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發酵技術論文

  微生物發酵床技術最早起源於日本,上世紀40年代末,日本微生物專家島本覺先生開創研究了一門新型農業高新技術一酵素菌。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欣賞吧。

  篇一

  微生物發酵床養豬技術的應用

  摘要 介紹發酵床生態養豬技術概況及其養豬的優點,總結了常見發酵床的設計模式、發酵料的構成及日常養護、應用前景等內容,並針對常見問題提出解決方法,以為發酵床養豬提供參考。

  關鍵詞 養豬;微生物發酵床;作用原理;推廣應用;前景

  中圖分類號 S82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10-0261-02

  隨著養豬規模化、集約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肥東縣養豬業面臨三大難題:一是畜產品安全;二是養豬效益;三是環境治理。導致這三大難題的主要原因是藥物殘留、能源緊缺、疫病控制、環境汙染。要建設美麗中國,美好肥東,作為一名畜牧獸醫工作者,應積極探索,深入調查研究,推廣新技術。2010年,肥東縣從專項資金中拿出100多萬元對微生物發酵床養豬技術進行引進與推廣。筆者通過參與微生物發酵床生態養豬技術的應用與推廣,對該項技術在生產上的應用進行分析,以促進該技術在生產上的進一步推廣應用。

  1 微生物發酵床生態養豬技術概況

  1.1 微生物發酵床養豬技術原理

  發酵床養豬又稱為畜禽糞便原位降解健康養殖,在國外又稱深層墊料養殖或自然養殖,是一種實現畜禽糞便原位降解的生態、環保、經濟方式。發酵床養殖技術就是依據生態學原理,利用益生菌資源,集生物技術、發酵技術、養殖技術和工程技術於一體的現代綜合養殖技術。該技術的核心是在豬舍中填入深層有機墊料,讓豬糞便在有機墊料中通過微生物發酵降解,充分運用空氣對流和太陽高度角原理、生物發酵原理、溫室和涼亭子效應原理、有益菌佔位原理,達到促進生豬生長、提高機體免疫力、減少疾病的同時,實現豬舍***欄、圈***免沖洗、零排放、無汙染的和諧統一[1]。此項技術的關鍵在於因地制宜地選擇和搭配稻殼、木屑、秸稈粉、米糠等有機物,利用有益菌劑經過發酵處理製成養豬墊料層,以豬糞尿為基礎營養,通過碳氮比、粒度、水分調節促使有益微生物迅速繁殖,從而使病原微生物的生長髮育受到抑制,生豬生長環境得到顯著改善,糞尿等排洩物也不斷地被消化分解。

  1.2 微生物發酵床養豬的優點

  該技術具有“三節省,兩提高,一增長,零排放”等諸多優點,即省水、省料、省勞力;提高抵抗力,提高畜肉品質;增加養殖效益;無汙染,實現零排放。①徹底解決養豬對環境的汙染,解決糞便處理難題,不僅使豬場環境得到改善,而且推動了新農村建設[2-3];②改善豬生長環境,促進豬隻健康生長。由於發酵床豬舍採用全開放形式,豬舍溫溼度適宜,光照充足,通風透氣性好,利於豬的生長。豬糞尿在發酵菌的迅速分解下,豬舍中不會臭氣沖天和蚊蠅滋生。另外,有益微生物能夠提高豬隻的抗逆、抗病、抗應激能力;③提高商品肉的質量。飼養過程中抗菌***物、抗生素用量少甚至不用,能夠提高豬肉的品質;④變廢為寶。墊料在使用3年後,形成可直接用於果樹、農作物的生物有機肥,達到迴圈利用、變廢為寶的效果;⑤提高勞動生產率。採用發酵床養豬技術,每個人可飼養母豬100~200頭或育肥豬500~1 000頭,養殖量大大提高,這是因為該技術不用進行水衝豬舍和清除豬糞,勞動生產率得到較大提高。⑥經濟效益增加。發酵床養豬技術比傳統養殖技術節約水用量75%~90%,僅在水電、獸藥、飼料等方面的節約,每頭豬可增效50~80元。

  1.3 安徽省的推廣應用情況

  安徽省發酵床養豬技術從2006年開始在蚌埠地區試驗應用。安徽省畜牧技術推廣總站針對我國南方地區,特別是安徽省夏季高溫高溼的自然條件,在別國研究應用的基礎上,組織有關院校及推广部門開展了發酵床養豬技術研究。通過試點,該項技術以“環保、安全、高效”等優點逐步得到廣泛的認同,已在16個市全部應用,形成良好的推廣氛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肥東縣對微生物發酵床養豬技術的推廣應用

