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學習化學方法有哪些

  化學是一門自然學科,實驗學科、生活氣息很濃的學科、實用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因而在化學的學習中,一定要加強課本知識與生活、社會實際的聯絡。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整理的高中生學習化學的方法介紹,希望對您有幫助。

  高中生學習化學的方法:瞭解化學學科

  化學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對物質的結構和物質間轉變進行探究,並找出其規律的一門自然學科。它是自然學科,不是人文學科,它研究的物件是我們生活中常見或不常見的物質。所以化學是一門自然學科,實驗學科、生活氣息很濃的學科、實用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因而在化學的學習中,一定要加強課本知識與生活、社會實際的聯絡。切忌將化學抽象化,像哲學一樣。

  自然界中每一種物質都有其獨特的個性,在化學家或化學工作者的眼中,它們都是有生命有性格的。如果像人一生中能結交一大堆真正的朋友、認識一大堆人一樣,真正搞懂一種物質,瞭解一大類物質,你就可以成為化學專家了。因而學習化學,首先要在符號與實物形象之間建立順暢的聯絡。如氯化鈉***NaCl***,有的人眼中僅是四個字母,兩個大寫兩個小寫。讀作“naiceiel”。但在優秀學生眼中這不是四個字母,而是一堆正六面體形的固體,它味鹹、易溶、可電解。這就是兩種不同的化學觀。一種抽象化,一種實物化。誰能最終學好化學,是不難知道的。

  相對於物理:具體東西抽象化。如實物被當作一個質點、一束光被當成一條線。

  相對於數學:則是實物抽象化、抽象的東西更抽象,還運用一系列公式進行概括。

  因而對於化學,對絕大部分來說起點低、入門易。但如果不注意學科特點,將一系列物質學習過後,思想思維就會出現極大的混亂,不同物質的結構、性質糾纏不清,因而每考每敗,這就是化學學習中知易行難的原因。

  高中生學習化學的方法:培養形象立體思維方式

  學習每一種物質,就如同認識一個人,光記著其名字是不夠的。你必須和這個人有很長的相處時間,才能記住它們的音容相貌,理解它的性格與特點,知道它的優缺點與長短處。如果你是它的領導,你能知道它適合什麼崗位,有多大本事,你才能對他們指揮自如,考試戰爭才能百戰百勝,所以化學學得好才能當領導。

  對於每一個要學習的物質,儘量要看一看實物,體會它的顏色、狀態。對於學生實驗,要儘量動手,體會它性質的與眾不同之處,哪怕對於再尋常不過的物質如水也要能對其性質品頭論足。同時在化學分組實驗中體會實驗成功帶來的樂趣。

  物質學多了,容易糊塗,特別是有些雙胞胎、三胞胎物質,也要能儘量分清它們的不同之處。因而我們學習化學,就不再是一堆英文字母。而必須是一系列形象,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一個個生動的物質轉化。例如電解氯化鈉,就應該想到鈉離子得電子生成了閃閃發光的金屬鈉,氯離子失去電子成了黃綠色的氯氣瓢出來了,等等。

  要經常在紙上,更重要的是在大腦中梳理所學過的一切。讓他們站好隊,分好類。每個物質都能給他們貼上一個標籤,寫上一句二句概括性的話。這樣化學的形象化有了,化學也就學活了。

  高中生學習化學的方法:.建立良好自學習慣

  高中化學不單是化學,高中所有學科的學習都要求自主先入。因為高中課程內容多、深度足,很多東西是需要用心去體會,而不能言傳。因而還指望像小學、初中一樣,老師手把手的教、老師一題一題的講解,學生儘管不懂,也能依樣畫符,似乎初中都很容易學懂。兩個學生中考成績如果都是80分。但這80分是通過不同的方法獲得的,一個80分貨真價實,是真正弄懂了知識的體現,而另一個80分則是通貨膨脹,沒有徹底弄懂知識,只是對知識的死記和對老師解題的機械模仿的話。進入高中後,成績自然分化的很厲害。

  所以進入高中後,有自學習慣的要堅持,有自學能力的要發揮。沒有的則必須培養、必須挖掘,必須養成。做事情、想問題要超前,一段時間後大家都會了解老師的教學套路,教學方法。

  預習就是預先學習,提前學習的意思。但很多同學預習是掃描式、像讀小說、看電影。一節內容5分鐘就搞定了。遇到稍微惱火的地方就跳過或放棄了,心想反正老師還要講。這其實不叫預習,就是一種掃描。沒有收效,沒動一點腦筋,這樣的學習,能力是絲毫得不到提高的。

  預習就是要通過走在老師前面、想在老師前面、學在別人前面,要拿出一個架式,要拿出筆來,勾畫出重點;要拿出草稿本,進行演算,然後將課本習題認真做一做,檢驗自己的預習成果。

