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經常聽學生講化學太難了;化學得分太不容易了。為此,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一

  一、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自覺性

  長期以來,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一直存在著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學習局面,導致大面積學生厭學、成績差。怎樣走出這種困境呢?

  首先養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新課程下的化學實際上可以看成是一門生活的科學,尤其是化學教學中的實驗教學。在教學中,教師應按要求認真做好每個演示實驗,正確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心理素質。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善於捕捉學生的心理活動,做到因勢利導,循循善誘,排憂解難。首先,要鼓勵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倡導獨立完成實驗,只有親手做、親眼看、用腦想,才能獲得第一手資料,才能體會成功的喜悅。其次,實驗中有些學生有畏難情緒,害怕失敗,尤其是對一些有毒或有強烈腐蝕性的實驗,更是不敢下手。教師要在實驗前講清實驗中應注意的事項,指出只要規範操作,就不會出現危險,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其良好的心理素質。對於學生實驗,要積極創造條件,力爭使每個學習小組的學生都有動手做的機會。比如:“空氣質量日報”讓學生感覺到化學的的確確就在身邊、“淨水器的製作”讓學生體會化學真真切切有用等等。教師要善於抓住這些例項,將學生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其次抓基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基本實驗操作技能”是義務教育階段化學教育的基本目標,也是學生髮展的基石,知識是實現學習過程的載體。所以,化學課堂教學不應完全以知識為中心,但一定要以知識為根本,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各種渠道參與教學,掌握學習方法,培養各種能力。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明確實驗目的,瞭解實驗原理;正確操作實驗儀器和裝置;掌握實驗方法,對立驗現象進行準確的觀察和記錄。只有在落實“雙基”的基礎上,學生才能有條件去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自由發展。一所房子的建設,離不開磚、瓦,忽視了基礎又哪來高樓大廈。新課程教學的一個目的是學生能夠對知識進行整合,沒有了零散的基礎又哪來整合。“學會”是“會學”的基礎。動靜結合適當,才能有效地推動學生共同發展。

  第三,構建生動活潑的有效教學課堂。中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某一件事或某一活動上的時間是有限的,如果我們的課堂教學活動單一,我們的學生在課堂上就會分散注意力,時間一長就會失去興趣。因而,豐富課堂教學活動必不可少。探究實驗、演示實驗、多媒體、創設情景、提問、分組討論、合作學習、輪流講課等各種不同的方法綜合運用,讓學生每節課都有驚喜的感覺,以更加飽滿的狀態去學習化學。

  二

  二、學生學習缺乏連續性、持續性

  初中階段的學生心性尚未成熟,情緒波動較大,想學的時候可以廢寢忘食,不想學的時候九頭牛也拉不回來。學化學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走走停停便難有成就。比如燒開水,在燒到80度時停下來,等水冷了又燒,沒燒開又停,如此周而復始,又費精力又費電,很難喝到開水。

  學化學要一鼓作氣,天天堅持,在完全忘記之前及時複習、加深印象,如此反覆,直至形成永久性記憶。如果等到忘記了再來複習,就像又學新知識一樣,我們就永遠是初學者,雖然在辛辛苦苦地燒開水,卻難品味到其甘潤。為此,我有三點思考,一是加強溝通,做學生的良師益友。鼓勵他,督促他,幫助他,一路輔助他,用教師雪亮的眼睛關注他。只要教師能持續,學生也不得不持續。二是對學生的有序思維能力進行必要的培養。讓學生掌握對於一個化學問題思考從哪裡入手,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比如,描述物質性質的時候,先描述物理性質,然後描述物質的化學性質,而進行化學計算的時候,總是先書寫有關的化學方程式,然後代量計算等。三是做好每一階段的檢測。讓學生不時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成功的激勵;也不時體會到失敗的不甘,失敗的鞭策。

  三

  三、學生學習缺乏策略性、方法性,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1.缺乏記憶的方法。眾所熟知“化學”是一門“記憶加實驗的科學”,知識比較細,比較雜。總有學生抱怨:該記的東西太多了。單純地去死記硬背當然不行,必須要教會學生方法,或理解記憶,或對比記憶,或諧音記憶等。比如:關於氣體的收集方法,出考題的時候裝置形式變化多樣,這就要引導學生理解記憶。再如氫氣、一氧化碳、碳的化學性質時,有意識地進行對比記憶等。

  2.缺乏整合的思想,知識與知識之間不能連為整體。記得有一次我要求學生默寫幾個化學方程式,如水通電分解,氫氣燃燒等,大部分學生都能迅速寫出。然後,我稍微變了一下,整合了一點,要求寫出有水生成的化合反應,有水參加的分解反應,就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傻眼了。這提示我們平時要不時進行知識的小整合,練習多了,潛移默化,沒有真功夫,也能打幾套。

  3.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不預習,不復習,老師指到哪兒,他就翻到哪兒。往往存在著懶散的情況,不愛動手,不愛動腦,對知識永遠是翻看書一目瞭然,合上書一片茫然,老師一講,懂了懂了,老師一走,懵了懵了。很多學生經常困惑,上課講的,我都懂了,為什麼就是做不起題呢?懂不等於會。

  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化學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不僅是使學生“學會”,更重要是使學生“會學”。但“動手、動腦”是最迫切的。課堂上要求動手做筆記,留時間讓其有意識“動腦”思考問題。文字比較多的題時,手腦並用,一邊勾劃,一邊思考。

  總之,學習和教學的過程都會有層層迷霧,層層困惑。古人云:人靜而後安,安而能後定,定而能後慧,慧而能後悟,悟而能後得。我們要靜下心來,不斷思考,不斷進步。

1.初三學習化學方法總結

2.關於化學學習心得感想

3.初三化學學習記憶口訣

4.個人存在問題及整改措施

5.初中化學教育教學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