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階段有哪些語文學習方法

  在新課標背景下,學生觀、發展觀、課程觀等都有了翻天覆地的新變化,高中語文課程的改革也勢在必行。語文是融工具性與人文性為一體的基礎性學科,因此教師必須採用多種策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優化語文教學課堂。目前,高中語文課堂中仍存在學生不重視、不喜歡語文課堂的現狀,因此主要針對這一問題提出切實有效的措施以增強高中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習語文的效率。

  

  ***一***要自主:觀千劍,操千曲。

  古人云:“觀千劍而後識器,操千曲而後曉聲。”《周易·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強調的就有自主學習的重要。語文學習不同於其他學科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教師的“教”不會直接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而只能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求理解,才能逐漸達到“自會讀書,自能作文”的境界。

  試圖靠老師講得好、深、透,學生只管默默聆聽、記憶就學好語文,這種想法已被無數事實證明:此路不通!因此,有意識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作好自主學習規劃,加大自主練習的力度,自奮其志,自求其通,也是一條極重要的語文學習規律。

  ***二***重興趣:知而好,好而樂。

  “知之”:走進語文,不牴觸,不反感,不因對以前的老師、教材和考試的印象而遷怒語文;能如此,方可初嘗語文的甘霖。

  “好之”:日日操習,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棄,不因外界干擾、其他學科和考試分數而離開語文;能如此,方可欣賞語文的漫天紅霞。

  “樂之”:處處留心,養成習慣,言談舉止,一笑一顰,莫非語文;能如此,方可進入語文的神仙洞天!

  ***三***必多寫:思欲利,筆磨禿。

  學語文所為何事?豐富心靈、明白事理、完美生活。就是要鍛鍊自己的感性和理智,情感思想要富贍犀利!

  只會作題,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鍛鍊,其情思通常表現出兩個缺陷:一是“淺”:情感幼稚化,思維平面化,既無深情,也無遐思;一是“窄”:生活面窄,導致了關注的主題窄,既少閱歷,又缺大氣。

  要糾正這兩個缺陷,使自己的情思“深”、“廣”,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同時,必得加上一個字:“寫”!“寫”可以醞釀和昇華情感,“寫”可以廓清和鍛造思想。“思欲利”,必多寫!

  堅持寫日記,這是許多偉大成功者的良好習慣;至少要堅持每週練習寫作兩次:生活札記一篇,記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的鮮活素材;讀書筆記一篇,養成閱讀習慣,整理讀書收穫。三年裡,能寫到三至五萬字,是基本的量的要求。如此,方可謂:“筆磨禿”。

  ***四***定多讀:破三春,匯九流。

  三年中,要下定決心廣泛而深入的閱讀,這就叫“勘破三春”。閱讀時,要涵蓋古今,包舉文理,融會中外,首重哲學,這就叫“融匯九流”。舉凡人類心靈智慧的結晶,能開眼界、除迷狂、啟思維、美德行、富心靈者,均可大讀特讀。尤請注意:不要只讀文學作品,不要只讀中國作家。

  ***五***強積累:有詩書,有成竹。

  語文學習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就是模仿,模仿的榜樣***模板***應該是什麼呢?當然是前賢今人的成功之作。茅盾背《紅樓夢》、蘇步青熟讀《古文觀止》的例證,當是大家熟知的。通過長期的艱苦的積累,在頭腦中建立起豐富的“語言正規化”,形成“興奮灶”,這就是我們要追求的“腹有詩書”。

  運用這些“正規化”,模仿著“說”,模仿著“寫”,先求其“形似”,後求其“神似”,最後求其超越。這樣,就很容易有學習的充實感、成就感、條理感,就不會再感到語文學習空泛、無力、不可捉摸。這種狀態可以稱為“胸有成竹”。高一開始,做好四種儲備,積澱豐厚底蘊——

  1.素材積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鼓勵學生多讀書,教學中要保證學生的讀書時間,並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

  2.情感積澱:“人間真情最具有穿透和震撼力”,平時作文要克服“假大空”,“偽聖化”,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情感。

  3.文化積澱:文化底蘊最能提升文章的思想品位和藝術品位。要引導學生讀經典,賞美文,博覽精讀。

  4.理論積澱:理性闡發,可以使文章染上濃烈的思辯色彩。引導學生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理性觀點,分析評價社會現實和歷史現象。

  ***六***重感悟:思千載,想萬物。

  古詩云:“心有靈犀一點通。”怎樣作到對語文學習“心有靈犀”呢?

  首先,要廣見博聞***多讀***、反覆嘗試、積累正規化,因為靈感總是出現在辛苦勞動之後的彩虹;其次,要養成聯想和想象的良好習慣,力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決不壓抑、束縛自己靈感的飛翔;

  再次,要努力營造平和清明而又躍躍欲試的心理狀態,沉浸其中,體驗品味,不急於求成;最後,要敢於相信自己的直覺,相信自己通過積累、模仿而形成的靈感思維的有效性。經過多次成功的靈感閃現,就要總結自己感悟的角度、方式、條件,把它變成自己進一步學好語文的利器。

  ***七***細思考:學而思,思而得。

  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記》也強調:慎思、審問、明辨,就是要謹慎的思考,審慎的發問,明確的分辨。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先要多思;次求深思;後求善思。

  ***八***求精熟:啟而發,點而悟。

  語文學習欲求“精熟”,貴在懂得教師“點撥”的道理。

  點撥之妙,首在得“人”;點撥之妙,次在得“時”;點撥之妙,還在得“度”。

  ***九***有個性:思結果,成一家。

  語文是發展學生心靈的學科,語文學習的最終指歸是形成學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修養、鮮明的個性。當然,這裡的“個性”,從狹義講,是指語文學習規律的系統化、個人化,也即形成有每個學生自身特色的語文學習理論,即所謂自成一家。

  ***十***要跳出:課內法,課外路。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需要教。”“教材無非是個例子。”

  學習語文最重遷移。“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學習的最終的成功,還在於今後在生活中能夠靈活運用語文求生存、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