  作為“合肥東大門”的肥東縣,是生豬養殖大縣,年出欄生豬90餘萬頭,微生物發酵床養豬技術在該縣的推廣應用,對推進肥東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肥東、改善新農村環境、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意義。2010年縣財政拿出專項資金在全縣推廣微生物發酵床養豬技術,對驗收合格的新建發酵床豬場進行獎勵,併成立發酵床生態養豬技術專家組,重點從豬場規劃、豬舍設計模式、發酵劑篩選、發酵墊料選擇、發酵床日常管理、防暑降溫、防疫消毒、飼養管理等方面進行試驗研究,總結出一套適合肥東縣的發酵床養豬技術和模式,已建成併產生良好效益的達7家,建設面積超過5 000 m2。現就這幾家的推廣應用情況進行分析。

  2.1 推廣應用範圍及設計模式

  根據發酵床要保持通透性、防雨淋、防水浸這一特點,肥東縣在推廣應用時根據地理環境及地下水位的高低選擇不同的設計模式:在南方,靠近巢湖流域的養殖場,選擇地上槽模式,推廣面積超過1 500 m2;在北方,地處江淮分水嶺的養殖場,推廣地下槽模式,推廣面積超過3 000 m2;在南北之間的養殖場,採用半地下槽模式,推廣面積超過600 m2。

  2.2 不同模式的設計技術要點

  一是地上槽模式。在地面上建設墊料槽,墊料槽底部與豬舍外地面基本持平或略高,操作通道、硬地平臺要墊高50~100 cm,保育豬、育肥豬分別墊高50~80、100 cm左右,利用豬舍外牆、硬地平臺的一側建設長槽,並用鐵柵欄進行分隔,形成多個圈欄,以免豬隻相互串欄。二是地下槽模式。在地表面以下建設墊料槽,槽深60~100 cm,保育豬、育肥豬分別為60、100 cm左右。若是新建豬場,地下長槽一次性開挖,再用鐵柵欄分隔成多個圈欄;若是舊豬舍改造,則可以在原圈欄進行坑槽開挖。三是半地下槽模式。地上、地下各建1/2墊料槽,操作通道、硬地平臺用開挖的地下部分的土回填。保育豬、育肥豬的槽深分別為60、100 cm左右,長槽的建設與分隔模式同地上槽。

  2.3 發酵料的構成及床體養護

  為使發酵床效能良好,應科學選擇墊料。實踐表明, 發酵料以碳供應強度大、供碳能力均衡持久、通透性、吸附性好的材料為佳,以提高碳氮比,保證發酵床養豬墊料原料或原料組合總體碳氮比超過25∶1。   墊料的配比應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獲得原料的成本、難易進行適時調整。現以肥東土山生態豬場為例,新建設計了300 m2鋸末+玉米秸稈的地上槽模式和在地勢較高的土山腳下改造設計了300 m2鋸末+稻殼的地下槽模式。具體配方:鋸末60%、玉米秸稈/稻殼35%、深層土5%;輔料:粗鹽0.3%、米糠2.5 kg/m3;菌種:粉狀菌種0.25 kg/m3、液體菌種2 kg/m3,最好選擇推廣液體菌[4-5]。2種方式各有利弊,鋸末+玉米秸稈作為墊料原料組合,由於玉米秸稈透氣性較好,發酵床散發溫度較快,所以適合夏季防暑降溫,也可省去硬地平臺。但由於玉米秸稈比較鬆散,長期拱壓,床體下降較快,所以要適時翻床和新增鋸末。鋸末+稻殼作為墊料原料組合,由於稻殼透氣性差,發酵床散發溫度較慢,所以適合冬季保溫。但要保持通風透氣,適時掌握溫溼度的變化,加強疏糞管理,調整飼養密度。發酵床的養護就是要長期保持墊料適當的通透性,可經常翻動墊料,翻動深度保育豬、育成豬分別為15~20、25~35 cm。為使墊料中微生物正常繁殖,其水分含量通常應保持為38%~45%。因此,要經常檢查發酵床墊料的水分含量,當墊料的水分下降時,要採用加溼噴霧提高墊料的水分含量,以免微生物的繁殖受阻。由於消化分解糞尿會損耗墊料,所以為使發酵床效能穩定,當其墊料減少10%時,要及時進行補充,並將新料與發酵床的墊料均勻混合,調節好水分。

