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數學怎麼學

  和小學數學相比,初中數學內容多、抽象、理解性強、難度較大,不少學生進入初中之後不適應。那麼怎麼學好初一數學呢?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初一數學學習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初一數學學習方法篇一

  ①著重預習,學會自學

  預習是自學的開始,進入初中以後,你會逐步嚐到自覺尋求知識來解決問題的甜頭,自覺預習,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

  ②專心聽講,樂於思考

  課堂45分鐘最為關鍵,要養成一邊聽講、一邊思考的習慣,使自己的心、眼、耳、口、手都參與課堂活動。無論是課前、課內還是課後,還要多問幾個為什麼,絕不放過一個疑問。

  ③規範作業,強化訓練

  小學生解題往往重結果而輕過程,進入初中後,部分學生不能獨立思考,解題格式不規範,步驟混亂。為此,要從思想上認識到規範作業的重要性,養成自覺訂正的好習慣。

  ④及時小結,溫故知新

  如何鞏固所學的知識呢?

  一要進行復習小結,及時再現當天或本單元所學的知識;

  二要積累資料進行整理。可將平時作業、小測驗中技巧性強的、易錯的題目及時收整合冊——錯題本,便於複習時參考。

  初一數學學習方法篇二

  1、做好預習:

  單元預習時粗讀,瞭解近階段的學習內容,課時預習時細讀,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對難以理解的概念、公式和法則等要做好記錄,以便帶著問題聽課。

  2、認真聽課:

  聽課應包括聽、思、記三個方面。聽,聽知識形成的來龍去脈,聽重點和難點,聽例題的解法和要求。思,一是要善於聯想、類比和歸納,二是要敢於質疑,提出問題。記,指課堂筆記——記方法,記疑點,記要求,記注意點。

  3、認真解題:

  課堂練習是最及時最直接的反饋,一定不能錯過。不要急於完成作業,要先看看你的筆記本,回顧學習內容,加深理解,強化記憶。

  4、及時糾錯:

  課堂練習、作業、檢測,反饋後要及時查閱,分析錯題的原因,必要時強化相關計算的訓練。不明白的問題要及時向同學和老師請教了,不能將問題處於懸而未解的狀態,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好習慣。

  5、學會總結:

  馮老師說:“數學一環扣一環,知識間的聯絡非常緊密,階段性總結,不僅能夠起到複習鞏固的作用,還能找到知識間的聯絡,做到了然於心,融會貫通。

  6、學會管理:

  管理好自己的筆記本,作業本,糾錯本,還有做過的所有練習卷和測試卷。馮老師稱,這可是大考複習時最有用的資料,千萬不可疏忽。

  初一數學學習方法篇三

  一、細心地挖掘概念和公式

  1. 在預習中閱讀,發現概念公式. 初一學生往往不善於預習,也不知道預習起什麼作用,預習僅是流於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問題和疑點. 教師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對重要概念、公式、法則、定理反覆閱讀,體會,思考,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對難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記號,以便帶著疑問去聽課.

  2. 在課堂學習中理解公式. 很多同學對概念和公式不夠重視,這類問題反映在三個方面:一是對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對概念的特殊情況重視不夠. 二是對概念和公式一味地死記硬背,缺乏與實際題目的聯絡. 這樣就不能很好地將學到的知識點與解題聯絡起來. 三是一部分同學不重視對數學公式的記憶.

  要解決這些問題應指導學生在課堂聽課中注意:***1***聽每節課的學習要求;***2***聽知識引入及知識形成過程;***3***聽懂重點、難點剖析***尤其是預習中的疑點***;***4***聽例題解法的思路和數學思想方法的體現;***5***樹立批判意識,學會反思.

  3. 在課堂的複習鞏固中挖掘概念和公式. 初一老師處於學習的斷奶期,他們習慣老師帶著做練習、複習. 課後往往急於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以致出現照例題模仿、死記概念、套公式解題的現象,起不到練習鞏固、深化理解概念公式的作用. 這就需要老師指導作業的第一步是先複習有關的概念、公式,理解問題與所學概念、公式的聯絡,從而解決課堂中沒有解決的問題,加深和鞏固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指導學生在練習後反思所做問題的已知條件、未知條件以及如何使用所學概念、公式將它們貫穿在一起. 這樣書本上刻印的概念、公式就得到了深刻的挖掘,就把概念、公式轉化為解題的技巧.

