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二年級“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加減混合是在連加連減的基礎上進行的,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幾篇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混合運算”一課是在小學生學習的加法、減法;乘法,除法,並且學習了用分步解決乘加、乘減兩步計算的問題的內容.。根據二年級小學生年齡小,思維直觀的特點,課堂上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的教學手段,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了解到在一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減***法時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或減法,體會混合運算的意義,逐步提高他們的計算能力,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1、在解決具體問題中,理解運算順序,掌握簡單的四則混合運算的技能。2、在具體情境中,提出運用混合運算解決的問題。3、樹立學習的信心,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

  一、重視情境的引入。

  數學源於生活,課堂上我利用書中的情境圖——旅遊, 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習的興趣,從中自然地提出數學問題,把解決實際問題與計算教學緊密結合。這樣不僅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便於學生積極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解決問題,而且情境的創設更能促進學生對運算順序的理解。

  二、注意新知識與舊知識的矛盾衝突。

  課堂上在解決第一個問題時,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出現了很多種解題方法,課堂上隨之也出現了不同的想法。當一個學生說出5+4×9這道算式時,顯然不能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這與學生在一年級原有的認識產生衝突,抓住這個時機的運算順序的教學,我除了安排請學生來講解,又安排了同桌交流等學習方法,學生自然而然的認識到要先用乘發算出分好組的人數,再加上沒分的5人。突破了難點。在解決第二個問題時,將問題放手給學生,讓他們在交流中發現出運算順序,在這點的處理上,感到處理的有點老師引的過多,教學機智還有待提高。

  三、靈活用好練習題。

  在練習題中設計了說運算順序,計算,解決問題和給小馬虎改錯幾中型別,根據學生中出現的典型錯誤選取,問題從學生中來,讓學生自己解決,學生即能糾正自己的錯誤,有能體驗到幫助他人解決問題的樂趣,養成認真仔細的好習慣。在準備這節課時,我心中一直也存在著一點困惑,在教材中一直沒有出現加或減在前乘在後的算式,但在本學期的期末的綜合練習試卷中都已出現這種綜合算式,為了更能突出先算乘的優越性,在課堂上我大膽做了一下嘗試,將兩種情況都出現了。

  篇二

  混合運算是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第一課時是含有乘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 學生二年級的時候已經學過了乘法在前、加法在後的綜合算式,但對於綜合算式的遞等式計算格式還沒有涉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情景讓學生理解含有乘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脫式計算。

  在新課講解的過程中,先從分步算式入手,再列出綜合算式,講解遞等式的書寫格式,再通過討論比較總結出含有乘法和加、減法的綜合算式的計算順序,已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練習的過程中也將本節課的練習進行了適當的編排,讓學生做題的過程中感受知識的不斷鞏固和強化,最後做好小結,讓學生回顧整節課。在備課的過程中,我也對學生的情況進行了簡單的預設。

  上完課後發現了課上的很多問題,結合教學設計進行了簡單的總結:

  1.緊扣教學目標,設計好每一個教學環節

  備課時,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把新授部分分成了三個部分,由分步算式引入綜合算式及綜合算式的書寫格式為第一個部分,根據情境直接寫出綜合算式為第二個部分,比較總結為第三個部分。其中第三部分其實是本節課的難點所在,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討論總結出綜合算式的計算順序,在教學這一環節的時候,由於備課時沒有考慮周到,在提問的過程中發現,學生有些茫然,不知道該從何入手,這是因為在備課中沒有想到怎麼樣提出有效的問題,有明確指向的問題所造成的,所以在教學中應設計好每一個環節,細緻地思考每一個問題的具體提出,每一個追問的層層遞進。

  2.給學生多一點的時間去思考、發現、練習

  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多給學生機會,讓學生說出他們的想法,說出他們的發現,說出他們的總結。在新授的部分,由於擔心學生說的不到位,一次次地糾正學生的答案,或者是打算學生的回答,將自己的預設強加給學生,在以後應儘量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在學生能力範圍內的,應該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在比較討論的過程中,多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慢慢地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在練習的過程中更是要學生多說,這節課我給學生的時間太少,很多時候怕學生出錯或者表達不完整,自己就說出了答案或結果,沒有給學生鍛鍊的機會。

  3.多種練習形式結合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為了節約課堂的時間,我將本課鞏固練習的題目進行了改編,在練習的過程中,也根據題目的特點設計了不同練習形式,有的題是每組完成再彙報,有的題是全班完成個人彙報,還有的是簡答,口答等形式,這樣的安排為了節約時間,提高課堂效率,也是為了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篇三

  今天上午的每月一節骨幹教師示範課由教導處徐永軍主任執教四上《混合運算》一課。教學中,教者準備充分、設計合理、層次清楚、過程緊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理念與特色

  1、重視情境的創設

  “數學源於生活”。儘管運算順序是一定的,但在課堂上徐主任再現了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到文具店購買文具,從中自然地提出數學問題,把解決實際問題與計算教學緊密結合,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便於學生積極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解決問題。情境的創設也能促進學生對運算順序的理解。

  2、利用生活經驗,促進學生感悟與理解運算順序規定的必要性與合理性

  教學中,徐主任引導學生結合現實素材,藉助生活經驗,通過5×3+20、50-18×2、18+5×3、18×2-20四道題的學習,讓學生親歷學習過程,主動的接受新知。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初步體會,逐漸學會,學習思辨,掌握技能。

  3、突出算理,分清運算順序

  學生剛學習兩步計算式題時,對運算順序較難理解,往往難以靈活運用。教學中,徐主任特別重視引導學生理解算理、明確演算法。

  例題呈現的是簡單的購物場景,共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在學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礎上,引導把兩個一步計算的算式合成綜合算式,使學生體會綜合算式的含義,並根據數量之間的關係嘗試計算,理解運算的順序;第二個問題,則引導學生直接列出綜合算式,幫助學生聯絡數量關係理解其運算順序。在此基礎上,總結出含有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4、注意新知與舊知的矛盾衝突

  第一個問題解決“乘加混合”,學生還是習慣地從左往右,但第二個問題“乘減混合”,顯然不能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與學生原有的認識組織產生認知衝突。抓住這個時機的運算順序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先用乘法算出付出的2盒水彩筆的價錢,再用減法算出找回的錢,最後再總結出“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減法,應先算乘法。”在第二個問題中,徐主任還改變了教材的呈現形式,先出示中間問題,有效降低了學生思維的難度。

  5、注重數學思考

  徐主任堅持讓學生在列出算式後說說先算什麼後算什麼,注重了思維的表述,又讓學生明白要先算乘法的道理。注意對同類題的比較,通過比較歸納出含兩級運算的計算順序,有利於學生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