  3 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法

  3.1 防疫和治療問題

  正常的免疫程式不可減少,特別是規模化養豬場尤為重要,但抗生素等藥品的用量可逐步減少,減少量一般可達50%以上。對嚴重感染或具有典型疾病特徵的豬隻立即隔離觀察,進行治療或淘汰,切實做好病死豬無害化處理。

  3.2 消毒問題

  由於墊料中存在發酵菌種,一旦發生疾病或疫病流行,必須要進行消毒。而正常消毒幾乎不影響發酵床的工作,消毒時隔一段時間不要翻床。

  3.3 溫度控制問題

  3.3.1 發酵床正常溫度的處理。影響發酵床溫度的因素主要是水分和通透性,有時表現為單因素影響,有時表現為雙因素同時產生影響。如果水分偏高和***或***墊料過於疏鬆,發酵強度會加大,溫度就會過高,常用的處理方法就是將墊料稍微壓實,或者補充部分乾料後將墊料稍微壓實;如果水分偏低和墊料透氣性稍差時,發酵產生的溫度向空氣擴散慢,往往會形成區域性高溫,通常可以通過適當補充水分、增強墊料通透性來解決;如果水分過高或過低也會導致發酵床溫度過低,解決的辦法就是調節好水分;如果墊料通透性過低,發酵床溫度也低,這時就要通過疏鬆墊料,以增加墊料發酵強度,從而提高發酵床溫度。

  3.3.2 夏季防暑降溫措施。一是提高豬舍外圍防護結構的隔熱能力;二是調整墊料厚度和溼度,在我國南方地區,炎熱的夏季高溫高溼,通風降溫已經不能起到明顯作用了***豬舍內外溫度都會高達40 ℃以上***,墊料如果過厚,兩者的熱量疊加,溫度就更高了,所以要把墊料的厚度降到45 cm左右;三是重視豬舍通風,用水簾或冷風機降溫;四是適當降低飼養密度;五是調整飼餵時間,補充鈉、鉀、鎂等微量元素。

  3.4 溼度控制問題

  墊料發酵過程中,如果不升溫,則由於水分過高或過低,可適當調節水分,新增墊料原料或加水。若發酵床的溼度過大,可以適當翻動墊料***或者補充新的墊料***來解決,當豬舍的溼度過大時可適當通過負壓抽風來解決或清出太溼墊料晒乾後再入床;過乾的話可以採用加溼噴霧補水,也可以在補菌時補水。

  3.5 夏季和冬季墊料的養護

  夏季養護要儘量控制墊料水分,降低發酵強度;疏糞時儘量將糞尿集中在比較小的區域範圍內,不必將糞尿均勻分佈在整個發酵床。冬季養護除保育欄有特別要求外,其他同常規。保育欄的冬季養護也要注意控制墊料水分,因為保育豬糞尿較少,墊料發酵強度相對偏低,如水分過大會導致熱量損失大,同時還會導致保育舍空氣溼度加大,造成應激。

  因此,在肥東縣還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選用鋸末時,最好不使用松木、樺木或者是含油的鋸末,因為此類鋸末使用效果很差。二是地下水位高的地方,發酵床的發酵池千萬不要下挖,一旦下挖,夏季就有可能導致發酵床的底部滲水,造成發酵床的失敗。

  4 應用前景

  肥東縣是生豬養殖大縣,市民關心的是畜產品安全及環境汙染等一系列問題,而微生物發酵床生態養殖技術是養殖業的一項技術革新,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此技術能節約資源,改善環境,提高畜產品品質,符合低碳發展的時代需求。此外,肥東也是一個種植業大縣,發酵床墊料可變廢為寶,迴圈利用,生產有機稻、有機經果林。還可以結合新農村的“一池三改”***沼氣池與改廚、改廁、改圈***,加強立體化生態養殖,促進養殖、環境、資源與人類的和諧統一。

  5 參考文獻

  [1] 安徽省畜牧技術推廣總站.安徽發酵床生態養豬技術[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

  [2] 位孟聰,楊瑞.發酵床養豬技術簡介[J].科學種養,2009***12***:32-33.

  [3] 李連帥.發酵床養豬的飼養管理與疾病防治[J].中國畜禽種業,2009***11***:73.

  [4] 錢傳芳.發酵床養豬模式探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0***3***:332-333.

  [5] 賈濤.發酵床技術在生豬養殖中的應用研究[J].豬業科學,2010***11***:30-35.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