  二、獨立做題,檢驗修改,充分交流

  要做到獨立做題,首先要仔細審題,審題即分析理解題意,查明題中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要求瞭解問題及它們之間的聯絡.

  審題即分析理解題意,查明題中已知條件與未知條件,要求瞭解問題及它們之間的關係,從而在頭腦中形成並保持清晰的課題印象. 許多同學在做作業時常常忽視審題,對審題採取漫不經心的態度. 在題意尚未理解,條件與問題間的關係尚未分析清楚之前就試圖解題,胡亂猜想、盲目嘗試. 有的同學雖然能夠審題,但不夠仔細,對課題觀察分析得不全面、不深入,而遺漏了隱蔽的卻是重要的條件. 還有的同學審題時所保持的課題印象不夠清晰,結果在解題過程中變得更加模糊,甚至遺忘了,以至於不知如何繼續下去. 審題時,首先要通讀全題,把整個題目的含義連貫起來. 如果讀一遍未形成清晰的印象,可以再多讀幾遍. 其次要注意題目中的特定語言,挖掘蘊涵的條件. 例如,求不等式的正整數解或非負整數解是不同的要求.

  在審題的基礎上,要自己動手動腦去獨立完成作業. 遇到難題時,不要急於問老師,問同學,要自己多想想,爭取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攻克難關.

  做完題後,應該從頭到尾仔細瀏覽一遍,檢查一下解題的步驟、思路是否正確,個別地方是否有錯誤. 發現問題,及時加以修改,檢查修改後才算完成了作業.

  如果經長時間細緻、努力的思考仍不能解決問題,應請教老師或同學,在得到指點後,應認真思考癥結所在,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在此基礎上充分展開交流活動,包括與同學的交流:如何聽課、如何審題、如何解題、如何簡化解題等心得體會,交流中可吸取別人的正確經驗、合理的建議. 也可以與老師開展交流,通過自己的學習體會介紹給老師讓老師更貼近學生,瞭解學生的學習程序;也可以從老師那裡得到更好的學法指導,最終促進教與學的和諧統一.

  三、善於總結、歸納

  教學過程中常常遇到這樣一些現象:學生對基本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在一個章節或一個教學階段得心應手,隨著學習內容和進度的延伸,有些學生就會出現概念混淆、交替混亂,原本會做,甚至做了幾遍的問題反而不敢下筆不會做了,這就需要總結和歸納.

  首先,總結和歸納是一個時間段或一個章節學習的內容的知識結構系統,通過看書、看筆記、看習題,回憶、熟悉所學內容,並列出相關知識點,列出知識點之間的聯絡,藉此避免不同知識點的混淆.

  其次,總結和歸納相似型別的題目,對所做的題目會分類,把掌握的知識細化,知道自己能夠解決哪些題型,掌握了哪些常見的解題方法,還有哪些型別題不會做,這個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在進入初二、初三以後不會的題目還是不會,會做的題目也會因為缺乏對數學的整體把握,弄的一團糟. 總結歸納是將題目越做越少的最好辦法.

  四、 注重實戰經驗的培養

  考試是檢驗學習成效的試刀石,考試本身就是一門學問. 有些同學平時成績很好,上課老師一提問,什麼都會,課下做題也都會, 可一到考試,成績就不理想. 出現這種情況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考試心態不好,容易緊張;二是考試時間緊,總是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 心態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調整,但同時也需要經歷大型考試來鍛鍊. 每次考試,大家都要尋找一種適合自己的調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適應考試節奏. 做題速度慢,一方面是因為對基本概念基本型別問題缺乏總結歸納,另一方面是在解題書寫上往往存在條理不清等問題,這是平時做題時粗枝大葉,只注重邏輯推理而忽視邏輯表達造成的,我們不能把它簡單地歸納為書寫速度太慢,這就需要平時解題時注意培養熟練運用數學符號語言,清楚連貫地表達邏輯推理思想. 初中數學是一個整體. 初二的難點最多,初三的考點最多. 初一數學的知識點多,內容雖然簡單,但初一是學生知識奠定的根基時期. 對學生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形式多樣,貫穿於課堂內外,可以是講座式,可以是交流式,無論哪種形式都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行,但課堂學習指導是學法指導中最重要的,它可以結合不同的授課內容進行. 當然任何一種學習方法都不是人人都適合的,這時就應該深入瞭解學生學習基礎,研究學生認識水平的差異,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方法作不同的指導或諮詢. 尤其是對後進生更應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