不利於兩邊水體交換,造成兩側鹽度差異較大。

  ⑷世界表層海水鹽度的水平分佈規律:

  從南北半球的副熱帶海區分別向兩側的低緯度和高緯度遞減。⑸判斷某洋流性質為寒***暖***流,判斷理由是:

  溫度方面:洋流流經海區溫度較同緯度其他海區低***高***,

  方向方面:由較高***低***緯度流向較低***高***緯度。

  4.河流及交通小專題:

  ⑴中國南流出境河流境內外名稱變化:

  元江---------紅河瀾滄江---------湄公河

  怒江---------薩爾溫江雅魯藏布江-----布拉馬普特拉河

  ⑵西歐河流航運價值大的原因:

  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穩定,含沙量小,無冰期,航運價值大.

  ⑶俄羅斯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航運價值不大的原因:

  緯度較高,封凍期長,有凌汛現象.

  ⑷極地航路開闢的重要意義:縮短航程,節時節能.

  ⑸我國西南地區水能豐富,主要原因是:

  ①地處溼潤地區,降水豐沛,徑流量大;

  ②地處一、二階梯交界處,河流落差大。

  變式:三峽地區水能豐富,主要原因是:

  ①地處溼潤地區,降水豐沛,徑流量大;

  ②地處二、三階梯交界處,河流落差大。

  ⑹南昆鐵路建設的意義:

  經濟意義:①有利於資源開發和物資輸出。

  ②有利於發揮鐵路對經濟輻射的作用,促進外向型經濟發展。

  ③有利於開發旅遊資源,帶動第三產業發展。

  政治意義:①有利於鞏固民族團結。

  ②有利於加快西南區脫貧速度。

  ③有利於社會穩定;

  戰略意義:①有利於加快對外開放,發展外向型經濟。

  ②有利於鞏固國防,保衛邊疆。

  ⑺俄羅斯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的重要意義:

  ①加強東西部經濟聯絡,促進物資交流;

  ②加快資源開發,化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

  5.地質地形小專題:

  ⑴南極發現有豐富煤炭***北極地區埋藏豐富石油***,說明:

  南極***北極***地區曾經位於溫暖溼潤地區,森林茂密,後經大陸漂移至此,這是板塊構造學說的有力佐證.

  ⑵剛果盆地的形成原因:

  剛果盆地原來是內陸湖,後經地殼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瀉而成.

  ⑶死海***貝加爾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內力作用----斷裂陷落

  ⑷北美五大淡水湖***歐洲峽灣地形、湖泊***成因: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⑸廬山***華山、泰山***的形成:斷塊山地

  ⑹七大洲地形特色:

  亞洲:①地形複雜多樣,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積廣;

  ②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佈在河流的中下游;

  非洲:①地形以高原為主,地面地伏不大;

  ②東部縱貫著巨大的東非裂谷帶;

  ③地勢特點:東南高,西北低

  歐洲:①歐洲地形以山地、平原為主,平原面積廣大,佔總面積2/3;

  ②地勢低平,為世界地勢最低一洲***300m***,地勢南北高,中部低;

  ③冰川地形廣佈

  北美洲:①地勢東西高,中部低;

  ②南北縱列三大地形區,西部是山地,東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

  ③冰川地形在大陸北半部廣佈

  南美洲:①西部為南北縱貫的安第斯山脈;

  ②東部為平原、高原相間排列

  大洋洲:①地勢低平。地表起伏和緩;

  ②地形為南北三個縱列帶,東部為山地,中部為平原,西部為高地

  南極洲:①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m***;

  ②大陸冰川廣佈,冰層平均厚度達2000米,冰層以下地形多樣

  ⑺西南地區地質災害嚴重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①山區面積廣大,岩石破碎,風化嚴重;②乾溼季分明、暴雨集中;

  ③地殼運動強烈、山體中斷層發育。

  人為原因:④對植被的破壞

  高中地理圖文結合是有效的複習方法

  正確處理點線面關係

  在地理複習策略的運用上,應認真抓好“點、線、面”之間的關係。

  首先是點,即《考試說明》規定的知識點和考點,這是複習的基石。這些考點是高考命題的基本元素,逐個落實這些考點,就能達到夯實基礎的目的。考試時,若能將試題快速返回教材、檢索到相應考點,便能事半功倍。

  其次是線,即人地關係這條主線。這是學科功能的重要體現。高中地理教材集中講述了當前人類共同關心的資源、人口與環境三大問題,考生應理解這些問題產生的根源、現實表現和解決措施,樹立科學正確的資源觀、人口觀與環境觀。