  這樣別人是在上新課,對你而言則就是複習課了。下課後也不用花太多的時間去理解、消化課本。解題速度加快,騰出時間進行新的一輪複習與預習。有的同學一天到晚總是在被動吸收知識,被動應付作業。整天頭不洗,飯不吃,忙亂不堪,疲憊不堪,但考試下來,總是很不令人滿意。便卻給自己安慰說:我已盡力了,我就這個能力了,人家頭腦就是聰明啊,否法定了自己,長了別人的志氣,對自己也就失去了信心。

  不少人聽新課聽得渾頭昏腦,飛機坐了一節又一節,最後才不得不翻書,從頭自學。為什麼就不能超前一點,先自學後再聽課呢,這樣也不至於天天坐飛機。有人總是一廂熱情的認為:上課一邊聽,一邊看書,節約時間,效益超強,結果沒有幾個人能如願。

  要懂得反思與總結,要懂得調整思路、方法。總之一切皆要主動,要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而不被老師操控、推動,但要與老師的教學思路、進度保持一致,從而形成合力達到最大效率。

  學習上要動自己的腦子、流自己的汗。不要搞任何人,也不要指望誰來督促你,逼迫你,我們要成為自己學習上的主人,不要成為學習的奴隸,更不要成為別人學習上的陪同者、旁觀者、聽眾或是看客。

  要加強培養自己獨立解題的習慣,高考是獨立答卷而不是商量、合作考試的。很多人一遇到問題就開討論,無論有無必要都要問別人,似乎很是謙虛好學,實則是偷懶或是藉機拉呱開小差。把自己的腦袋閒置起來,借別人腦袋解題,訓練聰明瞭別人的同時,卻頹廢弄笨了自己,真是得不償失啊。

  有問題不問,不是好事,有問題就問,更不是好事。你要確認經過自己的努力後依然不能解決的才能問。哪兒不懂就問哪兒。別一張口:這個題我做不來;給我講一下這個題。

  有的人,手裡拿著英漢詞典問別人某個單詞怎麼讀、怎麼寫。或直接問周圍的同學:氫的原子量是多少。這已經不是問題,而是借題發揮了。

  很多有經驗的老師從你提問的方式、問題的出發點,就能判斷出你的學習大致是一個什麼程度,有什麼發展潛力。

  高中生學習化學的方法:擺正心態

  初中升高中時,兩個人的化學成績成績基本相同,然而上高中不出一個月,就會發現差距迅速拉大。很多學生家長對此百思不得其解,將原因找到到學校、班級乃至班主任、老師身上。總覺得是不是學校管理有問題、老師教學有問題。

  這是一個常識。看似相同的入學成績,但所包含的內涵不一樣。一個學生真正理解掌握了化學知識,他的化學成績哪怕再低一點也無妨,也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另一個,即便成績稍高一些,但他化學知識並沒有真正理解,只是照搬照抄老師的解題模式,雖然成績上去了,但已無發展空間。正如舉重比賽,當重量級別很低時,大家都能輕鬆舉起來。便有人已會出了百分之九十的力量,而有人只付出了百分之六十的力量。但觀眾看不出來。因而重量級別一提升,成績就分化了。

  因而化學成績暫時落後的同學,要承認現實,正視現實,丟掉幻想***總想著自己初中還比誰誰好***、踏踏實實的立足現實成績,提升力量,改進方法,不知不覺中***弱小力量的成長總是如此***自己的潛力得到了第二次、第三次開發,很可能就會超越了自己初中的同學。

  但這個過程也許很漫長,也許很困難,還伴隨有苦痛啊。切記不能輕易言放棄,更不能等待,千萬不可寄希望於老師將百分之百的關心、注意力都集中在你自己身上。也許你初中就是過份依賴老師,才導致自己的大腦萎縮。人的大腦是越用越聰明的。人和動物之區別在於此。動物出生到死亡,它的智力、智慧基本沒有增長。而人年紀越大,雖腿腳不再靈活,但智慧卻在不斷增長。在動物界都是年輕的充當領袖,而在人類,領袖人物都是大齡的。

  但這一切都是有前提的,你不勤奮,你不積極動腦,你不努力總結經驗,你也許和動物一樣,從生到死,智力智慧都會是幾乎保持不變。專家說,人與人的智商相差無幾。這非常正確,但人與人之間的智慧卻是相差深遠。這是後天積累形成的。現在雖然已是高中,人生已過了十幾年,然而離死亡之年尚早。不要等、不要靠,三年就能見成效。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要儘量適應老師的講授方法。如果大部分學生有意見,老師要調整講課方法,調整講課節奏與速度等。而如果為個別學生不習慣、不適應,能要求老師調整嗎?譬如,如果你聽不懂貝多芬、莫扎特等的音樂時,你能要求修改曲子嗎?所以只有不斷的去適應老師,才能不耽擱自己。有些同學因為轉學、調班、分科等原因,一時適應不了新老師。因而就很有理由的放棄努力。等待某一天換老師了,等待某一天老師來適應自己了。結果什麼都沒有等來,等來的倒是自己的高考落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