  第三是面,即以地圖為截面,培養考生的讀圖、繪圖能力。

  小提醒:說到“點”,除了知識點、考點外,考生還應注意熱點。高考不迴避社會熱點,近年的文科綜合測試以熱點材料作為試題的切***已成為一大趨勢。因此,在複習中以熱點為載體,並將之題型化處理,達到學用結合的目標很有必要。考生應以社會熱點為載體,培養應用型能力。比如汶川地震、北京奧運、航天基地、滬寧杭和環渤海與珠三角三大經濟區、中東地區、美國金融危機等熱點和焦點。

  加強知識內在聯絡

  通過研究考綱和高考試題,可以發現所有高考命題的一個重要規律:“取材於課本,但又不拘泥於課本”。這就要求複習應迴歸課本,對主幹知識進行梳理。

  有了地理基本知識後,就能以此為知識的生長點去獲得更多的知識,就能夠運用這些共性的原理去解決千差萬別的實際問題,就能夠進行創造。地理課本中運用這些共性的原理去解決千差萬別的實際問題,就能夠進行創造。地理課本中的文字系統、影象系統、練習系統三者是有機結合、互為補充的,成為該學科完整的知識體系。

  有的考生在複習課本時,只重文字,忽檢視像,不看課後練習,而高考以能力立意,往往又與影象、課後練習有關聯,這樣就會出現知識弱點和盲區,在不該失分的地方失分。因此,後期複習不可忽檢視像和練習部分,更應注重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強調學科的知識結構,強調學以致用、理論聯絡實際。

  □小提醒:複習課本時,一定要建立起知識網路。例如,複習“氣候”時,可以從氣候的四大因子:氣溫、降水、氣壓和風展開聯想。以一個知識點為中心,儘可能拓展其外延,儘量將相關的知識點聯絡起來,在頭腦中形成知識網路,這樣,知識才能轉化成能力。

  宜將圖文有機結合

  高考考查考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礎知識,地理思維能力及運用地理資料、地理事實材料、圖表、地圖去闡述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提供大量新素材、新資訊,設定新情景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地理資訊、分析解決問題的地理思維能力已經成為文科綜合能力測試的顯著特色。因此,夯實基礎和培養能力是整個地理複習過程的兩個根本著眼點。根據地理學科的特點及高考的要求,地理複習必須注意圖文結合。

  影象考查是地理高考題的主要特徵,所以考生要學會運用經緯度、海陸輪廓形態、地形、河流分佈及政區邊界等方法進行區域定位。

  地圖是地理學的“語言”,是學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沒有地圖的配合,地理教學就無法有效地展開。因此,複習時,考生要堅持圖文結合的原則,養成“左圖右文”的學習習慣,更要掌握閱讀和使用地圖的正確方法,掌握繪製相關圖是地理學的“語言”,是學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沒有地圖的配合,地理教學就無法有效地展開。因此,複習時,考生要堅持圖文結合的原則,養成“左圖右文”的學習習慣,更要掌握閱讀和使用地圖的正確方法,掌握繪製相關地理影象的一般技巧。

  □小提醒:考試說明中明確要求考生要具有“使用和分析各種資料,進行地理資訊地提取、認定、判斷及反思”的能力,獲取有效資訊成了解題的關鍵之一。為此在認定圖表材料時應該仔細、完整,做到“看清一切圖文資訊”,不丟掉任何一個資訊點,包括容易被忽略的圖例、註記、標題說明等。

  保證題量提高能力

  高考以能力立意為主,試題以問題立意入手,這就要求考生在平時的學習和訓練過程中要努力體會地理學科的思維特點,總結解題規律和技巧,有意識、有目的、有針對性地科學訓練,提高解題能力。

  保證每天都做一定數量的習題,是鞏固知識、提高技能的需要,但是考生必須防止沉溺於“題海”而不能自拔。

  為此,考生應有計劃、適度做一些有針對性的試題,以培養答題的感覺。建議考生對眾多的複習資料進行精選,最好有針對性練一些幾年來各地的高考真題,通過做題培養答題的思路,通過做題檢測自己答題的準確性,在精細方面下工夫。同時將最近一段時間做過的模擬題、模擬題進行整理,適當彙總一下最近自己常見的知識漏洞和解題方法的不足。

  對於每考必失誤的“弱點”知識,除加強相關課本知識的複習外,還必須針對“弱點”進行定點訓練。採用“練習———找到出錯原因———迴歸課本———再練習”的複習模式,讓弱點不再弱。□小提醒:對不同的題可以採取不同處理方式,有的題要一步一步認真解答,而有的題則可略去複雜過程,或乾脆“看題”,即尋找解題思路而不動筆。對超教材、超教學大綱的偏、難、怪題應堅決放棄,避免浪費時間和精力,掌握複習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